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指引營銷者艱難獲得營銷成功的,是那些付費購買的媒介,而如今,情況已不再如此?!?/p>
——麥肯錫波士頓分公司董事David Edelman及東京分公司董事Brian Salsberg
11月在摩納哥舉行的2010全球媒體研討會上,關于付費、免費、自有媒介的討論不絕于耳。SNS社交媒體的出現(xiàn),導致營銷人所熟知的戰(zhàn)略性的市場營銷框架——如流行的“付費、自有、免費”營銷框架——迫切需要更新。
的確,除了“付費”媒介——如電視和電臺廣告、印刷品廣告和路邊廣告牌、互聯(lián)網(wǎng)Banner廣告等,如今以Facebook、人人網(wǎng)renren.com為代表的社交媒體興起,不僅讓消費者擁有與朋友談論他們喜歡的品牌和產(chǎn)品的平臺,更讓企業(yè)有機會利用消費者之間的傳播獲得免費媒體,進而設立品牌主頁,發(fā)布產(chǎn)品信息,與消費者互動,擁有自己的媒介。
這注定了SNS營銷與傳統(tǒng)門戶網(wǎng)站營銷模式和衡量方式的不同,不再單純追求流量、曝光和點擊,而是搭建起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立體深度溝通的橋梁。依托于網(wǎng)站獨特可信的人際關系傳播機制,將品牌與產(chǎn)品植入消費者心中,先讓品牌與消費者成為朋友,再讓每個用戶成為品牌的主動傳播者,進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偏好度,了解產(chǎn)品信息,增強購買意愿,帶動銷售。一旦主動參與,消費者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傳播的品牌內(nèi)容得以沉淀,長期的影響力遠超于當時的時效性。
一場有關SNS社交媒體廣告的革命即將到來。它的衡量標準不應僅是付費廣告的曝光、點擊,還應該包括由用戶的后續(xù)行為所產(chǎn)生的二次傳播量、最終獲取的粉絲數(shù)及粉絲的活躍度等維度。在EdelmanDigital 全球副總裁David Armano看來,社交媒體的核心不是平臺,也不是互動模式,而是一個消費者體驗的過程,以及自然產(chǎn)生的UGC。
SNS的價值、模型、營銷模式,不同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第一個成長階段。它的雄心,正如Facebook董事會成員皮特#8226;泰爾所說的,“讓這個世界上的人們自己組織起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