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超市里看見一件熟肉制品的標簽上寫著:防腐劑(亞硝酸鈉),另一件產品其他成分完全一樣,只是寫著“不使用防腐劑”,而代之以“芹菜粉、活性菌培養物”,但后者的價格要貴10%。你會買哪一種?
對于許多人來說,多付10%的價格去購買這樣“全天然”的食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在這個現代工業飽受指責,人們紛紛追逐“天然食品”的時代,任何“天然”的大旗都可以帶來滾滾財源。
那么,什么是“天然食品”?它是否就一定安全呢?
在2008年,美國食品技術協會(現在它的影響力已經擴大到了美國之外)在新奧爾良開年度大會的時候,政府主管部門、食品科學家和工業界的代表商討,如何給“天然食品”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最終沒有討論出任何結果。所以,“天然食品”依然只是一個生活中的泛泛概念,缺乏法律意義上的準確涵義。傳統上,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將其解釋為“沒有加入合成成分的食品”,而美國農業部(USDA)則解釋為“沒有加入合成成分并且只經過輕度加工的食品”。不管是哪種解釋,都缺乏法律術語的明確性。比如說,什么叫“輕度加工”?煮到70℃算不算?煮到100℃呢?用粉碎機打成醬算不算?如果用菜刀剁成末呢?
好在多數人也不會針對是不是“天然產物”而上法庭,所以它有沒有明確的定義也就不是那么關鍵。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天然”與“人工”的界限,只要不睜眼說瞎話也就沒什么問題。但是,一面宣稱“不含防腐劑”,另一面在配料表里卻又列著“山梨酸鉀”;或者,偷偷加了防腐劑,卻信誓旦旦說“純天然”,這就應該受到追究。而前面說的用芹菜粉加活性菌培養物代替亞硝酸鈉,然后宣稱“全天然”,在現行的法律體系下就是合理合法的。
問題是,如果把這兩種肉拿去做亞硝酸鈉含量的檢測,結果很可能是:兩者的亞硝酸鈉含量并沒有明顯差別!
如果這樣,你是否還覺得那10%的錢花得值呢?
這并不是廠家作假或者欺騙,他們可能確實只加了芹菜粉和活性菌培養物,最后產品中的亞硝酸鈉是“天然產生”的!
在肉類加工中,儲存是一個大問題,因為肉實在是很容易腐敗。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都會采用一些腌制的手段來保存。現代食品工業里,很常見的就是在肉中加入防腐劑,最常用的就是亞硝酸鈉。一方面,它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從而延長肉的保存時間;另一方面,它與肉中的肌紅蛋白結合,在熟肉中會呈現誘人的紅色。但是,亞硝酸鈉本身是一種有害成分,在人體內可能轉化成亞硝胺,這是一種致癌物,因而,通常亞硝酸鈉也被當作一種可能的致癌物。好在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的實驗,找出了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可以忽略的含量。國家標準中的最大使用量,遠遠低于有害劑量的含量,這也是它被允許使用的前提。
不過,人們總是傾向于追求“零風險”——對于這些防腐劑總是避之不及,而追求“全天然”也就順理成章了。但是,“天然產物”并不是“安全”的保障。比如說,這個例子中的芹菜粉,天然含有大量的硝酸鹽。硝酸鹽是許多綠色植物中天然存在的。在“活性細菌”的作用下,這些硝酸鹽會有一部分轉化成亞硝酸鹽,而實現外加防腐劑的作用。從法律上說,它的原料確實是“全天然”的,也沒有進行“非法”的加工。
這里最核心的問題在于:“天然產物”不含有害成分,只是我們的一種天真的想法——動物植物,并不是按照我們的需求去進化生長的!在現代工業文明之前,我們覺得食物都是“天然的”“安全的”,不是因為其中沒有“有害成分”,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
我國各地都有做腌肉、咸菜的習慣。通常,人們會用海鹽來腌制相應的原料,從而實現對食物的長久保存。這些“傳統”的工藝生產的東西,會被多數人當作“全天然”食品。在這些食物中,相當高的鹽濃度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細菌生長,從而防止食物變壞;另一方面,海鹽中本來就有一定量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這些鹽中本來存在的,或者硝酸鹽轉化而來的亞硝酸鹽,也就起到了防腐劑的作用。
酸菜也是傳統的“全天然”的食品,其中更有可能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我國國家標準規定,肉制品中的亞硝酸鈉含量每公斤不超過30毫克。在酸菜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是一個由低到高然后再降低的過程。在最高點,可能達到每公斤100毫克以上。如果吃了腌到這種程度的“天然食品”,也就非常容易中毒。到最后完全腌透了,還會有每公斤幾毫克的含量,只是這樣的含量已經沒有危害了。
我們都希望吃的東西“絕對安全”,而認為“天然食物”就能給我們這樣的保證。可惜的是,這只是一種錯覺,一種我們的祖先吃了很多很多年,所以就“沒有問題”的錯覺。許多東西的危害是輕微的、慢性的,在古代,既沒有臨床研究,又沒有統計對比,人們不可能發現。偉大的神農氏嘗百草,也只能嘗出讓人急性中毒的東西。祖先吃了幾千年的“天然食物”,只是吃不死人,或者沒有吃出大病,并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絕對安全”。現代科學告訴我們,現代工業食品有什么樣的危害,我們可以評估這樣的危害和它所帶來的好處再進行權衡;而“傳統的”“天然的”食物,不做同樣的檢測,其實是“不知道有沒有害”,而不是“沒有害”。
不管是“天然”的還是“人工”的食物,關鍵都在于它里面含有什么東西,而不是它從何而來。合成的外加的防腐劑對人體可能有危害,“天然”含有的也同樣具有。“零風險”是不存在的,我們只能盡可能降低潛在的風險。對于社會來說,關鍵是進行什么樣的管理,并且把準確的科學信息告訴大家。比如前面所說的用芹菜的熟肉制品,美國主管部門的要求就是:你可以說“未加亞硝酸鈉”,但是必須同時說明“含有天然生成的亞硝酸鈉”。在準確的信息傳達給公眾之后,如果人們還是愿意多花錢去購買這個“天然食品”,那是消費者自己的選擇。對于使用亞硝酸鈉的廠家,也是公平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