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走向,打破了傳統的“精英”與“大眾”的界限,使高等教育真正走入千家萬戶。獨立學院作為新世紀一種辦學和教育模式榮登高教改革舞臺,提高了全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加快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而且為高等教育的機制創新和體制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燕山大學里仁學院自2001年辦學以來,在學生工作中大膽嘗試、敢于創新,結合學生特點,堅持因材施教,加強學生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為獨立學院的學生工作帶來新的突破和實效。
“因材施教”始創于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謂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標下,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其他具體特點,有的放矢,因勢利導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最終達到整體提高的目的。
現階段,要想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做透,必須努力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因材施教是培養各類型、各層次人才的需要,是切合學生特點發展的需要,是調動個性迥異的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的需要,在提高所有不同思想道德水平的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研究表明,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社會接觸范圍在不斷擴大,因此形成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品德差異,導致學生因為自我意識水平不同而出現了與平常表現不同的現象,例如有些學生平時散漫自由,在關鍵時刻卻能見義勇為;有些一貫表現較好,在緊要關頭卻令人失望。這些特點,使他們在思想認識、道德覺悟上呈現出復雜的個性和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不同學生、不同情況區別對待,結合實際,注重個別引導、因材施教。
里仁學院半軍事化管理主要包括新生軍訓、早操、早晚自習、寢室文化建設等四個方面。學院對新生首先開展軍訓教育,針對部分學生懶散、組織紀律性差和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的特點,嚴于要求,并在軍訓中穿插參觀、拉練、歌詠比賽、軍被大賽等環節,使學生的軍訓生活在單調中充滿樂趣,使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明顯加強,組織紀律性得到較大提高。
正式開課后,學院對新生實行了早操和晚自習制度,要求各班學生堅持出操,晚上到指定教室上自習。各項制度的實施,首先避免了大學生參加活動多、班級同學見面少的現象,為各班級加強凝聚力提供了機會,加強了同學間的相互了解;其次,通過配套制度的實行,幫助學生克服了自覺性差、自制力低的弱點,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再者,自習制度促使班級學習互助小組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提高了同學們之間的良性競爭力,使得班級出現共同勉勵、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此外,學院開展了寢室文化建設和“黨員形象在公寓”等活動,定期對學生宿舍進行綜合檢查。通過各項活動,黨員起到了模范帶頭的作用,學生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半軍事化管理是對單一辦學模式的改革,是一種可供選擇的管理創新,是一種對“自我約束能力弱”學生群體的因材施教,對于塑造學生有較強的實效性,為構建學生全面發展的平臺提供了保證,對獨立學院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里仁學院從2005級學生開始,在英語、高數授課過程中實行了分層教學,即入學后先進行摸底考試,結合學生高中掌握知識能力水平的高低,將授課班分為A、B、C三個組,分別配以不同的教案,分層的目的不是把學生區分出快、慢班,更不是在教師中分層,而是“分層教學,異步共進,提高能力,共同發展和個性發展”。 分層教學,充分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之間展開了競爭,教師之間也展開了比賽。分層教學處理好了同步學習與異步學習的關系,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效地學習,使教師的授課分層適度,側重適中,使得學生學有所長,由“學會”變成了“會學”。分層次教學是在教學上“因材施教”的探討,它注重于學生的基礎,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體現了逐個遞進、整體提高的辦學思想,達到了以人為本、教學育人的目的。
社會實踐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已成為國內外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最佳途徑。做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建設,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里仁學院根據自己辦學特色,結合學生特點,提出了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新過程:培訓、立項、實踐、撰寫論文、答辯,整個過程由輔導員和一名專業教師指導。同時,學院鼓勵學生自發組織成實踐小組,針對熱點話題進行調研實踐。
教學與管理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任課教師的教學,同理,教學也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里仁學院在學生管理中采取任課教師與輔導員雙重管理,使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傳授學生做人的道理,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圍繞課堂學習、課外學習為中心,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效果。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引發了學生認知上的沖突,教師和輔導員因材施教的效果也非常明顯。
高校中,輔導員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軍,承擔著育人、導向與促進的任務,對學生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輔導員育人對學生因材施教,在激發學生的潛能、指導學生全面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工作態度上,輔導員要堅持注重細節,持之以恒,從小事入手,用實實在在的行為感動學生、帶動學生。俗語說,細節出精辟。在工作方法上,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避免“公式化”、“一刀切”的做法,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在工作方式上,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熱忱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要針對差異,區別對待,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之所需。在工作內容上,對學生要進行不同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思想教育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結合起來,以小見大;要把思想教育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教育結合起來,進行共產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要做到較高層次和較低層次的結合。因材施教地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在于對各類個性的學生要揚長避短,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內在積極性,使他們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因材施教首先要充分發揮隱性課堂的作用。隱性課堂主要指學生第二課堂,包括學生社團、協會組織、學術沙龍、英語角等開展的活動,往往越是學生自主參加的活動,學生受益越大。所以,在開展活動的前期,一定要全面思考,合理安排。其次,要處理好特殊性與一般性的關系。教學和管理的各項措施是建立在學生共性的基礎上的,共性必須從多種多樣的共性中去概括和把握,同時也要能適應學生不同的個性。再次要處理好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發展無限的教學優勢的相關問題。學生的需求總是日益更新,無有范圍的,然而,學校教學資源總是有限的,靈活的解決好此類矛盾問題,對于學生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踐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引入因材施教理念,是市場機制和學生全面發展的產物,是獨立學院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迎合社會需要,滿足家長意愿,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迫切要求,是一種可行的、值得肯定的模式。
(作者簡介:于陸璐,燕山大學里仁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郝亞琴,燕山大學里仁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