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的心聲”
所有的營銷者都認為他們了解顧客,但是他們當中有多少人因為沒有聽到“顧客的心聲”而失去了生意?當房屋財產保修公司HMS的總裁Doug Stein面臨這樣的質疑時,他開展了一項深度的顧客調查——“顧客的心聲”來尋找答案。就是這樣一份調查,大幅提升了顧客滿意度,從而帶動合同續簽率增長20%。
HMS通常和房地產公司或者房主們簽訂房屋財產保修合同,合同是一年一簽。一年過后,如何能夠保證老顧客續簽以及吸引更多的新顧客,成為公司的挑戰。
因此,HMS雇傭了專業的營銷咨詢公司ErnanRoman來進行一項名為“顧客的心聲”的調查,他們不僅想知道顧客是否愿意續簽,還需要深層次的了解,顧客如何看待HMS、他們和公司打交道時的印象等。
在這個調查中,HMS不像很多公司只要一個最后的調查結果,而是參與調查的整個過程,HMS會和調查公司一起,根據已得的數據,對之前的問卷進行優化,不斷改進調查方法。
最后調查顯示,雖然HMS和顧客的溝通被認為很有效,但缺乏互動參與感。他們發現,影響顧客是否簽單的因素,不是最后簽單過程中公司的各種努力,而是一年中,公司和顧客互動接觸時對待他們的態度。因此,HMS需要在1月~12月中,利用所有的接觸點來和顧客進行互動,例如之前HMS的郵包只起到包裝作用,而現在HMS對郵包進行了改造,使其擔負起顧客手冊的功能。
同時,調查還發現,顧客對溝通方式的偏好有很大的差異,而HMS在過去卻一直沒有注意到這種定制化的需求,除了開始記錄顧客的溝通偏好外,HMS甚至開始考慮革新整個服務平臺:“將改變延伸到整個服務流程中,任何時候顧客聯系我們,我們都會知道他是誰,我們要將所有的服務都建立在個性化、定制化的基礎上。”
這一系列的改變后,HMS的合同續簽率平均提升了20%,而在某些細分群體中,這一數字達到75%。
(《目標營銷》11月封面文章)
并購開拓新市場
近1/4個世紀以來,Gardens Alive!一直專注于通過直郵銷售園藝方面的產品。2008年,通過收購兩家禮品公司——Bits and Pieces和The Paragon公司之后,該公司的業務得以拓展。2009年,該公司又收購了6家公司,使其業務進一步擴展。目前日用百貨和禮品業務占到其整體1.7億美元銷售額的40%。公司的創建人和主席Niles Kinerk先生說:“我們不像一些財務型買家那么急迫,我們只有在看到協同效應時,才會去并購。”
Kinerk于1984年創立了園藝研究中心,專注于研究園藝病蟲防治,1988年更名為“Garden Alive!”。公司成立的第一年,郵寄了2500萬份直郵目錄,獲得325份訂單,第二年訂單增加到3000份,第三年2萬份,第四年6萬份。1997年公司收購了瀕臨破產的AudubonWorkshop公司,該公司出售植物、鳥類喂食工具。2001年7月,Gardens Alive!斥資1075萬美元收購了Foster Gallagher公司的園藝部門。沉寂了7年之后,Garden Alive!再次掀起了一波收購的熱潮。
如何對收購的資產進行整合?Kinerk表示,整合最大的挑戰就是將新公司納入Gardens Alive!的運營系統中,這樣就不需要維持多個平臺了。對Bits and Pieces公司的整合應該是所有案例中最有挑戰的一次。“我們的倉庫有一定的空間,但是不足以容納Bits and Pieces的貨品,所以我們需要在倉庫中搭建中間樓層。”這是非常花時間的,也為現有的員工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正是因為倉庫空間不足的考驗,使Garden Alive!租用了更大的倉庫空間,這樣一來,未來的并購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了。目前,Garden Alive!在費爾菲爾德擁有配送中心,還在劉易斯堡建立了倉庫/物流中心。每次并購之后,訂單滿足率在接管的那一刻起得到提高。“在接管新的產品線時,我們需要學習一些新的東西,但這些并不是太難,包括如何包裝禮物品類的產品,如何包裝易碎的東西。”Kinerk隨著并購經驗的增多,整合過程變得越來越順利。“我們建立起了專門的并購部門,其中包括來自各個事業單元的人。”
(《多渠道運營商》11期封面文章)
星巴克的紙杯困境
作為西雅圖第二大公司,星巴克目前面臨這樣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一次性紙杯。8%的星巴克咖啡是外帶飲用的,這意味著,在美國每年有30億只帶著星巴克綠色Logo的紙杯被扔進了垃圾桶。
“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紙杯是我們第一個要承擔的環境職責。杯子是我們的符號,我們的宣傳板,也是公司道德觀的一部分。店員和產品本身帶給消費者很棒的體驗,但是當他們喝完之后,他們會問‘我該怎么處理我的杯子呢?’”星巴克的環境影響總監Jim Hanna說。
星巴克是在1984年開始使用紙杯的,那個時候他們只有7家店。在其發展過程中,星巴克采取了很多措施減小其包裝對環境的影響。1997年星巴克用可回收的棕色熱飲杯套替換了雙層紙杯。2006年,星巴克推出了有10%材質可以回收的熱飲紙杯,此紙杯花費了兩年時間才得到FDA的批準。2008年,星巴克將其塑料紙杯的材質由聚乙烯換成了聚丙烯,從而減少了45%的溫室氣體排放。
隨著公司的成長,一次性紙杯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受關注。在2008年星巴克的高層管理人員會議上,公司制定了目標,要在2012年之前,把星巴克的紙杯換成100%可以回收的材料。但這并不是輕易就能達成的,紙杯的回收問題遠比想像的要復雜得多。Hanna了解到,目前在美國絕大部分的廢品回收商不接受紙質咖啡杯,因為這種咖啡杯為了防水都含有一部分塑料和蠟。回收處理這些咖啡杯的經濟前景并不明朗。
紙杯回收已經成為星巴克環境營銷方面的主要課題,戰略是:盡可能做出對環境有益的事,出于自愿,也是出于公司利潤的考慮。“我們的目標是想證明我們的紙杯有市場價值,對于回收企業和造紙公司而言,也有經濟價值。我們需要平衡生意和環境效益。”Hanna說。目前,星巴克也推出了一些針對減少紙杯使用的措施,他們在店里出售可多次使用的咖啡杯,對于那些自帶咖啡杯的顧客,星巴克提供10美分的折扣。
(《快公司》11期封面文章)
人們還為“綠色”買賬嗎?
綠色營銷,這個曾經如此風靡的詞匯,已經開始顯露疲態。至少,僅僅“綠色訴求”已經不能支撐整個營銷計劃。很多跡象表明,消費者不再吃環保那一套了。
以瓶裝水行業為例,這個環保者的宿敵在經歷了連續52周的銷量下跌后,于上一季度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回升,銷量增長了4%。相反,環保混合動力車今年的銷量下降了10%,而這個領域曾經在去年汽車市場整體銳減21%的情況下,取得了3%的增長。
全球知名市場研究公司GfK9月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環境友好型產品產生懷疑:兩年內,認為綠色產品太貴的消費者比例上升了8%,達到61%;認為綠色產品不如普通產品好用的占33%,上升9%;認為它們實際上并不環保的有38%,上升了8%。
但并不是每一個環保產品行業都近況不佳。綠色品牌Seventh Generation的CEO Chuck Maniscalco稱,雖然去年銷量停滯,但今年開始呈現兩位數的增長。同樣,Henkel公司的Purex Natural Elements洗滌劑保持了連續三年的直線增長,如今零售總額達到了1億美元。
Henkel北美洗潔劑市場副總裁Eric Schwartz指出,消費者確實想要綠色產品,但是他們并不想要犧牲太多。Purex Natural Elements洗滌劑可謂是綠色產品中的佼佼者,產品聲稱其95%都是天然成分,同時價格與普通產品一樣,并向消費者保證可以達到同樣的洗滌效果。
綠色產品到底如何保持發展,下面是一些小貼士:
別期待消費者會付出很多。事實表明,不論是價錢、便利性還是功能性,消費者都不希望為“綠色”付出太多;別夸大事實。如果你的“綠色”產品并不真正“綠色”,你的顧客會發現并且會大肆傳播;要有“綠色”之外的其他賣點。如果你的綠色產品沒有其他在功能、感官或者情感上的賣點,它很難被大多數人接受;最后,也許間接的綠色營銷最有效果。企業可以通過改變策略提升企業的“環保形象”,而不是推出某一款產品。
(《廣告時代》11月頭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