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各大制藥企業中,禮來無疑是個亮點,它是新藥投放率最高的公司。禮來的研發人員只有8300人左右,約為輝瑞的56%,但在過去5年,在美國推出的藥品達8種,超過其他對手。
禮來通過創新研究模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專利到期帶來的威脅。1997年,禮來開始實施“X年計劃”,核心內容是把公司的研發投入提高到行業領先水平,即達到公司營業額的19%,超過業內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表5)。與此同時,減少實驗失敗次數,并縮短每種藥物在各試驗階段的時間。
禮來提倡從以往的失敗中學習。為此,研發人員會對每一種失敗的化合物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通過這一做法,他們可能會從中獲得新的靈感,有時甚至能因此開發出另一種藥。
2004年,禮來又開始實施“鳳凰計劃”,給在第一階段失敗的化合物第二次通過的機會。這不僅進一步增加了研發藥物成功的概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資源。相比之下,輝瑞的雄厚財力使其足以承受更多的失敗,但也正因如此,一些潛在的“金子”可能會就此而被遺棄和浪費。
與此同時,禮來開始實行開放式的研究創新。目前,全球制藥業創新的圖景正發生巨變。一是在大多數成熟的以創新為基礎的公司,研發效率開始觸碰到增長的天花板,創投入與產出之比越來越大,而越來越多的重要創新卻出自中小企業;其次是大學和政府的實驗室對于與企業結為伙伴關系的興趣日濃,而且渴望轉化其研發成果。就連那些善于創造發明的個人也希望出售或許可其擁有的知識產權。另一方面,互聯網的發展又為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網羅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這種背景下,禮來對其創新模式進行改革,充分利用公司內外人才—開放式創新模式應運而生。
為此,禮來投資成立了一個名為InnoCentive的全資子公司,目的是更好地利用外部人才。InnoCentive建有一個網站,作為科學家與制藥企業在研發方面進行合作的平臺。制藥企業被稱為“搜索者”,如果它們想解決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某個難題,它們就可以在該網站上貼出帖子,詳細說明他們需要達到的目標。在全球各地的科學家(被稱為“解決者”),在簽了保密協議后可以進入網站的某個秘密研發項目并提供解決方案。對于那些幫助企業解決了某個課題的科學家,InnoCentive將給予他們最高10萬美元的獎勵。作為回報,相關企業獲得解決方案的知識產權。
另外,禮來正在進一步加大研發外包(包括臨床試驗)的力度,以期降低研發成本。目前,新藥的研發成本為10-15億美元,但禮來的目標是將其降到8億美元以下。中國和印度成為禮來瞄準的兩大目標地區。2003年,禮來在上海成立了實驗室。據其CEO、董事長托雷爾表示,目前禮來大約20%的化學工作是在中國進行的。
通過研發模式的創新,禮來加強了在研發領域的優勢,預計到2014年,將有15種新產品上市。正是憑借研發優勢,在并購頻頻的制藥領域,禮來一直盤踞全球制藥前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