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位于亞洲東部,海疆綿長,海域面積廣大,海洋資源豐富,文化歷史古老燦爛。我國漫長的海岸線是如何形成的呢?
中國海岸線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地質年代。在地質年代第三紀前期(距今5 000萬年至3 000萬年前),就已形成了中國南海和東海目前的構造。至第三紀晚期和第四紀早期(距今1 500萬年至300萬年),由于大陸板塊運動,喜馬拉雅山脈持續隆起,亞洲東部呈現弧狀的島嶼鏈,中國近海輪廓初步定型。至50萬年前更新世后期,氣候轉暖,冰蓋與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被海水淹沒(河北平原、蘇北平原和長江三角洲)。當時華東的海岸線,由北向南大約在今燕尾港、陳家港、建湖、海安、南通一帶。
在距今50萬年這段時間內,地球出現過多次冰期和間冰期,引起過多次海浸和海退。進入第四冰期后,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渤海完全干涸,黃海、東海、南海水深100~200米的大陸架相繼成陸。海岸線向東擴展,自朝鮮半島東南,經臺灣島東岸、海南島南岸,直達中南半島中部。
距今15 000年,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回升,海水再次淹沒大陸架和沿海部分地區。臺灣、海南島及沿海島嶼再次與大陸分離,海岸線再次向西退縮。距今6 000年時,海浸達到高峰,渤海岸線大約在昌黎、文安、任丘、獻縣、德州、濟南一線,黃海岸線大約在今贛榆、灌云、漣水、高郵、揚中一帶,長江以南海岸線在無錫、蘇州、嘉興、紹興東部一帶。那時的膠東半島為一大島,孤懸海中。
距今6 000年以來,海平面與海岸線相對穩定。此后由于黃海、淮河、長江以及其它大小河流,每年夾帶大量泥沙入海,不斷沉積,使華北平原、蘇北平原不斷擴展,海岸線向東推移,逐步形成了目前的狀態。中國的海岸線從遼寧鴨綠江口至廣西北侖河口,總長度大約18 000千米,如果把沿海島嶼的海岸線計算在內,我國海岸線總長度則為32 000多千米。臨海的省、市、自治區有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其中,遼寧海岸線為2 100千米,河北海岸線約500千米,天津海岸線100多千米,山東海岸線3 000多千米,江蘇海岸線1 000多千米,上海海岸線200千米,浙江海岸線2 200千米,福建海岸線3 300千米,廣東海岸線4 300多千米,廣西海岸線1 500千米。
中國大陸東、南臨海,近海分為四大海區,即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總面積470萬千米2,其中300多萬千米2的海域為我國管轄。
渤海是大陸架淺海,被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環抱,兩個半島之間的渤海海峽寬約90余海里。以遼東半島南端的老鐵山西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頭連線為渤海與黃海的界線。海域面積7.7萬千米2,海底平坦,沿岸水深在10米以內,一般水深20~30米,平均水深18米。渤海海岸分布著遼東、渤海、萊州三個海灣,海岸大多為沙岸,沿海主要入海河流有黃河、灤河、遼河、海河、太子河、渾河、潮白河、大凌河等。渤海三大海灣是著名的魚類產卵、育肥地,海域分布著多個漁場,是北方經濟魚類小黃魚、黃姑魚、綢魚、帶魚、梭魚、鱸魚的產地。對蝦是渤海著名的海產品,食用貝類等資源也十分豐富。
黃海為大陸架淺海,位于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之間,北起鴨綠江口,西北與渤海相連,南至長江口,以長江口北角至韓國濟州島連線與東海分界。海域面積38萬千米2。黃海海底北部略淺、南部漸深,平均水深44米,沿岸分布有膠州灣、海州灣。流入黃海的河流有鴨綠江、大洋河、碧流河、大莊河、膠萊河、大沽河等。
東海是我國海區中部的太平洋邊緣海,北部與黃海相連,東部濱日本九州島、琉球群島,南部以閩粵交界處的南澳島與臺灣島南端的鵝鑾鼻連線與南海劃界,西臨上海市和浙、閩兩省,總面積約77萬千米2。海底起伏較大,西部為較平坦的大陸架淺海,東部則有大陸坡、海脊和海槽。海底最深處達2 700米,平均深度350米。東海海岸曲折,多海灣,有杭州灣、臺州灣、溫州灣、湄洲灣、廈門灣等。入海的主要河流有長江、錢塘江、閩江等。東海是我國國內外航路要沖,北經朝鮮海峽與日本海相通,東經琉球群島與太平洋航線相連,南經南中國海直通東南亞、西亞。臺灣海峽位于福建省和臺灣省中間,南北長300千米,東西平均寬度約190千米,最窄處135千米,北部、中部水深40~80米,東南部水深70~160米,為南北海上運輸的捷徑。
南海是我國最大的海區,東北接臺灣海峽,東臨菲律賓諸島,南至馬來西亞,西臨中南半島,北依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和廣東省,南北長約2 970千米,東西寬1 670千米,總面積350萬千米2。南海北、西、南三面靠近大陸附近,地形較淺;中部、東部水深大多在2 000米以上,既包括大陸架,又包括大陸坡和海盆。我國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即分布在其大陸坡的山脊上。南海平均水深為1 212米,沿海有多條江河匯入,如韓江、珠江等。南海位于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是東西方海上運輸的重要航道,由于其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是我國尚待開發的能源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