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東省臨沂市有關部門在城郊一處生產劣質塑料制品的非法窩點,查獲了大批劣質太空杯。這些太空杯散發著刺鼻的氣味,全是用再生塑料合成。該非法廠家每天生產太空杯上萬只,全部銷售到附近的批發市場和周邊縣區的農村市場。執法人員在查處時,發現庫房內已經裝箱的成品堆積如山,包裝箱上竟然印有“環保健康產品,讓您回歸自然”的字樣,對于這些名不副實的劣質塑料制品,執法人員當場進行了查封,并限令生產者關閉了廠房。
市場上有不少這種價格四五元的太空杯。這些太空杯在外觀上多是花花綠綠,有的甚至是灰黑色,大部分沒有標注廠名或商標,包裝粗劣,刻度模糊,純是不合格的“三無產品”。雖然有些價格稍高、貼有商標的太空杯上面標有“瓶身材質為PS,瓶底材質為PP”,但拿在手里仔細一聞,仍有一股濃重的刺鼻氣味。
再生塑料做餐具有害身體健康
據專家介紹,聞起來氣味刺鼻的太空杯,多帶有很重的顏色,生產者這樣做就是為了掩蓋再生塑料或工業用原料中的有害雜質。質量好的塑料是沒有氣味的,而且透明。國家衛生標準也明令禁止用廢棄塑料作為生產原料制作食品包裝物和食品容器。比如一種名為硬脂酸鉛的含鉛助劑,如果用于食品容器的制造,鉛鹽一旦析出進入人體就會造成積蓄性鉛中毒。對使用含有此類物質制成的包裝物或太空杯的消費者來說,雖不會有即時的危害,但鉛在人體內會沉積,長此以往會造成鉛中毒。
消費者在選購太空杯時,最好到正規商場或超市購買,切不可貪圖便宜購買市場上的廉價太空杯。同時,務必要認清商品是否屬于正規的生產廠家,是否合乎質量體系認證。如山東臨沂查獲的劣質太空杯,不僅廠家屬于非法生產,而且所用材料皆為再生塑料,其生產過程更是簡陋骯臟,給人體健康構成一定的威脅。
用塑料袋保存蔬菜不科學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張自立教授針對記者提出的居民家庭普遍存在用塑料袋保存蔬菜的現象,給予了這樣的答復和講解:居民家庭用塑料包裝袋保存蔬菜很不科學,而且對人體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對于塑料制品,即使屬于安全的食品專用袋,也只是相對安全的,因為它屬于高分子化學制品,國際上食品塑料包裝的相對安全性,是通過對大白鼠的成功動物試驗得出的。所以,這種安全性只不過符合食品使用的相對安全范疇。目前,在城市的農貿市場上,用來裝蔬菜等食物的有毒塑料袋充斥其間。這些有毒塑料袋,如果將含有水氣、農藥的蔬菜放在里面存放一兩天,便會讓蔬菜變質,出現變黃和爛葉現象,這樣便會產生出危害人體的亞硝酸胺甚至增加其他有害物質。即使是合格的食品袋,也不宜將食物放入其中久存。
因此,消費者在購買蔬菜等食品時,要盡量用自己準備好的購物袋,如果使用了市場上的塑料袋,特別是非食品專用袋,到家后一定要從塑料袋中取出來。如果存放的時間不長,一兩個小時之內,一定要敞口存放,避免被塑料袋上的有毒物質污染。即使短時間存放,也盡量不要用彩色的塑料袋,特別是毒性很大的黑色塑料袋。再就是許多家庭習慣將蔬菜放在冰箱里時使用食品保鮮膜封存,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食品保鮮膜與這些食品共存幾個小時之后,如果發生化學反應,即使高溫也很難消毒。
用來打包的塑料袋健康隱患大
在時下城市眾多社區的早餐點,常能看到消費者購買熱氣騰騰的油條、稀飯、蒸包等食物時,經營者從鍋里取出來便裝進塑料袋遞到顧客手里。不僅如此,飯店服務員將吃剩飯菜打包,超市出售加工后的熟食,也是將其裝入塑料袋里。塑料袋并不是萬能袋,即使是食品專用袋,如果裝入食品尤其是燙熱的食品,其產生的毒素時刻都會危及人的健康。在城市小吃攤點云集的地方,往往衛生隱患最大,特別是麻辣燙、米粉攤點。前來消費的市民絡繹不絕,這些攤點為了清潔方便,基本上都使用塑料袋套碗,一份份燙菜剛從鍋里撈出來,就直接放入套了塑料袋的碗里。這些透明的塑料袋上面也沒有任何標志,更不用說標有食品質量安全“QS”標志了。
且不說街頭隨處可見的這些小攤點使用的塑料袋來自何處,即使是食品用塑料袋也不能套滾燙的食物,只可以用于盛放糕點、饅頭等低于50℃的冷固體食品。因此,這些來歷不明的塑料袋危害就更加大,當溫度較高或存放過久,特別是接觸到油脂性食品時,一些劣質塑料袋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質,便會很快揮發到食品中,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就上述劣質太空杯的泛濫和不合格塑料袋仍在市場上大量使用的現象可見,這些危害消費者健康的物品難以根絕,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顯現出“限塑令”的失效。之所以如此,其關鍵原因表現為一是生產銷售環節監管不力,塑料袋污染依然嚴重;二是“有償使用”紅利被商家獨享,環保成本卻由全體社會成員承擔。作為一項公共環保政策,限塑令要真取得實效,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有效監管。按規定,企業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塑料制品,將受到最高1萬元的罰款,但“限塑令”已經頒布兩年,卻很少有違規廠家和銷售者受到處罰,這足以說明有關部門的監管不力。
筆者認為,為確保消費者的健康,促進環境衛生保護,“限塑令”作為一項公共政策,既體現政府的公信力,也反應執法部門的執行力,在今后的實施中,必須確保產生惠及于民的實效,使“限塑令”得到充分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