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情志的調養
寒冷的冬天,朔風凜冽,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草木凋零,自然界的蟄蟲伏藏,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于相對緩慢的水平,因此,冬季養生重點在于“藏”。人們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要想辦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就好像把個人的隱私秘而不宣,又如得到渴望之珍品那樣滿足。
國內外有關學者非常重視思想清靜與健康的關系的研究。生理學研究證實,人在入靜后,生命活動中樞的大腦又回到人類兒童時代的大腦電波波慢狀態,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標得到了“逆轉”。調查發現,凡經過重大精神挫折,思想打擊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調攝,多種疾病的發病率都有明顯增加。經常保持思想清靜,調神養生,可以有效地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要使“神藏于內”,首先要加強道德修養,少私寡欲。從生理上來講,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達、心理寧靜,有利于神志安定、氣血調和,人體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規律地進行,精神飽滿,形體健壯,這說明養德可以養氣、養神。少私,是指減少私心雜念;寡欲,是降低對名利和物質的嗜欲。如若不然,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欲望太高太多,達不到目的,就會產生憂郁、幻想、失望、悲傷、苦悶等不良情緒,從而擾亂清靜之神,使心神處于無休止的混亂之中,導致人體氣機紊亂而發病。
“神藏于內”的第二點是要能調攝不良情緒,有所節制。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不高興的事,甚至是悲觀、憤怒。遇事節怒,榮辱不驚,是節制法在調攝精神中的運用。亦可采取“疏泄法”,就是把積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的方式宣達、發泄出去,以盡快恢復心理平衡。
(摘自《光明日報》文/寧蔚夏)
念好“隨”字經
越活越年輕
感恩生活才隨心感恩,是一種人生美好的態度,你感恩生活,你的心靈就陽光燦爛。人到老年,已成為別人勞動成果的分享者和服務對象,所以對別人的服務包括兒女的孝順更應抱著感恩、感激的心態,這樣可以沉淀浮躁和不安,消融不滿與牢騷,自然就會感到晚年生活的隨心,晚霞的絢麗。
生活起居要隨時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所以,人的一切活動必須順應一年四季的交換,適應一天晝夜的更替,合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這才是最根本的養生之道,最佳的養生之術,最妙的養生秘訣。
養生方法應隨性“百人百性”,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征。因此養生方法就要隨個人的性格、興趣和愛好——好動的練拳舞劍游泳,好雅的學琴下棋作畫,好鬧的去說拉彈唱,好靜的養花鳥魚蟲……這樣寄寓興趣,情托高雅,隨性而為,不僅能放飛愛好,展現才藝,而且可陶冶情操,愉悅身心。
鍛煉形式要隨地每個人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生存和生活的,因此,養生健身鍛煉的形式,就要隨從當地的地理人文環境和氣候條件——靠山勤爬山,近海多游泳,臨湖常垂釣,靠公園多散步……這樣個人的健身形式因地制宜,符合實際,就能長期堅持,才會收到好的效果。
待人接物須隨和人到老年,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思想守舊、僵化、固執。所以,老年人就應提醒自己,遇事別認死理、少鉆牛角尖。要學會包容接納,靈活處事,與人為善,待人接物要隨和,才能成為讓人尊敬、受人愛戴、被人歡迎的老人。
交朋結友該隨緣老人要有“四寶”——有個老伴不孤單,有個老窩住得安,有點老底心坦然,有群老友常聊天。人到老年最容易產生寂寞孤獨感,應隨緣分結交一幫能推心置腹的老友,經常在一起,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海闊天空聊聊,會使老年人消愁解悶,舒暢心胸,樂觀心境,“老有所聊”可讓人越活越年輕。
(摘自《家庭保健報》文/林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