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拓”又一次擦肩而過,1160億美元的礦業航母計劃就此擱淺。
10月18日,世界第二大礦商力拓(Rio Tinto)與第三大礦商必和必拓(BHP)同時發布公告,由于雙方得知各國監管機構對其成立西澳合資公司的計劃不會放行,兩家公司決定終止這一計劃。
根據該計劃,新成立的合資公司有望超過巴西淡水河谷(VALE)而成為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企業。
西澳合資公司的擱淺,是兩年前必和必拓收購力拓折戟后,“兩拓”整合企圖的又一次失敗。
監管方不予放行
“我很失望。”力拓CEO艾博年(Tom Albanese)在10月18日的公司公告中說。
艾博年堅持認為,建立合資公司是一筆值得推進的交易,一旦成功,將產生巨大的協同效益。“在過去的16個月里,雙方竭盡全力展示該計劃促進競爭的作用,但是監管部門最終還是沒有批準我們的計劃。”
力拓公告稱,“兩拓”得知歐盟委員會、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或者德國聯邦企業聯合管理局都將不會批準該計劃。
歐盟委員會競爭政策發言人阿梅莉亞·托雷斯(Amelia Torres)10月20日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委員會已經于10月15日將初步調查結果通知了有關當事方。“不過,我們沒有向它們發出所謂的‘否決聲明’(Statement of Objections)——這種聲明是反壟斷調查的正式步驟,其中將詳細地闡明我們所關心的所有問題,而公司則可以對此進行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滿足了歐盟的標準,一些成員國還有自己的標準(如德國),不能滿足的話,申請也不會被該成員國通過。
在兩家公司宣布不再推進它們建立合資公司的計劃之后,歐盟委員會隨之決定終止調查。
“兩拓”的公告沒有提到中國監管當局。事實上,由于擬成立的合資公司所產礦石主要銷往中國,中方的態度尤為關鍵。
接近中國商務部的權威人士10月21日告訴《財經》記者,在各國監管機構中,中國接到“兩拓”的申請最晚,因為材料不全,商務部已要求“兩拓”補充材料,該案尚未進入立案調查階段。
該人士透露,目前只有歐盟委員會、德國聯邦企業聯合管理局出具了有法律意義的意見。
“即使其他國家監管機構放行,中國仍可能否決。”他表示。
在接受《財經》記者書面采訪時,艾博年認為,“兩拓”成立合資公司,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市場供給,促進競爭,并且能夠為股東獲取更多收益。而監管當局對于“兩拓”合資公司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市場變化的影響。
進入2009年下半年,礦價受鋼鐵業復蘇提振,一路走高,年終時漲幅已經達到100%。在2010年前五個月的時間里,63.5%品位印度現貨礦價格從120美元/噸暴漲至接近200美元/噸。
礦石市場的持續高溫加重了鋼廠與行業協會的擔憂。三大礦商占據了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市場三分之二的份額,一旦“兩拓”合資公司成立,行業壟斷勢必進一步加劇。
艾博年認為,正是這種擔憂給監管部門施加了政治壓力,導致后者對該交易不予認可。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合資計劃流產以及未來會否有更新計劃時,艾博年表示,“兩家公司已竭盡全力,監管部門依舊選擇不接受我們的理由,短期內這種情況不可能得到改觀”。
兩年前,必和必拓開出660億美元收購力拓,失敗后不久,就又提出成立合資公司的設想。再次受挫,“兩拓”對于未來發展的考慮將變得更加現實。
艾博年表示,力拓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擁有一流的經營資產和擴產的潛力,同時在加緊推進一個重大的開發項目。未來18個月內,力拓在重要項目中的投資額將達130多億美元。10月20日,力拓宣布追加31億美元的投資,以期到2013年將產能擴大到2.83億噸,到2015年擴大到3.33億噸。
必和必拓方面亦向《財經》記者表示,這次的決定也是為了滿足股東的最大權益。在此次合資計劃終止后,該公司位于珀斯的現任鐵礦石業務管理團隊將繼續專注于運營并擴大公司在西澳的鐵礦石業務。
鋼鐵業強烈反對
時任必和必拓董事長的安德(Don Argus)不明白為什么中國對“兩拓”充滿敵意。他認為中國應該更多地按國際規則辦事。“如果你要玩這個游戲,那么你要做好跟‘大孩子’玩的準備。”安德所謂的“大孩子”,正是指“兩拓”。
2009年4月20日力拓澳洲年度股東會召開后,杜立石執掌力拓。在此后例行的同行見面中,杜立石第一次見到了安德——一位有40年銀行業經歷并用十年時間將必和必拓帶向巔峰的70歲老人。
即將退休的安德并沒有因為中鋁插手必和必拓收購力拓案而放棄合并“兩拓”的努力,他對已從債務危機中恢復元氣的力拓提出了更具誘惑的條件:合并“兩拓”西澳礦山,超越巴西淡水河谷成為世界礦業霸主。
鑒于力拓股價受中鋁收購計劃而上漲,力拓股東對中鋁資金的渴求大打折扣。面對必和必拓開出的如此豐厚的條件,力拓董事不能不心動。
一個多月后,“兩拓”正式發布公告,宣布雙方簽訂了非約束性的協議,以雙方在西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資產成立合資公司。由于力拓西澳資產更多,必和必拓還將額外出資58億美元,以保證其在合資公司中的股份從45%提高到50%。以58億美元占合資公司股份5%計算,該合資公司價值1160億美元。
澳大利亞各州均有鐵礦,而西澳大利亞擁有澳全部已發現鐵礦資源的90%,主要集中在皮爾巴拉地區(Pilbara Region),兩拓主要礦區也集中在該地區,新組建的合資公司有望成為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產商。
“兩拓”聲稱,合資公司一旦成立,將提升擴產潛能,從而增加全球市場供給量。對于雙方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可以通過共用基礎設施和礦石混勻節省成本。綜合考量,該計劃將帶來100億美元的協同效應。
此外,根據最初的協議,“兩拓”合資公司成立后,將擁有該公司15%鐵礦石產量的出售權,而其余礦石分別由必和必拓與力拓兩家公司單獨出售。
該消息一經公布,便引發世界各國鋼鐵企業的擔憂和不滿。歐洲鋼鐵工業聯合會公開表示反對,認為鐵礦石行業已由三家主要的供應商主導,成立合資公司“不會為鋼鐵行業、歐洲消費者和歐洲經濟帶來利益”。歐洲鋼鐵生產商還要求當局調查這一合資項目。
“‘兩拓’成立合資公司后,澳大利亞的大型礦山就只有一家了。”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強烈反對。他表示,中國有將近一半的鐵礦石需要進口,而“兩拓”出口到中國的量又占據了整個進口量的一半以上,合資計劃對中國的影響更為直接。
世界鋼鐵協會(World Steel Association)則在其網站上發表通告,“代表世界范圍的鋼鐵生產商”向有關各界呼吁嚴格審查此次“兩拓”合作對將來鐵礦石定價體制和競爭環境帶來的影響。
世界鋼協秘書長伊安·克里斯馬斯(Ian Christmas)在公告中表示,世界鋼協隨時準備為有關壟斷審查機構提供數據,以便重審合資公司將帶來的影響。
“兩拓”知難而進
力拓對此早有準備。2009年6月16日,力拓正式公布了給股東的配股計劃詳細文件。力拓強調,合資公司的成立必須通過相關監管機構。
歐盟競爭法規定,無論哪個國家的公司,對于任何擬合并的公司,如果參與合并的所有公司在歐盟共同市場的年銷售額超過50億歐元,或者兩家合并的公司在歐盟共同市場的銷售額超過2.5億歐元,這些公司都需通過歐盟競爭法關于企業合并申報以及審查。
中國《反壟斷法》亦規定,中國境外的壟斷行為,如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須受本法約束。商務部權威人士分析稱,力拓與必和必拓的合資,至少涉嫌兩種壟斷行為:一、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二、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力拓提醒股東,為了獲得這些監管機構的批準,力拓與必和必拓或許會被“剝奪或承諾放棄某些業務、資產給第三方成員,或者做出一些其他讓步”。
此外,此協同效應的實現需要雙方調整經營結構,來配合合資公司基礎設施的混合使用,其中有些還需要兩拓各自的合資經營伙伴的批準,因此之前提到的因合資產生的100億美元的協同效應或許不會實現。
為了說服監管機構,2009年10月15日,“兩拓”更新了合作協議,其中最大的改動就是取消合資公司擁有15%銷售份額的條款,改為全部礦石都由兩家公司分別銷售。
“兩拓”隨后向歐盟委員會和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提交了申報材料。兩家公司認為,上述改變將消除外界對壟斷的擔憂,并且再次強調成立合資公司的重點是發揮協同效應。
2009年12月5日,“兩拓”正式簽訂合資協議。此后,雙方繼續向其他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機構提交申請,后者依次展開反壟斷審查。
在等待審批結果期間,“兩拓”著手游說各國監管機構和行業協會。
2010年4月,由必和必拓首席商務官孔博拓(Alberto Calderon)帶隊的談判團悄然造訪中國,目標直指商務部、中鋼協。中鋼協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孔博拓此行帶來了“一些新觀點,一些老觀點”。
一個星期的行程十分緊湊,但孔博拓還是帶著自己的團隊利用早餐時間與《財經》等幾家國內媒體見面,希望說服中國媒體相信合資公司只是為了更好地增加世界礦石供給。
但“兩拓”的不懈努力并無太多回報,反對聲音依舊高漲。
7月7日,“兩拓”向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申請延期合資計劃的裁決。9月15日,該委員會同意延期,直到“兩拓”與全球其他監管機構的交涉有進一步進展。這也是自該委員會最后一次公布對“兩拓”合資案的審查進展。
10月15日,必和必拓在其網站刊登聲明,德國聯邦企業管理局已對必和必拓與力拓建立合資公司事宜提出反對,“兩拓”合資前景黯淡。三天后,雙方終止交易。
“兩拓”合資計劃流產,鋼鐵業理應慶幸。但國內對于這個消息反應平靜。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目前礦業寡頭壟斷的局面非常明顯,下游議價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兩拓”關于成立合資公司的解釋并不能使人信服,業內之前就看淡該計劃的前景。而全球鐵礦石市場的供需、鐵礦石價格的走勢,也都不會受“兩拓”合資告吹的影響。
本刊記者王延春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