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生新聞的價值取向應該是反映民生民計、民情民意、民聲民事,為老百姓鼓與呼,視角向下,捕捉平凡人物、平凡事件中的亮點,走進群眾的心坎里。
【關鍵詞】民生新聞 服務性 貼近性
隨著網絡、手機報等新興媒體的興起和快速發展,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受到了巨大沖擊,傳統媒體為滿足觀眾、聽眾和讀者的需求,適應時代的發展,紛紛開辟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欄目,民生新聞應時而生,各家媒體紛紛不惜版面、時段,組織策劃民生新聞報道,使民生新聞達到前所未有的熱度。
然而縱觀大多媒體所報道的民生新聞,卻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民生新聞,不少報道或內容瑣碎、家長里短,或庸俗媚俗、格調不高,或只見城市不見農村,報道面狹小。凡此種種,不僅偏離了欄目開辦的初衷,也導致節目日益失去了觀眾,步入了死胡同。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這主要是一些民生新聞的采編人員對民生新聞的價值取向存在認識和把握上的誤區和偏差。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吳邦國同志在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幾位代表圍繞民生問題的發言,吳邦國聽得格外仔細,他深有感觸地說:“民生問題是黨的責任、政府的責任”,“我們要少做一點錦上添花的事,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惫P者認為,細細琢磨吳邦國同志這番話,我們就能明白民生問題是什么,民生新聞該報道什么,民生新聞該怎么做,民生新聞的價值取向是什么。筆者結合自己的新聞實踐活動,就民生新聞的價值取向談一點個人淺見。
筆者認為,民生新聞的價值取向應該是反映民生民計、民情民意、民聲民事,為老百姓鼓與呼,視角向下,捕捉平凡人物、平凡事件中的亮點,走近百姓、走進群眾的心坎里。因此,民生新聞的價值取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一、堅持百姓的立場和角度
這是民生新聞的定位問題。如果定位不準不清,民生新聞則無立足之本。民生新聞主角應該是普通百姓,記者要把眼睛向下看,鏡頭多對準老百姓,同老百姓一個視角去看問題、想事情,急百姓之所急,言百姓之所言,讓老百姓感到報道親近可信,這樣的民生新聞才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再者,從理論的角度來說,新聞定義中“新近”二字,筆者認為,不僅僅是時間上的近,空間、地域上的近,更應該要求新聞報道同受眾在興趣、情感、心靈、立場和認同感上的接近,這些距離越近,報道的吸引力則越大,認可度則越高。
二、突出新聞報道的服務性
對于民生新聞來說,除了將一個“新近發生的事實”傳達清楚外,還必須對新聞進行深度加工,使新聞事實與百姓的日常生活、精神情感發生緊密和直接的聯系,引導和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如報道樓市新政,應側重于解讀政策,并結合市情,重點報道新政與百姓生活相關內容,幫助他們理性消費,規避風險,融指導性與服務性于一體,體現人文關懷。同時,在民生新聞中增加服務百姓生產生活方面的資訊,引導百姓崇尚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品位。
三、關注弱勢群體,弘揚社會公平正義
民生新聞不僅領導關注,更重要的是它的受眾群體主要是平民百姓。因此關注老百姓,關注弱勢群體也是新聞從業人員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操守的重要體現。群眾利益無小事。如果對一些損害群眾利益,特別是損害弱勢群體利益的事漠然處之,聽之任之,則會失去民心、失去受眾。最近幾年,央視在追討農民工工資、春運回鄉潮、返城潮的報道中,突出人文關懷,為百姓說話,真實反映百姓的喜怒哀樂。像《我的2009年》、《千里回家路》等一系列報道不失為民生新聞報道的典范。作為地方臺來說,對此也責無旁貸。2009年盛夏,我們積極組織策劃了“高溫下的勞動者”系列報道,既報道了以農民工為代表的勞動者的甘苦,又批評報道了一些企業無視勞動者身心健康,不采取防暑降溫措施甚至延長勞動時間的不法行為,并跟蹤報道了政府督促這些企業整改和被處罰情況。不少普通勞動者看了這些報道后,打電話表示感謝,說報道讓他們看到了社會的公平正義,他們的甘苦得到了社會的認可。這些為百姓說話的報道一下子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
四、創新報道方式,增強新聞的貼近性
民生新聞的報道不僅內容要貼近群眾,報道的方式和手段也要積極創新,突出報道主體人物間的互動交流,要多用群眾的語言,多用群眾能夠聽懂和接受的語言,要少一些官腔官話,多一些方言、俚語。去年11月份的雪災,我們在報道市領導訪貧問苦、察看災情時,不是報道領導到這到那怎么指出、怎么強調,而是用領導與群眾交流、交談和問候的現場和同期聲,使報道生動、真實感人。如《書記雪夜查菜市》、《書記為我穿棉衣》、《市長幫咱清積雪》等報道,將日常所說的時政新聞“民生化”,使觀眾產生了強烈共鳴。觀眾親切地稱這些新聞是真正寫給老百姓看的新聞。像這些以百姓為主角的報道何愁沒有受眾?
就大多數公眾來說,他們關注的問題,無非是衣、食、住、行以及對安全、穩定等方面的需求,當這些方面出現問題的時候,民眾的關注度最大,民生新聞如果抓住了民眾最關心的問題,自然也就抓住了民眾的心。因此,關注民生民計、關心民情民意,情為民所系應是民生新聞的價值取向,這也正是民生新聞的追求所在。
(作者單位:巢湖電視臺)
責編:葉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