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刻刻》(The hours)這部影片是根據在1999年獲得普利策獎的Michael Cunningham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塑造了幾個達洛維太太式的女性,因此可以看作英國小說家兼文學評論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發表于1925年的小說《達洛維太太》的現代版。正如美國有線電視頻道當時評論的那樣,《時時刻刻》證明了電影是一種藝術。”作品描繪了不同時空里三個女人——創作《達洛維夫人》的作家弗吉尼婭·伍爾夫,正在閱讀《達洛維夫人》并深受其影響的家庭主婦勞拉和被前任男友戲稱為達洛維夫人的克拉麗莎。而把她們聯系在一起的是:一個存活于文字間的達洛維夫人。她們雖然處在不同的時空,卻都渴求更有意義的生活。她們有著各自的恐懼與渴望,雖然被壓抑,但更多的是抗爭和自由的表達。
一、對死亡的恐懼與生命的渴望
影片中的三個女人,她們每個人都有陰郁但豐富的生命底色,女性柔弱的外表下有著無比的執著和堅定。一個世紀的時間跨度,倫敦郊區小鎮、洛杉磯、紐約之間的空間轉換,女性復雜微妙的內心掙扎與追求從未停歇,她們以不同的方式經歷人生,但都是在尋找自我的同時探索一種更有意義的生活。影片似乎會給人以“眷戀死神”的錯覺,其實如同森林中的陽光,對生活的熱望仍透過厚厚的死亡傾向照射出來。
(一)弗吉尼婭·伍爾夫——“死”的代名詞
游走在自己的作品和現實中的伍爾夫,全身心地投入到《達洛維夫人》的創作中,完全沉入到作品女主人公的命運中,以至于脫離了現實生活,就像是在夢境中一樣。一只小鳥的死讓她有機會見證了死亡。看到小鳥死后是那樣安詳,她說:“我們死去時,回到我們所來的地方,看上去那樣渺小。”她所看到的死亡讓她在思索生命的意義。她長期遭受著精神病的折磨,不論是在作品中還是現實生活中,她都在探索著生活的真諦,直面人生。
(二)克拉麗莎——“愛”的代名詞
克拉麗莎是三位主角中最“積極向上”的,她對于前任男友的照顧、對生活的細致安排,反映出她的人生觀。但她也有迷惘,也會崩潰,她把自己深埋在瑣碎的事件和蕓蕓眾生中來欺騙自己,假裝自己是幸福的,其實是在逃避生活,拒絕直面人生。而理查德選擇自殺正是因為他覺得克拉麗莎只是在為自己活著,而為了讓克拉麗莎滿意,他在掙扎和忍受。他想通過這樣的選擇而給克拉麗莎一個機會去思考自己的生活。
(二)勞拉——“生”的代名詞
勞拉是二戰后洛杉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她有體貼的丈夫,可愛的兒子,而且第二個孩子馬上就要出世,她擁有世俗意義上幾乎無可挑剔的幸福家庭,但是,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躁動和憂郁情緒被伍爾芙的《達洛維夫人》所觸發,并且這種不安與絕望的情緒在丈夫生日的那天達到極致,此時,世俗的幸福對她來說毫無意義,兒子憂郁敏感的眼神和聲嘶力竭的呼喊也沒能挽留她離去的腳步,在旅館白色的大床上,她以出乎意料的沉靜動作擺出早已事先備好的足量的安眠藥,迫不及待去擁抱死亡。盡管她后來放棄了死亡,但并不意味著回歸家庭,她最終還是拋棄了丈夫和孩子,獨立生活。
弗吉尼亞在片尾的畫外音中道出了影片的主旨:“要直面人生,懂得人生是什么,熱愛人生,不管它是什么。最終要了解它。然后才能放棄。”生命的意義應該是在歷史進程中不斷延展的個人自由。
二、女性的追求和吶喊
影片中的三個女性人物都或微妙或明顯地表現出女性同性戀傾向。而對弗吉尼亞而言,這是她的自由女權運動的宣言。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進入21世紀,女性群體的獨立和自覺意識不斷增強,她們中越來越多的人不會再像以前的大多數女人一樣,一生受縛于家庭,不再把自己的一生毫無疑義地定位為單純的妻子或者母親的角色,而是能夠勇敢地走出去,為自己作為一個女人的個體生命而生活。無論是在創作還是現實生活中,弗吉尼婭都是在作為一個女人探索生命的真諦。當丈夫按照大夫的建議希望她留在鄉間生活時,她卻覺得受到了束縛,她要回到倫敦,因為她在那里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節奏。當丈夫不理解她的感受時,她堅持說, 自己寧愿死也不會逃避生活被束縛在鄉間。她不是作為妻子,而是作為一個追求自我的女性在選擇生活。對有著在外人眼中無比幸福家庭的勞拉而言,她的自殺尤其發人深思。她的抑郁和孤獨似乎讓人莫名其妙但又那樣的強烈。那種從骨子里生長的絕望情緒就是她在尋求自我價值的無望掙扎。克拉麗莎跟另外兩位女性有著反襯關系:弗吉尼亞和勞拉都“克服”丈夫的愛而尋求最后的超脫,而克拉麗莎正在盡力給一個已到死亡邊緣的人一絲溫暖。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一種連愛都不能彌補的空虛和孤獨。因此,當時空切換到21世紀的紐約,克拉麗莎的女兒,這個年輕的姑娘給了并不熟識的老年勞拉一個深情的擁抱,這個擁抱如此動人,充滿了理解、尊敬與撫慰。影片中通過三個女人一天的生活經歷,深入地剖析了女性的內心世界,也折射出英國社會中女權思想的成長與發展。
三、蒙太奇手法的魅力與意象的結合
影片《時時刻刻》利用時空交錯的敘事方式,成功地使用了蒙太奇手法,把發生在不同時空和地點的故事有機地排列與集中,完成了作品所要表達的深遠主題,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影片反映了三位不同時代女性的生活和內心世界,但又讓觀眾感覺到她們內在的聯系是如此的深遠和真切。
影片中還成功使用了水和死亡等多種意象。很多貌似不經意的細節細究起來卻讓人回味無窮。最明顯的意象是水。流水象征人生意義深刻。不管發生了什么事情,前面仍然是如流水一般的歲月——歲月如流水。弗吉尼亞·伍爾夫走進湍急的河水中自殺,勞拉·布朗雖然想吃安眠藥自殺,但她幻覺中出現的洪水卻讓她放棄了自殺的想法,對死亡的恐懼讓她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曾經帶走了女作家生命的湍急河水,讓無比孤獨的女人夢境中驚醒的洪水——它此時此刻見證了怎樣的故事,又將在下一秒鐘流向何方?著名作曲家菲力普·格拉斯的音樂有一種時而寧靜、時而歡快的重復性,表現了故事情節發展的節奏,有助于表現主題,并滿足了調節觀眾情緒的需要。總之,《時時刻刻》是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女性主義思想。
(作者單位:張素鳳,河北工業大學廊坊分校;趙春能,河北工業大學廊坊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