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師生關系是學生主體意識培養的前提
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關鍵在于教師要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和人才觀念,調整自己的心態。新型師生關系應當是平等、寬容、和諧、互動的關系,平等是師生交往的基礎,是心靈溝通的前提。允許學生和教師爭論,允許學生提出質疑,對于學生的挑戰,教師應及時給于肯定或鼓勵;允許學生張揚個性、大膽表現,教師可以求同存異,適度的寬容使師生關系更貼近。新型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對其工作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學生充滿愛心,并能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只有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才能為學生營造一種自由發展的空間。教師要全面關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習困難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使其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面對各方面素質較好的同學,則要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努力,由“要我學”的被動心理轉變成“我要學”的自主意識。
初一學生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比較欠缺,但表現欲特別強烈,教師應以朋友式身份傳授知識,多給學生勇氣與自信,多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并及時給于肯定和鼓勵。如講到森林資源和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時,學生能結合身邊的實例,通過查閱資料找到比較合理的方案,可見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團隊合作的能力,新型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強烈學習興趣是學生主體意識培養的關鍵
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自然資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都與地理知識息息相關,因而引導學生把地理知識學習同自己的遠大理想以及祖國建設事業聯系起來,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
初中生對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國內外大事比較感興趣,如有趣的地理現象和地理故事,新穎的地理資料和地理新發現,描述生動的現實文學作品、景觀畫面,錄像和野外實地觀察等。他們在濃厚興趣中了解、探索地理問題,不但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反而會感到是精神上的享受,學習效果當然也是最理想的。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教育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但是在選擇趣味材料和趣味情景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性與趣味性結合,從地理科學知識中尋找趣味性。例如,對于“日本”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課前收集資料,了解日本的發展歷史、中日關系,調查現實生活或商場中日本汽車、電器等產品,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課堂上的一言堂變為多言堂。另外初一學生了解世界地理知識很好的窗口是收看電視,給學生介紹一些有意義的電視節目,如新聞聯播、正大綜藝、世界各地等,既開闊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也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
三、讓課堂貼近生活是學生主體意識培養的有效途徑
地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輕視或缺乏社會實踐的地理教學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合理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涉及范圍廣,課本容量有限,尤其是當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鮮事物層出不窮,依靠課堂、課本已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帶領學生到大自然和社會現實中參與地理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圍繞一定的地理專題,通過地理觀察與地理考察活動,收集資料、獲取信息,并在此基礎上經過資料處理和信息加工,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如對初二學生,分小組作一篇“假如我是村長”的小論文,要求畫出村莊地圖,調查村內亂耕地情況,分析村莊周圍鄉鎮企業水污染問題等,并找出解決的對策和規劃治理措施。學生興趣很高,積極進行實地測量和調查,主動投入活動中。
積極投入地理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加深鞏固學生所學知識,使各種事理事物在實際中得到證實,而且還能擴大學生視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突出學生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