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究竟會對臺灣經濟造成多大的沖擊,又會給大陸企業帶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即最近熱透的“ECFA”,其實是眾多的自由貿易協定中的一種,只不過ECFA簽署的兩方是臺灣與大陸。
簡單地說,協議的主題就是兩方談好貿易條件,臺灣商品可以免稅進入大陸市場,同時臺灣也得大幅開放大陸商品進入臺灣。
這意味著臺灣與大陸將會逐漸整合成一個市場。
ECFA究竟會對臺灣經濟造成多大的沖擊,又會給大陸企業帶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盡管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但其中的商機,已經昭然若揭。
核心關鍵詞:降低關稅
2010年的新年剛過不久,臺北國際會議中心門庭若市,擠滿了來自全臺各地二百多名業者。這些人都想要擠進臺灣當局“工業總會”舉辦的ECFA“早期收獲清單”公聽會場,希望能擠進“早收清單”上。因為業者實在太踴躍,座位甚至排到了會議廳門外。
聽起來有點怪怪的“早收清單”被如此熱捧,原因有二:
第一,ECFA的核心關鍵詞是降低關稅。而根據協議,大陸將率先對臺灣進口商品免稅。對臺灣這個“海島經濟體”來說,出口占到了其GDP的70%以上,而來自大陸的采購訂單,又占到了臺灣40%以上的出口額。如此強烈的經濟依賴,使眾多臺灣企業不得不重視這個天降機遇。
第二,商業機遇中,時間可能是勝負手。由于第二波貨品貿易協定談判最快也要等到明年,整個過程可能還要兩三年,“差三年就會差很多”。而且因為爭取要列入早收清單的項目實在太多了,不得不進行爭搶,以至于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干脆建議“經濟部”,早期收獲清單能否分為“早期一”及“早期二”,統統是早收清單,以爭取時間。
從行業來看,依據臺灣“經濟部”、“工業局”規劃與匯整,列入早收清單的工業產品包括:
石化業方面有石化基本原料、塑膠原料、橡膠原料、人造纖維原料與石油化學品;
紡織業則以中上游產品為主,如上游的紗與線、中游的織布、工業用紡織品、其他紡織品;
機械及零組件則有工具機、產業用機械、機械零組件;
另據了解,還有LED產業與汽車業,汽車還要談關稅配額;面板也可能列入,臺灣的考慮是,作為面板的主要供應商,日、韓兩國尚未與大陸約定調降關稅,一旦談成,將有助臺灣面板業者提升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
可以預見,一旦兩岸簽訂ECFA,臺灣的機械業、化學塑膠、橡膠制品業、紡織業、石油及煤制品業及鋼鐵業的生產及出口將會大幅擴張——這些產業是臺灣目前最具出口競爭力的產業,且主要出口地區集中在大陸。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影響評估》報告指出,兩岸商品貿易自由化可使臺灣GDP增加約1.65%~1.72%,出口總量增加約五個百分點,就業人數增加26萬人左右。
隨著ECFA談判的每一步深入,臺灣股市都會出現進一步的大漲,由此可見兩岸自由貿易對臺灣經濟的刺激是多么強勁。毫無疑問,ECFA帶來的利好,首先獲益的就是臺灣。
臺灣企業:隱憂與防御
人們很難想象以下的情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臺北市,來自大陸的奇瑞QQ迷你車滿街跑;一抬頭,街上大樓掛滿招商銀行、工商銀行、民生銀行等來自大陸的銀行的大型廣告看板,拉攏人們登門開立人民幣存款賬戶,或者直接匯錢到上海置產。
走進臺北街角的任何一家商超,架上琳瑯滿目的飲料食品,多了來自大陸的王老吉涼茶、露露杏仁露、椰樹牌椰汁等新面孔,給了臺灣消費者更多選擇;對街上則有大陸知名的華潤百貨,加入量販百貨商場大戰;天津狗不理包子、全聚德烤鴨等帶有濃濃大陸味的品牌也來插一腳;辦公大樓里的上班族們,正畢恭畢敬地與他們操著北京口音的老板舉行會議……
既然ECFA是一個雙邊協議,在大陸向臺灣主動“讓利”、開放市場的同時,也不可能一無所求。隨著ECFA的進一步推進,雙方進出口的關稅都將趨近于零。這意味著臺灣的市場乃至產業,都將面臨大陸商人們的沖擊。
許多人對ECFA充滿期待,臺股年初因為它登上久違的8000點,臺資陸資外資卡位臺股,有分析師喊出,簽ECFA股市上萬點。而ECFA也是今年上班族最在意、最關注的話題,究竟是身價翻漲的機會,還是將被淘汰出局?
相對于上班族們的憧憬,臺灣中南部的農民、制造業者卻難掩忡忡憂心。這些年來,中國制造橫掃全球,此次會不會橫掃臺灣的傳統行業?這對他們來說充滿了未知的風險。
根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影響評估》得出的結果,臺灣成衣業、木材制品業、其他運輸工具業及其他制品業,其生產及出口將出現萎縮。這主要是因為這些都不是臺灣有競爭力的產業,在資源不足情況下,又將面臨大陸的競爭,明顯會遭到侵蝕。
不過,從2010年1月1日開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關稅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臺灣并不在此協議之內,導致臺灣產品競爭力急劇下降,唯有簽署ECFA,臺灣產品方可與東盟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
同時,臺灣當局已經做出了防御性措施:在ECFA簽署的初期,臺灣不會開放大陸勞工、不會增加農產品開放項目、弱勢敏感性產業也不會納入早收清單。盡管如此,這樣的“貿易保護”措施也只是“緩兵之計”,在未來所謂的“臺灣黃金十年”中,這些領域必將逐步開放。
大陸企業:挑戰與機遇
ECFA的簽署,臺灣GDP將會增加1.6到1.7個百分點,而大陸只增加0.6到0.7個百分點。盡管大陸作為經濟體已經十分龐大,但ECFA給大陸帶來的,卻并不僅僅是臺灣市場。對于大陸企業而言,挑戰與機遇是并存的。
有學者提出,ECFA很可能成為大陸產業升級的障礙。大陸的高科技產業本來尚處于需要保護的幼稚階段,一旦簽署ECFA,這些幼稚產業將不得不以裸體的方式應對漸趨成熟、挾臺資優惠和關稅優惠的臺資高科技產業的嚴峻挑戰。很有可能,大陸的高科技產業將從此走上不歸路。
該學者直言不諱地指出,臺灣商界已經為兩岸經貿合作畫好了藍圖:兩岸經貿合作,優勢互補,臺灣向產業鏈的高端遷移,大陸向產業鏈低端遷移,兩岸實現產業鏈整合。
不過,大陸企業自然也不會放過“ECFA時代”兩岸貿易、投資正常化、便利化的新機會。過去幾十年,幾乎都是臺灣單向投資大陸,而一旦ECFA簽訂,大陸資本終于也可以進入臺灣了。
對此,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認為,ECFA給了這種單向的投資一個“倒正”的機會。而簽署ECFA后,將給兩岸投資者提供一個更安全、更放心的投資環境,數十萬臺商在大陸的投資心態也將從短期投資轉為謀求長遠發展,投資策略將會發生新的變化。
據了解,大陸知名服裝品牌“九牧王”正在謀劃投資臺灣本島,開設兩家直營門店。九牧王(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聰穎表示:“公司將試水臺灣服裝市場,并以此為支點,推進品牌的國際化進程。”
在蕭代基看來,一旦兩岸簽署ECFA協議,未來在投資方面的增長潛力將會十分巨大。具體來說,兩岸可以在制造業、金融、保險、房地產等領域相互投資。而臺灣的氣候和整體環境品質,非常適合發展旅游、度假、養老等服務業。在這方面,大陸資本完全可以進入。
整體而言,ECFA將是兩岸經濟合作的一個新篇章。而如何在這新篇章中書寫新的歷史,就要靠兩岸企業家們的共同努力與智慧了。
編 輯 陸 坷
E-mail:bl@cais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