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慣性粒食者,味覺上終也難脫“粒人”本色。雖然米粉亦以米粒制成,但是蠟炬成灰,粉身碎骨,入口之后頓生一派“粉食”的茫然,反過來,小麥玉米等非稻谷類“粉食”之物,若以粒食,卻仍然不失米飯的本性。粒食的美好感覺大概是這樣的,它條理清楚,邏輯分明,同樣是食物與味覺間的繾綣交歡,相對于面食,米飯獨具一種清醒而通透的知性之美。種的時候粒粒皆辛苦,吃起來粒粒皆幸福。顆粒狀的幸福,勝在細小、獨立以及完整。米粒不會像魚子醬那樣在口腔里“爆炸”。米粒中的美味也沒有像魚子醬那樣在你的口中“爆涌而出”。米飯的甘香,是軟糯而黏稠地白米粒中潺潺而出。所以袁枚說:“飯之甘,在百味之上,遇好得不必用菜。”
[米制美食推介]
★甜酒釀
產地:江浙 原料:大米
以粒食為本的中餐,很應該善終于米。因此,江浙一帶家庭自制的甜酒釀最能表現“天下無不散”的復雜心情。它潔凈而不事鋪張,月白風清之間最多也只許有少量的鵝黃桂花飄浮,用青花小碗盛著,甜酸里交織著酒的迷離,米的甘飴,酵的沉緬以及冰的清醒。
★泡飯
產地:上海 原料:大米
曾經是每一個上海屋檐下必備的標準早餐,所謂上海泡飯,就是早上起來把昨晚吃剩(或故意剩下)的米飯用開水一淘,弄成一鍋飯不像飯、粥不像粥的東西,要是趕時間,通常也就免了加熱的程序,借著開水的溫度,就著成菜油條,也是一通連消帶打。隔夜的冷飯一但被早晨的第一壺滾燙的開水泡醒,非但全無粥的那種黏糊和纏綿,反而條理清晰,有大夢初醒的感覺。此外,泡飯也堪稱環保。當然,要獲得這種愉快的感受,須做到心中無飯,亦不可有粥,這不是粥,也不是飯,這就是泡飯,泡的就是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