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是進行新課改以來,提出的新時期課堂教學的理念、原則和方法,是針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提升。節約、高效不僅僅是經濟領域的概念,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地理教學同樣需要構建高效課堂,使學生在有限的45分鐘課堂內有收獲、有長進。那么如何構建地理高效課堂?本文結合近十年來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構建地理高效課堂教學談幾點粗淺看法。
1.創設融洽師生關系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绷己玫膸熒P系是形成“無拘無束”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高昂學習情緒、挖掘學生創造潛能的直接因素,把這種和諧的融洽帶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溫暖的家,學習時輕松自如、自由發揮,從而創造高效的學習氛圍。
2.挖掘教材趣味因素是保持高效課堂的催化劑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學生只有對知識感興趣,才會愛學樂學。地理教材有許多內容使學生很感興趣,如火山、地震等知識,由于篇幅所限,教材只講解地震的成因及危害。地震來臨前有哪些預兆?地震發生時人的感覺是什么?我們這里正處于地震帶上,地震來臨時該怎么辦?……為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可專門利用上課做關于地震的專題報告,詳細向學生介紹 “唐山大地震”的前前后后,滿足學生極大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3.設計合理教學結構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地理課堂的效果如何,常常與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合理和優化有關,因此,地理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精選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抓住地理的主干知識,圍繞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來進行設計。例如,高一地理氣候的教學,就應該抓住氣候的分布、特征、影響以及氣候類型的判斷來進行教學設計,這樣的設計能體現教學的科學性、目標性、啟發性、思想性的統一,從而為提高教學的高效性奠定基礎。其次要遵循認知結構。在設計教學結構時,應該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遵循由易到難的漸進過程,使教師教的思路和學生學的思路合拍。再次節奏主次應分明。在設計教學結構時,教師應使地理課堂上的活動節奏主次分明,避免單調枯燥,應注意難易交替、“張”“弛”交替,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上,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4.選擇合理恰當教學方法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
圖示法往往能直觀形象地表達地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講“太陽系和太陽系活動的有關現象”時,一出示彩色掛圖,學生頓感興趣,對著彩圖記知識,形象且牢靠;二出示自制簡圖,它能比較直觀地反映抽象的地理知識。講高中地理上冊“等溫線的凸出方向”這一難點時,利用自制簡圖可讓學生理解等溫線是如何發生彎曲及海洋與陸地上的等溫線在不同季節凸出方向不同的特點,并讓學生總結出規律——高高低低。
列表比較法便于找出相同與相異之處,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同時還能避免知識遷移時的失誤。如在講褶皺的基本形態時,列表比較巖層形態、巖層新老關系等。
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學用結合。如講交通運輸時,可結合當前“路通、財通”的形勢,說明在現代經濟建設中交通的重要性,我國已經建成的京九鐵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這樣,學生會認識到所學知識有用。此外還有自學法和歌訣法等。
地理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地理教育工作者應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積極探索、不斷完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