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要甩掉肥肉,還是追求“以瘦為美”,巨大的減肥人口基數讓中國的瘦身纖體市場成為各減肥機構競相爭奪的一塊巨大“肥肉”,外資、港資與本土機構各顯神通。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鼓了國人的腰包也肥了人們的腰圍。2000年,中國的肥胖人口比例為20%,隨著近幾年來肥胖人口的不斷攀升,預計2010年中國的肥胖者占比將達到25%,按照13億的總人口計算,肥胖人數已經達到3.25億,不僅占據了全球近1/5的肥胖人口,也讓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肥胖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不僅如此,堅決擁護“以瘦為美”的愛美女士也前仆后繼地加入了減肥大軍。相關機構統計,早在2006年中國就有1/3的人口參與了各種形式的減肥活動。
兩大人群坐陣,作為美容行業分支的瘦身纖體業愈發壯大,中國的瘦身纖體市場成為各減肥機構競相爭奪的一塊巨大“肥肉”。中國本土市場群雄爭霸,香港同行高調拓展內地市場,而國際瘦身巨頭的觸角也悄然顯現。三方更顯神通,究竟誰才能啃下瘦身纖體市場這塊“肥肉”中的大頭?
洋勢力:“不夠肥”的尷尬
2008年一季度,美國上市公司慧儷輕體(Weight Watchers)與法國達能集團合作進駐中國市場,至今已在上海和南京兩地開設了5家減肥中心,試圖將其在國際上流行多年的健康飲食計劃和互動課程相結合的經驗引入中國。慧儷輕體的核心理念是智慧飲食加適量運動,它給每一種食物都規定了棒點值,宣揚會員只要每天的飲食不超過個人飲食方案所對應的棒點值,并堅持一定的運動量,體重必然會減輕。
互動課程是慧儷輕體的另一特色,“肥友”們不僅可以在該課程中獲得專業的減肥指導,還可以互相支持、交流心得。目前,全球每周有150萬人次參與這一實體互動課程。同時,互聯網資源的充分運用,不僅突破了擴張的地域限制,獲得了更為廣泛的客戶群,同時還減輕了擴張成本。尤其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經濟便利的網絡互動課程更是大受歡迎,在中國3個月的網絡互動課程收費僅為380元,這與動輒數千、甚至上萬元的減肥套餐相比顯然更具價格優勢,再加上慧儷輕體的國際招牌,對消費者而言,性價比的競爭優勢立顯。2009年,慧儷輕體全球網絡課程的收入達到了1.96億美元,較之2005年增長了79%。同時,對公司總營收的貢獻占比也一路上升至14%(附表)。
與國內減肥機構完全倚重減肥套餐收費不同,除了課程與減肥套餐的收入以外,產品銷售和授權也為慧儷輕體貢獻了近三成的收入。其出售的自主品牌食品與健康飲食計劃相對接,涵蓋了歐美國家飲食結構中的大部分,包括面包、飲料、烘焙食品、袋裝快餐、冷凍食品、奶制品、零食和甜點等。同時,慧儷輕體還積極拓展商標版權的收入,2010年3月更是和麥當勞新西蘭分公司攜手推出健康套餐。
正是依托于這一模式,慧儷輕體已經打入了包括中國在內的24個國家,2009年各地會員支付的課程費和產品消費累計高達40億美元(包括授權產品銷售),而全年的課程出席人次多達5400萬。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盡管中國瘦身纖體市場的“肥肉”人人垂涎,但這塊“肥肉”并不是那么容易啃下的。與歐美國家的瘦身人群以嚴重超重人士為主不同,中國的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樂此不疲追求“沒有很瘦、只有更瘦”的境界,還有部分消費者則更為看重局部減肥項目,而慧儷輕體顯然在這方面不具有任何經驗與優勢。在中國這個世界上飲食結構最復雜的國家,慧儷輕體想要全盤復制其在國外的成功經驗,恐前途未明。
港式享“瘦”模式
與慧儷輕體的注重科學與健康不同,港式纖體則更多地被定義成生活方式,貼近國人以瘦為美的追求,依靠準確的市場定位和品牌價值的打造來吸引消費者,從不吝于高價請明星代言。
早在2004年就開始進軍內地市場的瑪花纖體,雖然身為港式瘦身的代表,但其實際上是瑞士環球美容國際有限公司(Global Beauty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Ltd,又名麗妍集團)旗下品牌。1986年瑪花進軍中國香港市場,1999年進駐澳門地區,2004年正式在上海設立第一家纖體中心。至2008年,瑪花已經在全世界超過12個國家開設超過130家分店,2010年分店數量更是增加到250家。在中國的發展則更為迅猛,6年時間在22座城市設立54家分店,并且一直保持100%直營,為穩定的質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不同于中國市場剛從美容業分離出來的纖體行業,瑪花纖體從創立伊始就是定位“最高端”的專業瘦身品牌。有效的培訓機制,專業的服務,一對一式的專業顧問纖體服務,度身打造的瘦身套餐,可謂從頭到腳一手包辦,因此,計費以萬甚至十萬元也不足為奇。這種超高消費的定位同時也成了其篩選高端客戶的有力工具,助其在高端人群中樹立了優質形象,并也由此占據了亞洲纖體市場26%的份額,顧客的回頭率高達50%。
成功打入內地市場的港式纖體機構還包括必瘦站、修身堂和再靚D等。其中,修身堂和再靚D成功在港交所創業板上市之后,其財務報表分別顯示,2009年修身堂虧損3000多萬港元,而再靚D在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也虧損將近6000萬港元,顯然內地市場的“肥肉”尚無力消化,更毋庸發揮效用,發展形勢并不容樂觀。而必瘦站在香港號稱會員最多,以醫生成立的專業形象和相對平價的優勢吸引了眾多的客戶,至今擁有30多家分店。2008年,必瘦站正式進軍大陸市場,不到兩年時間已經擴充至10個城市的21家分店。與其他的港式纖體相同,必瘦站在內地同樣是走高端路線。不過,盡管其一如繼往地標榜以低廉價格享受星級服務,但內地和香港收入和消費水平的差異讓“港產平價”移師內地市場后價格優勢缺失,市場定位不夠清晰。而加盟合作的擴張方式,也讓必瘦站在啃下內地市場“肥肉”的過程中有可能引發自身的虛胖。
本土品牌中醫理念受青睞
業內人士透露,2000-2006年是國內瘦身纖體行業發展的黃金期,利潤率接近50%。但是現在已好景不再。外資和港資瘦身纖體機構大舉入侵的同時,本土機構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以深圳為例,據統計,有美容執照的美容院達到1.5萬家。伴隨著各種有實力的外來品牌的沖擊,行業分流嚴重,熱點不一。而一線城市現在已經出現飽和現象,瑪花很早就開始向二線城市進軍,搶占高端市場份額,外資的網絡課程也蠶食了一部分市場。
在內外受敵的情況下,極具本土特色的以中醫針灸為理論的纖體方法異軍突起,作為中國本土瘦身行業的中流砥柱見證著行業的興衰。從醫理上來分析,中醫里沒有肥胖的概念,將皮膚和身材的問題都歸咎于陰陽失調,經絡不通,強調在實現瘦身的同時增強體質,改善內分泌、睡眠、便秘等問題,因而擁有了一批強調自然和健康的纖體追隨者。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因無需使用成本高昂的儀器,價格相對容易接受。以中醫經絡針灸為核心理念的石興凱和魚美人為例,魚美人的瘦身纖體項目為5000元一個療程,有效期3年。石興凱瘦身纖體分為兩個項目,單純瘦身項目的單價為980元,纖體塑身針灸項目2800元,合并在一起的套餐8折優惠一共是3000元。有效期同樣是3年,也就是說,雖然計費是以20次或30次為一療程,但在3年之內若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都可以持續接受針灸。相對于嚴格按次數計算的港式纖體,價格上具備明顯的優勢。
面對嚴峻的形勢,石興凱和魚美人采取了不同的應對方式。據石興凱的項目經理石經理介紹:“石興凱已經進入轉型期,練好內功是當前的主要任務,待扎穩根基后再考慮大范圍擴張,以價值戰代替長期以來的價格戰。” 石興凱并沒有選擇快速擴充分店數量的方式,其在全國范圍內僅有12家分店,并且都是直營,目前主要通過轉型升級原有分店的方式提升品牌形象。以深圳華強北分店為例,轉型的先期投入不少于200萬元。而魚美人選擇的則是快速擴張的道路,連鎖門店數量達到70家之多。雖然品牌和規模效應更為突出,但加盟式的松散管理同樣面臨著和必瘦站一樣“虛胖”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