道德壓力
講道德者總是輸
下面要講的例子是我過去的一個朋友,一個文人。
他在單位里屬于那種只知道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會來事兒,也不會去經營人際關系的人。可能也因為這樣,他經常受到別人的暗算,甚至很多人都在說他的壞話。
呆在這樣的環境里,面對的都是小人,可想而知他的心情差到什么程度。到最后,他離開了那家單位。
他并不是特例。善良、老實的人總是容易受到傷害,這在中國是普遍的現象。可以說,善良的人是這個世界最容易受到傷害的人。無論是在單位里,還是在市場上;無論是對于一個熟人還是一個陌生人,一個善良的人所受到傷害的機率遠高于沒有多少道德的人。
而且,就像我前面講過的,在這個世界,得了神經癥的人多是不壞的人,而那些壞人則極少得神經癥,他們只可能出現心理變態和人格障礙。
“人本善良”,但如果一個善良的人容易受傷害,那么很多人便學會不再善良。這樣的人缺乏基本的思考,即為什么善良了便容易受傷害,他們只是受社會本能驅動,什么能讓他們不吃虧,他們便想變成什么。
我不主張這樣。我在這里想講的是,你可以照樣保持你的善良,而同時在心理上變得強大,在認知上變得敏銳而不受傷害。
一個人老實和善良意味著什么?它意味著,你謹慎遵守著社會的倫理規范,并用它來約束自身;很可能,這一倫理規范還內化成了你的道德自我(即內化的超我);它也意味著,你對他人沒有威脅,因為傷害人本身是就一種倫理上唾棄的惡。
遵守社會倫理對于我們的品質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們完善自己不可缺少的。但它也會在我們的心理結構產生深遠的后果,那就是讓我們在與他人相處時,一定程度解除了心理防御的武裝。我們暴露在他人的火力之下。
比如信任。請想一下,當你信任一個人的時候,這對于你的心理狀態來說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你的心理結構對于他是開放的,你的智力結構在此不起作用,你對他具有一種情感上、信念上的親和力。一句話,你此時對他沒有心理上的防御。
正因為你對一個人沒有心理上的防御,并且因為你對他的信任,你向他開放了你的自我,你的自我暴露在他的面前,因此如果一個人要傷害你,就非常容易。
而且,這種傷害還不輕,它會引起你的強烈情緒反應。你甚至有一種羞辱感。原因在于,你對他的信任等于是把你給交了出去。因為你的真誠信任,你已經脫離了社會表演,因此你的弱小自我全盤暴露在他面前,沒有了心靈的保護層。你無意識地期待他不會讓你失望甚至傷害你,然而現實卻不是這樣。
一個善良的人之所以容易受傷害,不僅在于在和他人相處時容易喪失心理防御,從而成為他人的靶子,而且還在于他對外界缺少進攻性。
善良的人,由于道德自我的嚴厲,總是在問某件事是不是自己做錯了,總是在找自己的原因,他的力是指向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外部世界。這種“反諸自身”有助于人格的完善,但也會帶來兩個后果:一方面力指向自己的內心,相應地喪失對外界的防御;另一方面道德自我的嚴厲,在險惡的現實下,容易導致一個人的內心沖突。它們都使人在心理上變得弱小。
而那些壞人,因為道德在他們內心里并不存在,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對內心的審視。這些人甚至從來聽不到內心的聲音。所以他們永遠不會反思自己。甚至承認是自己的問題。他們永遠是在怪別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因此對世界總有進攻性。這種人永遠活在心理變態之中,但卻沒有內心沖突。
我想請大家注意,沒有絲毫道德意識的人,并不意味著道德不對他進行譴責。他非常害怕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因為只要聽不到,他就可以用他那一套話語和行為規則否定道德,從而在意識的表層使自己免遭譴責。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外界始終具有進攻性。對外界進行進攻。是逃避自己的有效手段。
延伸來講,道德壓力之所以讓你弱小,是因為它對于你的心靈來說是一種強大的控制力量,但是,這種強大的力量在驅動你的時候,你面對的恰恰是一個險惡的世界,一個在博弈中遵守倫理規范者處于守勢甚至要輸掉的世界。
為什么會這樣?
哲學家康德在他的倫理學理論中有這樣的表述,就是一種倫理規范要真正成為倫理規范,它必須可普遍化,就是說,如果一種倫理規范你只希望自己這樣,但不希望別人用來對付你,那么它就不能成為規范。如你想說別人的壞話,但卻不希望別人說你的壞話,那么“說別人的壞話”就不能成為倫理規范。康德說,當你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要想到你這是在為所有人“立法”,所以,只要你不想要別人用你的規則來對付你,那件事情就不要去干。
我們反過來推導就是,一種倫理規范,必須是大家都遵守的,只有依賴于這一點,倫理規范才能給大家,特別是給遵守它的人帶來好處。如果有的人遵守而有的人不遵守,那么不遵守的人就占了便宜了,勢必要傷害遵守者。很不幸,現實就是這樣。
我想你一定明白了,當你遵守倫理規范的時候,你玩的是一套和現實不同的規則,你被這套規則排斥在外,這套規則恰恰是以傷害你這類人為目的的。你所遵守的倫理規范一讓你利益損失,二讓你沒有心理防御,你自然感覺不到道德給你的強大。
別把自己暴露在別人的火力下
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結構理論中,早已指出過,自我實際上是一個受氣包,一方面要應付強大的外界,一方面又要承受超我(道德自我)的指手劃腳,另一方面還不能無視本我(本能)的欲望。在三個雞蛋上跳舞,自我的弱小可想而知。而那些壞人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就是現實本身。
我并不主張你成為一個不講道德的人,這里只是揭示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講道德者總是輸。如果既不放棄道德也不輸掉,我們該做什么?我想說的是,道德完全可以給你強大,你不需要放棄道德,只要改變心理結構,你不僅可以人格完善,在心理上也可以不可戰勝。而唾棄道德者,人格必然畸形,事實上也活在自我憎恨和對世界的憎恨之中,并沒有真正的安全感,無論他們所獲多少,都不能挽救人生的失敗。人本不應該這樣存在的,但他們卻弄成了這樣。
在你講道德的時候,改變你的心理弱小,防止自己受傷害并不需要你做多少,你只要保持防御心理即可。其實這一點并不復雜。在看電視的時候,你不是經常聽人說“不要相信任何人”甚至“包括自己都不要相信”嗎?所謂的不相信,就是不要把自己暴露在別人的火力之下。當然,這些人可能不屬于我所講的有道德的人,但他們的話卻是一種極端的心理防御。
怎么在講道德的時候保持防御心理?其實也很簡單。
你要想到,講道德不是為了得到什么,而是為了你的人格完善,因此,它的價值在于你的行為,而不是行為的后果。后果不一定是你能控制的,但你的行為你卻可以控制。這是觀念的轉變。
同時,當你在心理上投入某種人際或道德情境時,在智力上一定要超脫它。因此,不是叫你不要去相信任何人,而是在你相信的時候,一定要假設—個壞的結果,就是你的相信會被利用,或會出現你不想看到的結果。當你的大腦這樣工作的時候,你已經建立了心理防御。
怎樣在小人面前保持心理強大
提問
當道德已經被世間的人們逐步拋棄的時候,那些少數的道德堅持者非常容易被世間瘋狂的掠奪所傷害,也面臨內心的道德挑戰。請問:在不放棄我們道德堅持的同時,也積極參與世間利益的爭奪。還能在心理上變得非常強大,這樣的目標如何去達到?
解析
自古講道德的人就斗不過不講道德的人。不過這并不是道德的錯,也不是講道德的人就比不講道德的人笨,而是有復雜的原因。比如懲罰不講道德者的社會與法律機制有缺陷或反應太慢,因此講道德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而不講道德反而能獲益。這種失衡導致很多原本講道德的人也不想講道德了。
但就心理強大的訓練來說,在這里我們不考察它們,而是集中于問題本身:為什么講道德的人斗不過不講道德的人?
道德表征著一套規則,這套規則是可以確定和判斷的(比如“不可以說他人的壞話”),因此一個講道德的人,其行為也就可以預測和判斷。但不講道德的人,因為他的行為不遵守規則,因此也就很難預測和判斷。這樣,當講道德和不講道德的人碰在一起進行博弈時,你可想而知不講道德的人占據了極大的優勢,前者在明處。后者在暗處,后者能夠預測前者要做什么,而前者卻無法預測后者的行為。一個按規則出牌的人在不按規則出牌的人面前,顯然是要吃虧的。
—個講道德的人有這么一些特點:關注于做事的能力、做事的效果等,認為這是博取資源或成功的合法性手段;更關注內心的操守,對他^,很少有進攻性。這樣,他對他人的防御常常松弛,甚至隨時暴露于他人的火力之下。但一個不講道德的人,無論有沒有本事,卻恰恰從不拒絕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博弈來博取資源,如果暗算一個人能夠讓他們享有利益的話,他們會第一時間毫不猶豫地這么干,因為這樣做成本很低。因此,講道德的人在這方面也處于劣勢,他們不盯著別人,但別人卻隨時盯著他們。
總結起來說就是:講道德的人一直是不講道德的人的客體,在明處被躲在暗處的后者盯著,因此承受著威脅。力是由后者指向前者,僅僅這一點,講道德的人在心理上就被置于弱小者的位置,這種弱小甚至都無法用“我有道德”這一存在價值的確認來彌補。因此,講道德的人經常在不講道德的小人、人渣們面前感到氣惱。這是被置于他人隨時可以進攻的客體地位的人的心理反應。而不講道德的小人、人渣們則很有心理快感,因為在暗處窺視或暴露在明處的他人,是人類的一種變態癖好。
所以,僅僅靠個人的博弈,講道德者在不講道德的人面前,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利益上都難以避免輸的結局。
那么包括你在內的人一定會問,講道德的人就投降了嗎?在不放棄我們道德堅持的同時,也積極參與世間利益的爭奪,還能在心理上變得非常強大,這樣的目標如何去達到?
可以在這里肯定地回答:不需要放棄道德操守就可以參與對利益的爭奪。但是,心理強大不是它的結果,而是它的手段。
你想一下,在與不道德者博弈時,你輸在什么地方?不是輸在你的智力上,而是輸在這一點上:你的行為可以預測,你不把不講道德者當成解剖的客體,而恰恰是他把你當成客體。
那么,改變的方法從原則上講就很簡單:
1你有必要培養自己的認知能力、分析能力,能夠敏銳地判斷一個人到底是個什么人,從他的既往言行中預測他的行為,并判斷哪些是他要做的,哪些可能是假象。這種能力其實也是—個人成功必備的能力,不僅僅用在對付不道德者上。
2在任何單位任何環境,你首先都要保持防御心理,判斷出哪些人可能會和你有利益沖突,可能會通過什么方式暗算你。
3你要騰出一點時間用你的這個能力來解剖已被確認的不講道德者。盡管因為他們不遵守規則而似乎無從捕捉他們的行為,但如果你看穿了他的為人,他的行為還是有跡可尋的,因為“不道德”也是一種規則,它們有一些固有的表現。
在博弈時,你要預先判斷他可能
做什么,并做好防御和反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