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存在出生缺陷或者先天性遺傳病的新生兒有明顯增多的趨勢。“零婚檢”后,如何預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質,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關注。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指出,要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試點。隨后,國家財政部、計生委就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工作進行了部署。時值試點工作開展之際,全國優生優育協會理事、全軍婦產優生委員會常委、國內首個孕前新概念門診的創辦者李力教授接受了本刊采訪。
2005年3月3日,對楊文一家來說,是個灰色的日子。就在這一天,不到1歲的楊文被確診患有重型地中海貧血。
“大夫說,要給孩子輸血,輸去除白細胞的紅細胞懸液。還要做去鐵治療。如果條件允許,要做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這樣才能救孩子的命。大夫還說,不做手術,最多活到5歲。”楊文的母親一臉的茫然。
緊接著,全家進入了砸鍋賣鐵救治孩子的過程……
這就是網絡上備受關注的“新疆男孩楊文”及其艱辛的救治過程。接受記者采訪時,李教授說,其實像楊文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國是出生缺陷的高發國家之一,每年有80萬~120萬名缺陷兒出生,平均每30秒就有1名缺陷兒出生。一份關于我國出生缺陷監測和殘疾兒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累計有近3000萬個家庭曾生育過智障、身體結構缺陷等先天缺陷兒,約占全國家庭總數的10%。
而這其中的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說到這里,李教授頓了一下,臉上顯露出一陣傷感和不甘。霎時間,記者深切地感受到一位醫者的悲憫情懷。
三個“必須”理念
片刻沉默之后,李教授接著說,傳統的出生缺陷預防模式往往側重于以產前篩查和選擇性終止妊娠為主要手段,而忽視了孕前夫妻身體狀況不佳也有造成出生缺陷的可能。
因此,和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出生缺陷“三級預防”策略相對應,李教授提出了 “孕前、孕期、孕后”的三個“必須”理念,即要孕育健康寶寶,必須要有正規的孕前檢查做基礎;要對下一代負責,必須做好孕期檢查;要母子安康,孕后必須做好新生兒篩查及對母親孕期相關并發癥的觀察,特別是高齡(35歲以上)孕婦,產后應做進一步的“把關”篩查。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孕前檢查是預防出生缺陷的關鍵一環。“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夯實的根基,一切都是空談。
孕前檢查不同于普通體檢
有些育齡者認為,自己做過體檢,孕前檢查就是重復,完全沒有必要,是不是這樣呢?
李教授告訴記者,孕前檢查和體檢雖然有部分相同的檢查項目,但它們卻有明顯不同。體檢主要是針對常規人群的普通檢查,即使當時體檢正常,也無法保證懷孕前檢測結果不出現變化。而孕前檢查包括孕前保健咨詢、保健狀況評估和健康指導,其針對性是體檢所不可比的。
通過孕前檢查,能發現可能影響健康妊娠的不利因素,通過必要的治療和干預,消除不利因素,將婦女的身心調整到最佳狀態,最大程度保障母兒健康。
孕前檢查包括測基礎體重、血壓、血常規、尿常規、血型、甲狀腺功能、心電圖、心臟功能檢查、梅毒、艾滋病等內容。李教授說,孕前檢查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由于存在個體差異,具體的檢查項目應當咨詢產科專家。
高危人群重點檢查
45歲的吳君如被拍到大著肚子帶4歲女兒上街,現年42歲的邱淑貞也被爆于8月秘密生下第三個女兒……其實不只是演藝圈,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現在高齡產婦逐漸增多,而她們,也是產科醫生眼里出生缺陷的高危人群。
李教授指出,孕前所有夫妻都應該主動接受檢查,下列高危人群尤其如此——
◎ 女方年齡≥35歲。
◎ 夫婦雙方或一方有遺傳病、家族遺傳病、慢性疾病、傳染病史。
◎ 有不良產史,如習慣性流產、死胎、死產或曾產下智力低下兒。
◎ 未接種過乙肝疫苗的夫婦。
◎ 夫婦雙方工作生活中接觸不良因素,如接觸放射性物質、化學農藥、有害環境等。
◎ 有不良生活習慣,如長期吸煙、酗酒、藥物成癮、偏食等。
◎ 家庭飼養寵物。
李教授解釋道,年齡對懷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調查顯示,孕婦年齡在20~24歲,孩子為先天愚型的幾率為1/1400,但當孕婦年齡提高到40~45歲時,先天愚型的患病率可提高到1/25。
23~29歲是生育的最佳年齡段,此時女性發育完全成熟,卵子質量高,懷孕生育并發癥少,分娩危險小,胎兒生長發育好,早產、畸形兒和癡呆兒的發生率最低。若過早懷孕生育,母親生殖器官發育不完善,會帶來產傷的增加。加之胎兒與發育中的母親爭奪營養,母親年幼無育兒經驗,對母兒的成長均不利。
男性沒有“豁免權”
通常認為,30~35歲的男人所生育的后代是最優秀的。這是因為男性精子質量在30歲時達高峰,然后能持續5年的高質量。
然而,即使男性處于30~35歲的黃金年齡段,也不意味著他們可以在孕前檢查時享受“豁免權”。丹麥學者分析發現,在過去50年間,男性精子數目降低了40%以上。我國學者的研究顯示,男性精液質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而且,工業化程度越高的地區,精子質量下降速度越快。為加大各國對男性健康的關注力度,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10月28日確定為“世界男性健康日”。
李教授介紹道,男性孕檢項目包括血尿常規、精液檢查等,其中精液檢查最能體現男性目前的生育狀態,也是最主要的檢查項目。
孕前3個月開始檢查
通過孕前檢查,可以避免出現包括先天愚型、地中海貧血、感染性疾病等可能出現的大部分缺陷。而最佳的孕前檢查時間,應該是在準備懷孕的前3個月,這時,準備要寶寶的父母們就應當找婦產科醫生咨詢,做到有計劃受孕。
李教授指出,計劃受孕前要排除遺傳和環境方面的不利因素,為新生命創造優良的小環境。李教授建議至少應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 合理營養,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準備懷孕的前3個月,女性應每日補充葉酸400毫克。戒煙戒酒。
◎ 遠離寵物,預防弓形蟲病。
◎ 一定要在停避孕藥和取避孕環6個月后再受孕,以徹底消除藥物影響和調整子宮的內環境,在此期間需采用避孕套等方法避孕。
◎ 準備懷孕期間,發現類似感冒跡象,用藥前一定要咨詢專業醫生,以免帶來不利影響。
生個健康聰明的孩子,是每個家庭共同的期盼。采訪最后,李教授指出,不止是國家、政府,每一對準備孕育寶寶的夫妻都應該高度重視婚檢和孕前檢查,這對杜絕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質是非常必要的。未雨綢繆遠勝亡羊補牢,只要提前預防,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不幸發生。
李力
婦產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第三軍醫大學全軍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技術中心主任、大坪醫院婦產科中心主任、全國優生優育協會理事、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常委、全軍婦產優生專業委員會常委等職。長期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及基礎研究,擅長不孕癥的診斷與治療,高危妊娠的咨詢與監控,產前診斷及優生咨詢,婦科腫瘤等婦產科疑難疾病的診療。先后發表論文50余篇,主編、參編專著5部,獲軍隊醫療成果獎及重慶市科技進步獎4項。任《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重慶醫學》、《家庭醫藥》等9家雜志常務編委或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