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在短暫的一生為我們留下30首歌曲作品,在欣賞分析這些歌曲時,我們發現其中許多都是用不正規結構寫成的。而我們知道,不正規結構不僅需要良好的結構感覺去感受它,而且需要一定的手法去平衡它。分析這些歌曲也可以使我們感受到聶耳對歌曲結構的敏銳感覺,學習他對不正規結構的平衡手法。
歌曲中的一個句子叫樂句。樂句能夠表達相對完整的樂意。一個樂句的長度為二、四、八等小節時,這樣的樂句叫方整性樂句,又叫正規樂句;由三、五、六、七等數小節構成的樂句,叫非方整性樂句,也叫不正規樂句。三、五、六、七等數目的樂句組成的樂段叫不正規樂段,通常組成不正規樂段的樂句也是不正規樂句。
不正規樂句和不正規樂段叫做不正規結構。請注意:所謂非方整性、不正規樂句,并不是錯誤,而是從歌詞詞意出發,為了更好地表達詞意而創作出來的,與初學歌曲創作時的結構上的不平衡、不完整不同。
不正規結構常表現出緊張、激烈、矛盾沖突等不穩定的情緒,因此,也是很重要的音樂結構方法。翻開歌曲集還可以發現有的歌曲的結構并不都是正規結構,它們的結構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許多歌曲是用不正規結構寫成的。從旋律的發展史上我們得知,巴洛克時期是不正規結構音樂的高峰,之后,歐洲舞蹈之風盛行,不僅需要小步舞曲、加沃特、波爾卡之類的舞曲,也需要一些能隨之而舞蹈的歌曲,正規結構的歌曲逐漸得到發展,但是,不正規結構常表現出運動、緊張、激烈、矛盾、沖突等不穩定的情緒,因此,不正規結構依然是音樂結構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在藝術歌曲、歌劇、交響樂等領域內。
不正規結構不僅需要運用良好的結構感去感覺它,而且需要一定的手法去平衡它,否則,會使人覺得“仿佛少了一條腿”似的,不舒服。結構感需要在創作實踐中形成、積累。聶耳的這種結構感來自他對中國民間音樂的學習和良好的音樂素質,也是在創作實踐中形成和積累起來的。
下面我們從分析聶耳的歌曲作品入手,感受聶耳對歌曲結構的敏銳感覺,學習他對不正規結構的平衡手法。
重復:將不正規樂句或樂段重復一次或多次,是一種表達強調、肯定的最常用的方法。重復可以是完全不變的,也可以是變化的,其中既包含著對旋律發展的作用,又有完成結構的作用,是形成一個與之對稱的結構使其得到平衡。
在聶耳的歌曲中,這種例子是很多的。
上例第一句是三小節的不正規結構,第二句又把這種結構重復了一次,使其得到平衡,與后面兩句的正規結構渾然一體。在《前進歌》《自衛歌》《飛花歌》《開路先鋒》《鐵蹄下的歌女》《梅娘曲》等歌曲中,都有這種用法。有些曲調發展手法,如模進、移位、垛句等,都是特殊的重復形式。
上例第一句三小節,第二句向上做四度自由摸進,不僅發展了曲調,也平衡了結構。下面這首《碼頭工人歌》的三度自由摸進后的重復:
緊縮:將正規樂句的某一部分壓縮,使之成為不正規樂句。一般來說,非方整性樂句是方整性樂句的緊縮或擴充。多用于表現緊迫、緊張的情緒。如《前進歌》開始的第一句顯然是由四小節的樂句緊縮而來。
擴展:將正規樂句的某一部分擴充,使之成為不正規樂句。擴充的部分往往是需要特別強調的地方。下例《畢業歌》中的兩句,都是五小節的樂句,第一句把“疆場”拖長,強調重要的歌詞,第二句與之對應,平衡了結構。
《梅娘曲》是一首抒情敘事的歌曲,可以把它分為三段,A段是回憶,有一些小調的色彩,三小節的樂句由于重復得到平衡;B段是傾訴離別的惆悵,結束在導音上特別感人;C段的最后運用了重復和擴展的手法,延長了“梅娘”,既表達了依依不舍的失望情緒,又增加了結束感。
類似的用法在《畢業歌》等歌曲里都可以找到。
樂匯碎片:把樂匯分割,使用帶有某些特征的片段,使其成為一個相對獨立部分(結構特殊的樂句或片段),這時可能造成不正規結構。聶耳歌曲中這種寫法很多,如《義勇軍進行曲》中的“起來”,“前進”,《畢業歌》中的“看吧”、“聽吧”、“巨浪”,《開路先鋒》中的“是誰”等等。
變換節拍:運用變換節拍的方法,改變強拍出現的規律,模糊結構感。《自衛歌》的前面用的樂段是4/4拍,是由兩個對稱的結構組成的;B段轉換為2/4拍,運用幾個長短不等的短句,節奏緊湊,中間加入道白,又一次模糊結構感。
聶耳的歌曲許多都是為電影或舞臺演出而寫的,由于表演的需要常加入一些朗誦、道白、對話等。如《慰勞傷兵歌》《自衛歌》《開路先鋒》等歌曲。插入這些,也會影響歌曲的結構,這些朗誦、道白、對話等也是結構的一部分,如果去掉,就會損失結構的平衡。
采用短句的結構手法,用一、兩小節左右長度的短小樂句來組織歌曲,而不是用四小節等較長樂句,這也是聶耳的一個重要的寫作特征。如《碼頭工人》這首歌曲中,運用短句手法,組成有力的音調,曲式結構類似回旋曲式,貫穿著三連音節奏和勞動號子的音調。
音調、節奏的貫穿:本來音調、節奏的貫穿屬于曲調的發展手法,但是,在這里,猶如把一些珍珠串了起來,組成一個有機整體,這些手法也就有了結構功能。
在實際創作中,不正規結構的平衡手段多種多樣,而且這些做法常常是混合在一起應用的。一首不正規結構的歌曲是否使人感到完滿,主要的還是靠作曲者的結構感覺決定的。結構感與節奏感、音高感等一樣,都是音樂的基本素質,不過平時我們不常注意罷了。
(作者簡介:于艦,河南黃河科技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中央音樂學院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