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小劇場話劇一度是伴隨著喁喁私語的情話壯大的,從《留守女士》的久演不衰,到《WWW.COM》贏得市場,社會急劇變革中的情感困惑一直占據著小劇場。似乎,私密的情感就應該在“小”劇場里流露,除了制作成本的考量之外,人們下意識地覺得,男女情事再“大”,也是“小”的。
在林奕華的“都市三部曲”之后, “香港藝術節上海世博呈現”帶來了另一位香港導演——毛俊輝的作品《情話紫釵》。于是,上海觀眾再一次看到了“小”情感被搬上了大舞臺。
本土小劇場的“小”感情通常是小格局的,聚焦于出軌的婚外情,舉棋不定的多角戀?!肚樵捵镶O》中,也有三角關系,Kelvin愛上了Jade,可為了生意又不得不與富家女Sophie糾纏,同時Sophie還是 Jade的上司,利益關系左右著男歡女愛。然而,《情話紫釵》建立了一個大結構——
Kelvin對應《紫釵記》中的書生李益,Jade則是霍小玉的現代化身,Sophie相當于明代傳奇中未曾出場的位高權重的盧太尉女兒。如此一來,古典的愛情和現代的際遇間產生了張力。在舞臺演出形式上,粵劇表演《紫釵記》的部分,話劇和歌舞劇的樣態表現而今的情愛,又是一重對比。
如果停留在對比的張力,這個大結構是危險的,因為此類的“對比”太過直接,今不如昔的感嘆失之于簡單,對《紫釵記》中愛情觀和價值觀的贊揚太脫離當下。但是在毛俊輝導演的架構下,聯手文本創作莊文強和麥兆輝自始至終質疑著《紫釵記》式的愛情,他們筆下的劇中人對一見鐘情保持警惕,對堅貞不渝嗤之以鼻,連助人為樂的俠義之士黃衫客都成了賣愛情保險的推銷員。古代的李益拒絕盧太尉為女兒提親寧可被發落邊疆,現代的Kelvin非但來者不拒還主動誘惑Sophie,兩人一盡床第之歡,盡管都明白這不是愛情,卻又感到正因為不是愛情才有一絲不能輕易放棄的輕松。而Kelvin不愿給Jade任何承諾,甚至看到了愛情消磨在庸常生活后的黯淡下場,倘若“大團圓”后“從此過著幸福日子”,將如同張楚多年前寫下的歌詞,“如果我們的愛情不朽,那上面的灰塵一定很厚?!薄肚樵捵镶O》中犀利的臺詞是最冰冷殘酷的“情話”,而《紫釵記》凄切悠遠如神話,美好幼稚如童話。
本土小劇場的“小”感情通常發生在“小”客廳里,舞臺美術是功能性的,偏重寫實的,視覺效果則像宜家家居的樣板間。而《情話紫釵》的舞美設計是大體量的,抽象的,灰色為唯一色調,層層又疊疊,平行和縱深的軌道上,大塊的條屏、景片、平臺推來移去,在舞臺上不斷地制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取景框,舞臺劇因此有了鏡頭感。
“小”劇場的“小”感情人物越少越好,“大”劇場的“小”感情不僅當事人上場,還有歌隊助陣幫忙。他們不僅是觀看評論粵劇《紫釵記》的看客,是結構上的一條線索,他們更扮演了都會約會個案的男女,是黃衣人展示給Jade看的平淡夫妻或分手戀人,是Sophie麾下的職員。他們或評價著劇中人,或間離出自我冷眼旁觀自己的內心,他們完成了歌隊的作用,而他們的手段除了臺詞以外,是歌唱!
無論劇場,還是情感,“大”“小”都不是評價標準,“大”未必佳,“小”未必不好。本土“小”劇場的“小”情感,搬演到“大”劇場也許并不合適,缺乏“大”起來的漂亮的形式和足夠的內涵;以《情話紫釵》為例,“大”劇場里表現的“小”情感,劇作上動用了大結構,視覺上樹立了大舞美,手法上粵劇、話劇、音樂劇大綜合;而情感,只要關注得深切,呈現得立體,思索得透徹,釋放得真誠,情感,原本就不“小”。
“小”情感可以“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