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超高速列車進入研究日程
【本刊訊】(記者王莉萍)在10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 2010武漢國際橋梁技術論壇”上,鐵道部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表示,繼時速380公里的高速列車下線之后,中國正在研究時速400公里至500公里高速列車的系統動力學。
推動高速列車這一新目標的動力來自于9月28日上午在滬杭鐵路試運行期間,由中國南車股份公司研制的CRH380A商用動車組創造了416.6公里的世界鐵路最高時速——這已接近飛機低速巡航的速度。
一位中鐵集團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以前,輪軌列車的理論極速被認定為350公里時速。一般而言,時速300公里以上就得用磁懸浮技術了,但是隨著鋼材、焊接等技術的提升,輪軌的時速也在提升,這次中國輪軌列車時速超過400公里就是突破性的。”
中國的高速鐵路時代始于2004年至2005年,中國南車股份公司、中國北車股份公司和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先后從加拿大龐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國阿爾斯通和德國西門子引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高速動車組。
“高鐵采用的是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策略,因此在車體、車廂制作、線路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日本、法國、德國技術的影子。最初實現的目標是30%以上設計工作由中國人獨立完成。之后,國產化比例越來越高,發展到只有車體的部分零部件進口。”上述人士介紹。
2008年2月26日,鐵道部和科技部簽署計劃,共同研發運營時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車。當年8月1日,中國第一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
高速鐵路技術的原創者是日本、德國和法國。目前,中國將建成的1.3萬公里高速鐵路客運專線中,設計時速350公里的線路有8000公里。
在中國,實際運行的時速近350公里左右的高速鐵路已經有四條:京津城際高鐵、武廣高鐵、鄭西高鐵、滬寧城際高鐵。
另外,京滬城際高鐵預計2011年年底通車,線路總長1318公里,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一條高鐵線路。
關鍵詞
太陽活動與地球溫度
人們通常認為,太陽活動增強會使地球表面溫度上升。但新研究得到結論與人們的直觀印象恰恰相反。
英國一個研究小組對比2004年與2007年間的太陽光譜數據,發現2007年太陽活動強度更弱,太陽光譜中紫外線數量更少,但可見光波段輻射卻增加了,最終抵達地球對流層的太陽能量凈值比2004年的多。也就是說,太陽活動減弱,地球表面溫度反而上升。
研究者同時指出,相較于完整的11年太陽活動周期,目前的研究期限相對太短,尚需更多的數據分析來驗證。
進展
睡眠不足“促銷”垃圾食品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每晚睡眠不到八小時的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往往會吃更多的高脂食品和零食。
研究人員對240名16歲-19歲青少年的睡眠模式與飲食情況進行研究,發現睡眠每增加一小時,食用大量零食的幾率就會降低21%;睡眠較少的人每天脂肪攝取相對增加2.2%,長期作用會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對于女孩睡眠不足導致猛吃垃圾食品這一現象,研究人員猜測是由于女孩往往傾向于用吃零食來化解不良情緒。
全球變暖助長瘧疾?
全球變暖對蚊子的新陳代謝產生影響,這將進一步影響瘧疾傳播。
蚊子等冷血動物依靠外部溫度調整它們的代謝。研究者說,在較高的溫度下,蚊子的代謝率明顯增大。在過去的30年中,科學家已經見到了蚊子代謝率的顯著變化。氣溫升高對瘧疾的作用有三重:更高的代謝率減短孵化期,使得蚊子孵化更加頻繁,這增加蚊子數量;更長的溫暖時期加長了蚊子的活躍時間;而且瘧原蟲的代謝率可能增加,這會導致蚊子攜帶更多的瘧原蟲。
這些效應結合起來可能增加熱帶地區瘧疾感染的潛力。但研究者說,這是否會真正發生,則是一個“極端復雜”的問題。科學家觀察發現,東非高原等地區的短期溫度變化增加了瘧疾傳播率,但長期效應還不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