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財經網》對話CEO
李仁杰:新一輪樓市調控對銀行影響有限
【《財經》記者 董欲曉】9月30日,興業(yè)銀行(601166.SH)行長李仁杰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認為,樓市新一輪調控政策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有限。
9月29日,央行、銀監(jiān)會等多部委聯合發(fā)布樓市調控政策。目前,興業(yè)銀行的房地產相關貸款占信貸總量在同業(yè)中處較高水平,李仁杰解釋說,城鎮(zhèn)化進程在過去幾年推動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并帶動房地產業(yè)欣欣向榮,城鎮(zhèn)化還將在未來5年-10年內繼續(xù)充當經濟發(fā)展的最重要引擎。李仁杰說,更嚴格的樓市調控政策對銀行相關資產的質量影響有限,對樓市不用太過悲觀。
《財經》:您對目前銀行房地產相關貸款的風險總體判斷如何?
李仁杰:我對房地產的觀點,沒有大家那么悲觀。很多人按照過去的經驗來看中國,還有很多人按照國外的經驗來看中國市場。如果做過實地調研,就會發(fā)現很多情況不是那樣的。比如我們做的哈爾濱棚戶區(qū)改造項目,說起來既是政府融資平臺又是房地產,政府拿30%的資金,我們貸剩余的70%,拆遷成本一兩千塊錢,不擔心賣不出去,因為有回遷的家庭。銀行的信貸資金是封閉運作,所以沒什么風險。在運作過程中,政府、百姓和銀行取得了“三贏”。
《財經》: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會對銀行資產質量帶來多大影響?
李仁杰:大家擔心房地產調控會讓銀行資產質量快速下滑,但從興業(yè)銀行的經驗來看并非如此。興業(yè)銀行大部分房地產相關業(yè)務是在2006年到2007年做的。興業(yè)銀行目前的房貸總體抵押率——按照購房合同價格——低于50%,如果再考慮房價不斷上漲,抵押率更低,目前興業(yè)銀行房貸不良率大約0.1%,但最后真正造成實際損失的概率微乎其微。可以說,房貸是銀行的優(yōu)質資產。
《財經》:您對此輪調控政策抑制房價的效果怎樣看?
李仁杰:房地產市場本身分很多級,計算平均房價沒有意義。房價漲跌要看供需關系和人們的心理預期。房地產調控的最終目標不一定是針對房價,我認為應該“居者有其屋”。所謂“抑制房價”的概念太籠統,依靠調控無法實現。從2003年開始,政府就調控樓市,越調控房價越高。有人要買天價樓盤,他有錢購買,政府就不用去管他。
真正需要調控和管理的,是如何“居者有其屋”。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房租價格管理。政府應更多地提供出租房源,關注房租和工薪階層的收入比例。讓每個人通過各種方式住得起房子。同時,購買住房用于投資的投資者,也會關心房租的回報。如果大部分人沒必要買房,房價自然會降下來。
《財經網》博客
為什么加息25個基點
張軍: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央行多年來每次加息往往都是將一年期存貸款年利率增加0.27個百分點或者27個基點,而美聯儲或大多數國家央行的加息一般都是以25個基點為單位。細心的人當然會有疑問,為什么中國的存貸款基準利率的調整要以27個基點為單位呢?
其實,這只是一個習慣問題,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含義。出于方便計息的考慮,在技術上中國是按照一個月30天為計息原則的,也就是說一年的計息日只有360天而不是365天。因此,所有的年利率調整幅度都必須能被360整除(同理,月利率要能夠被30整除),因此選擇27個而不是25個基點就可以避免按日計息時出現小數點或者無限循環(huán)小數的問題。
有意思的是,10月20日的加息卻是加25個基點,那就只能理解為是改變習慣的做法了,沒有別的更好解釋。但問題是,一但加息25個基點,銀行計息就不再方便了。不知道下一步央行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
《巴塞爾協議III》將遏制中國銀行業(yè)崛起
丁志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
從長期來看,《巴塞爾協議III》對全球金融業(yè)發(fā)展趨勢的影響不容忽視。銀行業(yè)管制的加強增加了銀行的經營成本,資本市場將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一定程度上會削弱金融體系中銀行處于主導地位的國家在世界金融格局中的地位。
《巴塞爾協議III》具有遏制正在崛起中的中國銀行業(yè)的效用。這些國家面臨的調整壓力要大,而以資本市場為導向的美國在未來世界金融中的地位將會進一步提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另外,監(jiān)管真空和監(jiān)管套利促成了危機前歐美影子銀行體系的飛速發(fā)展。這會促成與資本市場有關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fā)展。
《財經網》消息
中國上市公司首發(fā)募資額占全球七成
【《財經》記者 要雪梅】安永10月11日發(fā)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首發(fā)上市活動報告》顯示,三季度全球首發(fā)上市項目達286宗,共募資527億美元。
其中中國企業(yè)項目有110宗,募資401億美元,募資額約占全球的76%。報告同時顯示,全球上市公司首發(fā)募資額在三季度回升,比二季度的468億美元募集資金增加了59億美元。
國際航協:2011年航空業(yè)前景黯淡
【《財經》記者 董】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發(fā)布的2011年全球航空業(yè)預測顯示,由于補充庫存引起的反彈逐漸消失,全行業(yè)盈利將減少至53億美元。國際航協同時上調今年行業(yè)盈利預測至89億美元,大幅高于6月預測的25億美元。
國際航協認為,新興市場如亞洲、中東和南美等地區(qū)的航空客運和貨運市場在2011年的表現將不足以支撐全球的增長,全球航空業(yè)增長可能回落至5%,歐美各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進行大規(guī)模投資,現在已是囊中羞澀,加之失業(yè)率繼續(xù)居高不下,消費者的支出意愿將持續(xù)下降。
海鹽籌建中國核電城
【《財經》記者 張啟安】 10月18日,浙東海鹽中國核電城建設辦公室主任徐瀏華表示,海鹽目前正在籌備中國核電城的建設,該核電城占地130平方公里,總投資300億元。他表示,該項目預計將在今年年底開工。徐瀏華說,今年3月8日,浙江省與中核集團簽署《中國核電城會談紀要》,共同在海鹽建設“中國核電城”,核電關聯產業(yè)已經上升為浙江省級戰(zhàn)略。
上期本刊高關注度報道
(《財經網》上期本刊高關注度報道)
2010年10月8日-2010年10月21日
1人民幣香港蓄水
2十二五:轉型路線圖漸顯
3樓市調控雙向加碼
4全球零利率隱憂
5朝鮮新局
6人民幣升值之困
7創(chuàng)業(yè)板失位
8收入分配改革臨考
9房地產預期變了
10國美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