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進入中老年后,是多種疾病的高發時期。各種婦科腫瘤發病率也明顯增加,嚴重威脅著婦女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中老年女士們要提高警惕,重視婦科腫瘤的報警信號,以便做到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1.乳房腫塊 乳房腫塊是乳腺增生性疾病和乳房腫瘤的主要體征,發現腫塊則應警惕乳腺癌的發生。乳腺癌是乳房的常見惡性腫瘤,約占乳房腫瘤的80%左右,在絕經期前后發病率最高,多為單側。早期一般為無痛的單發小腫塊,質硬,表面不甚平滑,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在乳房內不易被推動。乳癌繼續增大,則常使乳房縮小,變硬,乳頭抬高,用手平摸乳房有疼痛感,壓迫乳暈常有溢乳排出,還可能摸到較大的淋巴結。雙側乳房外觀不對稱,胸部皮膚可能有炎癥樣改變與橘皮樣水腫等表現。
2.下腹腫塊 凡女性生殖器官的任何部位,不管是外陰、陰道、卵巢、子宮,若摸到異常腫物,即使沒有任何癥狀,都是不正常現象,應到醫院及時檢查,以排除陰道癌、子宮頸癌、子宮肌瘤等。
3.白帶異常 白帶是由子宮內膜、宮頸內膜的分泌物和陰道的滲出液形成,在正常情況下,量不太多,無色透明,無明顯氣味,在青春期、月經前期、妊娠期分泌量有所增加,這都屬正常現象。若盆腔有炎性疾病或發生腫瘤(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輸卵管癌等)則會導致白帶異常。因腫瘤引起白帶異常,主要是腫瘤出現壞死、破潰而形成。白帶可為水樣、血樣和米湯樣,出現臭味說明合并感染存在。如子宮頸癌,一般開始白帶色清質稀,逐漸呈血性腥臭的白帶;子宮體癌,初期可能有少量血性白帶,后期發生感染、壞死,會有大量惡臭的膿血樣液體排出。
4.月經改變 正常的女性月經周期正常,經量中等,血色暗紅或淡紅色,無血塊。若月經周期出現紊亂、失去規律,月經量過多,經期持續時間延長,甚至出血不止等,則可能是婦科腫瘤的信號。如子宮肌瘤臨床多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月經周期縮短。以及不規則的子宮出血等。此外,子宮頸癌、絨毛膜上皮癌、子宮肉瘤以及某些卵巢腫瘤均可引起月經異常。
5.異常出血 性交后出血,便秘用力時或雙合診檢查時接觸出血常是子宮頸癌的早期癥狀;在產后或流產后、特別是在葡萄胎流產后有不規則的陰道流血,為絨毛膜上皮癌最早最常見的癥狀。
婦女一般在50歲前后停經。絕經后1年內偶有少量出血。若在1年以上又出現陰道出血者,稱為絕經后出血。絕經后出現陰道出血,即使沒有任合痛感,均應警惕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可能。
6.腹部疼痛 許多婦科疾病均可出現腹部疼痛,婦科惡性腫瘤出現腹痛大多發展至晚期。如子宮頸癌早期可出現不定部位的隱隱作痛,多伴有下腹及腰部不適。晚期由于癌塊浸潤、轉移或壓迫盆腔或合并感染,多出現不可忍受的疼痛;子宮肌瘤出現腹痛者約占40%,常有下腹墜脹感或腰背酸痛。個別患者若發生肌瘤紅色變性、或肌瘤蒂扭轉等情況,則腹痛較劇烈或還伴發燒;絨毛膜上皮癌出現腹痛,多為癌侵蝕子宮壁或宮腔積聚血塊所致。
7.二便異常 多在癌癥晚期出現。若癌瘤侵犯到膀胱時,患者可出現尿頻、尿痛、或血尿;癌瘤侵犯到直腸時,可引起便血、直腸墜痛或排便困難。嚴重時還可能引發尿瘺糞瘺。
8.其它癥狀 主要有發燒、貧血、食欲減退、惡病質、嘔吐、浮腫與蛋白尿等。
總之,凡出現上述癥狀,雖然并非一定患了婦科惡性腫瘤,但還是請女性同胞們及時去醫院檢查,不可因為癥狀較輕、能夠忍受而放松警惕,以免貽誤危險疾病的最佳診治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