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青年觀眾中,無厘頭之類的香港喜劇片有一個另類而傳神的稱謂——搞笑片。最具代表性的要數周星馳電影。周星馳的大多數電影主要以搞笑為基本特點,極盡戲仿與顛覆之能事,其中不少情節、動作、語言都堪稱惡搞的模板。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精英文化日漸衰微的后現代主義的浪潮中,周星馳把惡搞變成了一種藝術手法。
【關鍵詞】周星馳電影 無厘頭 網絡惡搞 顛覆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周星馳幾乎成了香港喜劇的代名詞,它所特有的喜劇風格使得“無厘頭”這個名詞真正進入喜劇世界,同時成為喜劇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有特色的一支①。他的滑稽表演受到許多行家的贊揚。著名電影導演昆延?塔蘭蒂認為,周星馳是香港最優秀的演員。電影評論家、《中國電影文摘》主編謝利·克拉謝爾寫道:周星馳是位表演天才。米拉馬克斯公司的亞洲顧問德德·尼克爾森說:“周星馳是世界上最和藹可親、最討人喜歡的人?!?/p>
一、周星馳電影特色
周星馳所出演的角色,大多早已在人們心中有著固定形象。劇中那個永遠普通、重利、不勇敢、不真誠、不正直的小人物,他的特性就在于“小”:小奸、小滑、小惡,還有那么點兒小善良、小同情心、小聰明。他往往很隨意地在古裝戲中加入很多現代元素。例如流行用語或者時髦動作,熟悉中帶著陌生,嬉皮中帶著犀利。不管是《審死官》中的宋世杰,《大話西游》中的至尊寶,《九品芝麻官》中的包青天,《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唐伯虎,《食神》中的食神,無一例外的語言癲狂,動作滑稽,自由率真并張揚大膽。在情節上也無一例外的對經典或者約定俗成的故事情節進行顛覆。不管是動作片《龍的傳人》,武俠的顛覆作品《鹿鼎記》,還是古典名著《西游記》的顛覆作品《大話西游》,都顯現出其對傳統社會框架的叛逆和疏離。
周星馳電影另一大招牌是他所特有的夸張動作,直接觸動觀眾的笑神經。比如被剝落的香蕉皮滑倒,屁股摔在地上;眼睛炯炯有神,似乎要離開頭部一樣;表示惡心時身體前傾,做痛苦狀的哇哇嘔出一大灘白色漿沫;表示鄙夷憤恨時一定要夸張得好似瓢潑或傾盆大雨一樣吐出幾口口水;特有的哈哈大笑在不同影片、不同人物身上,常常折射出不同含義,《武狀元蘇乞兒》中蘇乞兒的笑是可憐自嘲,《鹿鼎記》中韋小寶的笑是窮兇極惡、兇神惡煞,《百變星君》中李澤星是愚蠢自大,而《大話西游》中至尊寶則是深情的無奈……這些無不為其電影的喜劇效果增色添彩。
二、由周星馳過渡到網絡惡搞
那些幽默巧妙的情節、癲狂的語言、滑稽的動作……不僅給我們帶來的娛樂狂歡,而且在摒棄了精英化思考和美學追求,在放棄文以載道的重任之后,沒有現實功名利祿的困擾,沒有尊卑貴賤的約束,只在乎此時此刻歡愉的無厘頭電影為網絡惡搞提供了模板。惡搞是人們以調侃、幽默或諷刺的心態,運用游戲、FLASH電影短片等形式,對事物(圖片、文字、影視作品等)進行具有幽默、諷刺意味的顛覆性解構行為及其創作風格②。網絡惡搞則指以網絡為載體對圖片、文字、影視作品等進行的顛覆性解構行為③。隨著數碼設備的逐漸普及和寬帶的發展,網絡惡搞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青年開始加入惡搞族的行列。仔細審視都很容易找到周星馳的影子,甚至可以說,周星馳電影——網絡惡搞的模板。
2005年底,一個名叫胡戈的網民在網上發表了惡搞電影《無極》的一段視頻小品《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胡戈的本意只是想與網友一起分享自己這種游戲之作帶來的新奇與快樂,但僅僅20分鐘的視頻小品卻在互聯網上產生了驚人的轟動效應,觀眾和媒體反映強烈,使原本一個小游戲演變成“血饅頭事件”,胡戈也成為當之無愧的網絡紅人。在《血案》中,影片無極中的主要角色被置換為經理、舞女、助手、警察等等,以戲仿和反諷手法,對原作進行淋漓盡致的調侃與解構。在搞笑的同時,傾注了對現實的強烈關注,反映了社會真實狀態、人性的脆弱以及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必要性。
進一步審視其情節,不難聯想到周星馳在《咖喱辣椒》中對咖喱和辣椒這對警察的惡搞,咖喱和辣椒不再是正義、勇敢、出生入死的正面形象,而是有著警察身份,流氓心態的時髦青年。在影片中,咖喱和辣椒因爭奪“海咪咪”發生爭吵,兩個最佳拍檔終至決裂,二人憤而聲名自此絕交,兩不相欠。對于警察正面形象的顛覆,對于社會現實批判,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受到《饅頭》啟發,惡搞者胡戈又以《黑客帝國》及周星馳主演的電影為基礎,創作《春運帝國》。將陳道明設為主播,表現了普通百姓在春運期間的尷尬經歷以及車票黃牛的勾當。今年春運似乎比以前更為擁擠,潮水一樣的民工們一票難求,回家路途更為艱辛。片中廣播道:“我們的隊伍現在已經延伸到三公里之外,新來的旅客朋友請到三公里之外去排隊,不要插隊。謝謝合作?!睒O盡夸大嘲笑之能事。諸如此類惡搞還有《滿城盡是加班族》中反映白領加班過多產生的亞健康問題,《中國隊勇奪世界杯》以不存在的事實諷刺了中國足球國家隊隊員的現狀和中國足協的官僚作風。
網絡惡搞的對象在生活中往往具有某種約定俗成的神圣性,通過惡搞往往能在瞬間抽掉這些崇拜物,不斷地顛覆等級秩序,消除尊卑對立,破壞嚴肅統一,瓦解官方與民間界限,讓一切的中心邊緣化,從而使受眾體驗到因為極速心理落差所帶來的快感和對丑陋社會現實的諷刺與不滿。
就連一年一度的春晚也難逃被惡搞,2010年初網爆春晚節目單,把過去一年的熱點事件編排在一起。分別為歌舞《回家吃飯》表演者賈君鵬、《小品釣魚》、雜技《樓脆脆》、魔術《紙幣開手銬》等等。這一點與周星馳無厘頭電影里對經典權威的解構與疏離有著驚人的相似。如在《九品芝麻官白面包青天》中,周星馳語露鋒芒、毫無忌憚地用黑臉漂白、荒腔走板對歷來以清官形象為代表的包青天進行惡搞,而且將清官文化重新打造,揭露出“貪官貪,清官要比他們更奸,否則怎么斗得過他們呢?”的真相④。又如在《威龍闖天下》中周星馳是一個重利輕義、見利忘義的訟師,告官以維護個人利益為己任,脫離了中國人固有的對包青天的心理認同。⑤使人們在笑中實現對現實的諷刺與戲謔,在笑中發泄不滿與憤懣。
網絡惡搞最能體現周氏風格的首推無厘頭語言。大衛·波德維爾在《香港電影的秘密》一書中,用了“盡皆過火,盡是癲狂”的話語來形容周星馳無厘頭電影的語言,筆者認為這十分貼切。《大話西游》中至尊寶含淚說出:“曾經有一段真摯的感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去珍惜,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能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給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闭Z言的癲狂狀態使這一句原本意思簡明的話成為如今網絡惡搞的經典。而唐僧的那幾句羅嗦的嘮叨“你想要啊,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話你就說話嘛?你不說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雖然你很有誠意地看著我,可是你還是要跟我說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嗎?你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難道你真的想要嗎?”演變成2005年網上最本土的惡搞——《喝餛飩》?!鞍∫庇桶?如果你要辣油,你就講一聲。我再講一遍,如果你要辣油,你就講一聲”。一時間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網上網下男女老少都在傳唱“啊要辣油啊!”。在《上海灘賭圣》中,開菜肉包子鋪的周大福和孫子在賭場贏錢后就決定改行干個賺錢的營生,孫子便慫恿爺爺開家名叫“麥當?!钡目觳偷?,并說“美國快餐業有麥當勞,歌星有麥當娜,香港拍電影的有麥當雄,全玩的挺火??磥磉@個姓吉利,可以大紅大紫,咱們就叫’麥當福’吧!”。這樣解構不僅達到無厘頭影片“笑是一切,笑是中心”的目的,而且為今天網絡惡搞拓寬思路。如今網絡上隨處可見這樣的模仿,如把飛機說成“灰機”、微博說成“圍脖”、悲劇說成“杯具”、把有機食品解構成“有機會能夠多賺點的食品”、把喝牛奶結實說成“結石”……
三、網絡惡搞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網絡惡搞應該是周星馳無厘頭電影的續集,可以說沒有昨天的周星馳電影就沒有今天千姿百態的網絡惡搞。近年來興起的網絡惡搞已成為一種風潮,形形色色的惡搞作品層出不窮,社會影響日益擴大。民間的、草根的、非商業性的網絡惡搞可以說是對現實生活的很好補充,極大地豐富了受眾的娛樂生活,成為青年人言說心聲的一種手段,成為解構權威的一種方式,甚至成為無名小卒一夜走紅的捷徑⑥。然而,不可否認,有些網絡惡搞已經脫離了周星馳電影“笑并思考”的初衷,演變為毫無底線,沒有尺度,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眾矢之的”。對于這些,我們要毅然決然地拋棄。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把握周星馳無厘頭電影的精髓與真諦,積極引導、形成大眾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①軼名,《論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風格》,《大眾文藝》
②、③、⑥聶晶磊,《網絡惡搞的特征、原因與對策》,《新聞界》,2009(4)
④⑤唐仁躍,《“無厘頭”與“陌生化”——試論周星馳電影的“間隔效果”》,《電影文學》,2005(11)
(作者:徐州師范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本科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