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閬中不買醋,猶如跑了冤枉路。
保寧醋是四川閬中(古稱保寧府)的傳統名產,始創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與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并稱為中國“四大名醋”。保寧醋是“四大名醋”中唯一的藥醋,故有“東方魔醋”之稱,1915年曾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與國酒茅臺一并獲得金獎,從而奠定了其在中國四大名醋中的地位。
明末清初(1618年),戰亂頻繁,一祖籍湖南、身懷釀醋絕技的宮庭落魄醋師索義廷逃難擇居閬中,與妻兒棲身在城北過街樓旁的一間草屋內。由于他精通釀醋絕技,后被一家富人知道,聘請他為技師釀醋。他創新采用白叩、砂仁、杜仲、當歸、五味、薄荷等32味中藥,以閬中特有的優質麥麩、大米為原料,取蟠龍山古松花井泉釀制麩醋,制醋曲。這樣釀出的醋,酸味適度,醇香適口,其醋甚佳,聲名遠播。因為他初時逃難衣衫襤褸,一腳赤足,一腳拖著只魚尾鞋,所以取名為“一只鞋”,最初商標也是“一只鞋”,后才改名為“保寧醋”。
據《閬中縣志》記載:閬中小麥最知名。“以其較為醋,色微黃而味不甚酸,攜之出境,則清香四溢,聞者咸知其為保寧醋也。然造醋者必在城南傍江一帶,他處則不佳,殆水性使然飲取水之候,以冬為上,故有冬水高醋之名。”
1915年保寧醋被推薦到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鑿通而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展評,其因酸而不澀,香而微甜,色濃味鮮,久存不腐,回味綿長的風味特色奪得金獎,從此蜚聲海外。1921年保寧醋獲四川省第二屆勸業會銀質獎章,其大小與當時的“雙飄帶”銅元差不多,甚是貴重;1927年保寧醋榮獲成都花會金獎……自此,保寧醋以麩醋、藥醋之特色獨秀一枝,在云貴川及陜甘地區名聲大振,因具有調味滅菌、祛病益身、久存不腐、永保安寧的神奇功效,創出了歷史彌珍的字號而名揚中華醋苑,跨入中國四大名醋之列。
正宗的保寧醋呈黃棕色,滴入細瓷碗內旋轉,如菜油一樣均勻地沾在碗邊,俗稱“掛碗”。如無生水浸入瓶內,可久存不腐,而且越存香氣越濃郁。保寧醋營養豐富,含有人體需要的18種氨基酸。它酸味柔和,醇香回甜,既是調料,又是良藥,對增加人體營養,促進新陳代謝具有獨特作用。據說在醋廠工作的工人十幾年都不容易生病。
中國四大名醋中,“保寧醋”的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被遠遠拋在后面。保寧醋傳統釀造及生產過程多達四十二道工序,其主要包括制曲、煮頭、發酵、淋醋、熬醋、灌裝六大部份。僅發酵這一道工序至少需要30天才能完成,而要完成整個工藝流程最快也要40天左右。正是由于嚴格的傳統生產工藝和苛刻的質量管理體系,保寧醋市場嚴重缺貨。
現今保寧醋產品有佐餐調味型、健身飲料型、風味方便型系列二十多個品種,銷行全國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閬中醋廠還利用優質的桑椹和未交配的雄蠶蛾為主要原料,以保寧醋為母液,采用高科技手段精制的“雄蠶蛾醋”、“桑椹醋”等藥用食醋在市場上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