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喝過咖啡了,很想念那種甘醇濃郁的味道。翻看雜志,突然見到一個新鮮古怪的名詞——貓屎咖啡。我只知道,很多人戲稱酒為“貓尿”,而咖啡,怎么好端端地變成“貓屎”了呢?看來,貓這種動物,真是和吃喝有著不解之緣。
細細看來,原來貓屎咖啡并非一種比喻,而是實實在在如假包換的貓屎。“貓屎咖啡是產自印尼的罕有咖啡。當地有種麝香貓,天生愛吃咖啡果實。但麝香貓的消化系統,只能消化咖啡果實的表面,果實內堅硬的咖啡豆則無法消化。便隨著糞便排泄出來。人們將之清洗、加工,則成貓屎咖啡。由于麝香貓在選擇咖啡果實時,只選擇最成熟飽滿的來吃,品質差或未成熟的都不會下肚,故排泄出來的都是優質咖啡豆。咖啡果實被麝香貓吃進肚后,其蛋白質會被麝香貓腸道內的酵素分解,而蛋白質正是咖啡苦澀的來源,故貓屎咖啡只有甘甜的味道,一點苦味都沒有。”
這個傳說中的“麝香貓”,其實并不是真正的貓,而是因SARS而“聲名遠播”(抑或是臭名昭著?)的另一種動物——果子貍。不知是誰,竟然發現了果子貍還有這種魔力,可以把普通的咖啡豆“加工”成為口味獨特的貓屎咖啡。也不知是誰,竟然有勇氣去嘗試,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貓屎咖啡是世界上產量最少的咖啡,所以身價不菲。許多咖啡老饕視其為極品,更不惜重金,得以“一親芳澤”。據聞,在世博會印尼館,一杯由12克咖啡粉沖泡而成的貓屎咖啡,售價竟達到了380元。而一袋50克的咖啡豆,售價為1500元。物以稀為貴,想必這樣的價格,更會引起人們的狂熱和追捧。
說到這里,我不禁想:人們對于食物的接受程度,到底可以有多寬廣呢?在剛得知貓屎咖啡來歷的時候,我只覺得胃里一陣翻涌。而現在,好奇心戰勝了不適感,甚至萌生了想要嘗試的念頭。世上萬物,都是存在即合理的。既然果子貍被賦予了制作貓屎咖啡的使命,那么,我們就要尊重這一自然選擇,并且坦然相信它的確創造了一種極品咖啡。
發現新鮮事物,勇于探索并接受它,也是美食的樂趣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