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島素的作用不足(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的全身性代謝紊亂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是慢性病預防與健康管理的重點。
2型糖尿病是可以通過矯正生活習慣而預防、改善的疾病。
2型糖尿病的發生既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又與環境因素有關,是二者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關于遺傳因素,一些家系研究和雙生子研究表明,有家族史的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要高于沒有家族史的人,單雙胎同時患糖尿病的幾率高于二卵雙胎,這說明2型糖尿病的發生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但又找不到特定的遺傳規律或易感基因,因此,它是一種在多個易感基因的遺傳背景下,由環境因素和生活習慣的負荷而引起的疾病,其中個人的生活習慣起主要作用。
近年來,社會環境、膳食結構的快速變化(動物性脂肪攝入量的增加)以及由于電腦、電視、汽車普及引起的體力活動減少和肥胖的增加,是引起胰島素抵抗性(敏感性降低)的主要環境因素,這些因素又進一步增加胰島素分泌的負擔,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生。目前公認的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是肥胖和體力活動過少。隨著年齡的增加,胰島B細胞胰島素分泌會一定程度下降;此外,長期快節奏而緊張的工作與生活會影響內分泌功能,增加糖尿病的風險;高齡和長期精神緊張也是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糖尿病的預防及健康管理主要針對上述危險因素而展開,包括3項關鍵內容:減肥、適度的體力活動及運動、合理的營養與膳食指導。
減肥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國內外各種大型研究都證明,超重和肥胖人群糖尿病發病風險高于一般人,而且,糖尿病的相對危險性隨肥胖的程度而增長,呈明顯的正相關。肥胖的主要危害是產生胰島素抵抗性,導致胰島素作用不足,結果使全身肌肉組織(尤其是骨骼肌)、脂肪組織和肝臟對葡萄糖的利用與處理發生障礙,引起血糖升高。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更容易引起胰島素抵抗以及代謝紊亂,被認為是代謝綜合征的基礎病變。因此,控制超重和肥胖、保持理想體重是糖尿病預防及健康管理的關鍵。此外,肥胖也是引起血壓和血脂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所以,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綜合風險,也應該重視控制體重。
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者的比例增長很快。超重率達22.8%,肥胖率7.1%。兩者合并達29.9%,比例相當高。因此,展開全民控制體重的健康教育是慢性病預防的關鍵之一。飲食過量和缺乏體育運動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因此,減輕體重的方法是減少能量的攝入和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及適當的體力勞動等。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實際行動起來卻很難,尤其是堅持下去取得穩定的效果更難。它既需要健康管理人員合理的指導,又需要減肥者本人頑強的毅力和配合。為了加強體重管理,應該提倡家中購買體重計,養成經常測量體重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敏感意識到體重的增加和減肥的效果。
關于減肥的速度,一般認為,急速減肥會對身體造成過重的負擔,降低減肥者的生活質量,不容易堅持下去,而且易反彈。合理的減肥應控制在每月1~2公斤為宜。關鍵是要長期堅持下去才有意義。
適度的體力活動及運動體力活動及運動可以消耗血糖、減少體內脂肪蓄積,增加全身肌肉組織(尤其是骨骼肌)和肝臟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機體內總的代謝功能,不僅是預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而且對控制血糖、血脂、血壓及體重有諸多益處。因此,運動對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綜合風險非常重要。成年人進行體育鍛煉,運動量要循序漸進,從輕度運動開始,逐漸加大運動量,但決不能勉強。這里要強調的是。體力活動或運動要不拘形式,任何引起體力消耗的活動均有健康效應,如散步、上樓梯、多站立等。其中有氧運動對改善機體代謝功能和降低血壓的作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