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磷比是什么意思?
問:我去藥店買補鈣產品的時候,店員向我推薦一種新的鈣片,說這種鈣片的鈣磷比特別合理。什么是鈣磷比?
天津 劉志強
答:鈣磷比,顧名思義,就是鈣元素和磷元素的比值。
在人體中,鈣與磷是一對不可分割的“好兄弟”。鈣和磷的代謝在許多方面是相互聯系的,無機磷酸鹽與鈣結合,構成堅硬的骨骼和牙齒,可以說,磷和鈣共同承擔著構成機體支架和負重的任務。而血鈣和血磷含量的也會相互影響,如果血液中鈣磷比例失調,有可能導致佝僂病的發生。
因為鈣與磷之間的特殊關系,膳食中也應該注意鈣與磷的比例。高鈣攝入會影響膳食中磷的吸收,同樣,過量的磷可與鈣形成復合物,減少機體對鈣的吸收,尤其是膳食中鈣的含量很低時。根據骨骼中鈣與磷的含量推算,嬰兒膳食中鈣磷攝入量的比值以2:1為宜。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對鈣磷鈣磷比值的耐受增加,所以在成年人的飲食中,應該注意鈣磷比,但不必過分強調鈣與磷的比值。
痛風患者能吃饅頭嗎?
問:我是一個痛風患者,有人說痛風病人不能吃包子、饅頭之類的發酵食品,是這樣的嗎?
北京 郁緯
答:食品發酵的方法有化學的、物理的和微生物的。對于痛風病人來說,只要不違背飲食治療的原則,可以適當食用化學發酵食品如油條、餅干和物理發酵食品如蛋糕等。但對微生物發酵食品,則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可以食用。微生物發酵食品包括饅頭、面包、酸奶、奶酪、甜酒、啤酒、果酒、腐乳、臘八豆、醬油、豆豉、豆醬、紅曲魚、紅曲肉、紅茶等。微生物發酵食品之所以具有獨特的鮮味,是因為這類微生物本身含有豐富的核苷酸所致。核苷酸中的嘌呤經氧化后轉變為尿酸。顯然,痛風病人不宜大量進食這類發酵食品。
不過,籠統地說痛風病人不能吃發酵食品是錯誤的,這要根據病情與食物品種、數量來決定。從酵母嘌呤含量來分析,每100克干酵母含嘌呤高達589毫克,所以痛風病人肯定不能直接吃干酵母。但是,發酵面點使用的干酵母量都比較少,例如,500克酵母可以發100千克面,其比例為0.5%,一天吃300克饅頭的話,等于只吃了1.5克酵母,也就是說只食入了大約8.8毫克嘌呤,而臨床上對痛風急性發作期病人要求飲食嘌呤控制小于每天150毫克。可見,吃幾個饅頭、包子對痛風病情基本上是沒有什么影響的。
當然,如果食品本身含比較豐富的嘌呤,再經發酵后,其嘌呤含量就可能更高。比如,每100克黃豆本身含嘌呤高達166.5毫克,發酵成臘八豆、腐乳后,其嘌呤含量更高。這類食品,急性發作期痛風病人是禁止食用的,即使是在病情緩解期也要少吃,以防誘發痛風發作。
泡菜中含有亞硝酸鹽嗎?
問:我的韓國朋友一直向我宣傳泡菜是一種健康食品,但是我在雜志上看到,腌漬蔬菜中一般都含有致癌的亞硝酸鹽。泡菜的制作過程也是腌漬。那么其中會不會也含有亞硝酸鹽呢?
遼寧 黃正堯
答:泡菜是一種腌漬蔬菜,主要利用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輔以低鹽來保存蔬菜并增進其風味,白菜、甘藍、黃瓜、蘿卜、甜椒等是常用加工泡菜的原料。蔬菜腌漬是以乳酸菌為主的多種微生物并存的發酵過程,形成亞硝酸鹽不可避免。大量實驗證實,腌制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比同種新鮮蔬菜高出幾倍,同時,由于泡菜生產及銷售需要一定的時間,在保藏期問,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發生腐敗現象,會積累更多的亞硝酸鹽。
不過對此不必過于擔心,市場上正規廠家出產的泡菜,一般都可以達到國家制定的亞硝酸鹽限量標準,食用是比較安全的。食用泡菜時,為了減少亞硝酸鹽的攝入,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隨著保存時間的推移,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呈逐漸降低的規律。研究發現,保存40天以后,亞硝酸鹽含量降到最低。所以,在泡菜制品允許的保質期內,可以適當推遲食用時間。
2.采用低溫保藏、加熱等物理方法可降低泡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
3.在腌漬液中加入維生素C可以降低泡菜申的亞硝酸鹽含量。
砷是必需微量元素嗎?
問:我一直在關注前幾天某礦泉水的砷超標事件,大家都說砷是有毒的,但我看到一個報道,說砷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到底哪個說法是正確的?砷有沒有保健作用呢?
江蘇 陳淳
答:首先,砷的化合物,尤其是五氧化二砷(砒霜)肯定是有毒性的。同時,砷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有很多種,譬如皮膚和內臟器官腫瘤、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疾病等都與高砷攝入有關,尤其是飲水中攝入的砷。
關于砷是否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這一問題還在討論當中,迄今為止尚無充分的科學證據,關于砷的“適量”界值也無法確定。但不同的動物實驗結果均證實缺砷對動物會產生不利影響,當一些動物體內缺砷后,可能會出現不孕、流產、死產、巨脾、紅細胞脆性增高、皮毛粗糙無光澤等現象。而把砷添加到飼料中喂飼小雞,可以增加動物體重,并作為一種生長因子促進生長發育,這說明砷至少對動物是一種必需的微量元素。另外,砷也確實具有一些保健作用。《神農本草經》曾記載:“長期服用雌黃(三硫化二砷);具有軀體變輕、延年益壽,長生不老之效果”。18世紀時,我國有人將無機砷化合物用于治療牛皮癬、慢性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砷及其化合物是人類最早用于治療腫瘤的藥物,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一些砷的化合物可以抑制血液腫瘤細胞和許多實體瘤細胞生長。
食品增稠劑有什么用?
問:很多食品的配料標簽上標有增稠劑,請問它是做什么用的?對人體有沒有危害?
熱心讀者
答:食品增稠劑是指在水中溶解或分散,能增加流體或半流體食品的黏度,并能保持所在體系的相對穩定的親水性食品添加劑。增稠劑在食品中主要是賦予食品所要求的流變形態,改變食品的質構和外觀,將液體、漿狀食品形成特定的形態,并使其均勻、穩定、提高食品質量,保持食品具有黏滑適口的感覺。
增稠劑的種類很多,有由植物滲出液中提取的阿拉伯膠、刺梧桐膠;有從植物種子、海藻中制取的瓜爾膠、卡拉膠、海藻酸鹽;有從動物的皮、骨、筋中提取的明膠、酪蛋白;還有從以天然物質為基礎的半合成增稠劑羧甲基纖維素鈉、變性淀粉、海藻酸丙二醇酯等。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增稠劑是取自天然物質的,本身就比較安全,而且在食品中添加的食品增稠劑其量甚微,通常為千分之幾。另外,我國對食品中增稠劑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按國家規定用量使用增稠劑,對人體不會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