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證明,高血壓、中風、肝硬化以及癌癥等疾病,都和內臟器官以及血液中的毒素有關,因此排毒也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重視。對于女性來說,排毒不僅僅可以驅除病痛,還有養顏美容的效果。足三里就是一個具備排毒功效的穴位。通過對它的自助按摩能夠起到什么樣的養生保健作用呢?下面就為您一一介紹。
【調節氣血排出毒素】
足三里是陽明經脈胃經上的穴位。胃是六腑的首領,所以足三里對于六腑病癥的調節非常有意義。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的源頭。所以如果經常合理刺激足三里,就可以增強后天的氣血化生,使人氣血充足,那么人體排毒的機制就會變好,自我修復的能力就會提高。身體的元氣充足了,免疫力就會提高,自然就達到了養生保健的目的。
足三里是一個合穴,對于六腑的病癥有明顯的治療作用。這里的“合”不是匯合的意思,而是指人體的五腧穴中的合。人體里面有五類穴位,叫做五腧穴,包括井、滎、輸、經、合。古人用這五個字來形容人經脈當中的氣血就像河水一樣由小到大,由淺到深。古文有記載,說“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所入為合”。就是經脈當中的氣血剛剛涌動出來的時候,會像泉水一樣,出的位置就像井,“井”以此得名。氣血出了體表以后,人體的小溪就開始流動起來。但是這時候水流沒有固定的通道,哪里能走就走哪里,所以這時候說“所溜為滎”。接下來,當水流大了以后,走到一個適合聚集的特殊地勢環境時,就會聚集成為潭水。匯集水量地方就稱“所注為腧”。注的水很多了,它們就會沿著一個固定的通道流淌,變成一條小河,這條小河就是“所行為經”,經就是指經絡。小河最后要變成大河,大河要匯入的江河湖海,所以大的河流是經絡的真正部分。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合穴起始的位置,這些小的河流支脈匯入到大的河流當中去的形成過程,叫做“所入為合”。足三里是這樣的一個合穴,也就是說足陽明胃經的氣血由小開始慢慢變大,匯聚成為一個河流,真正流起來是從足三里開始的。經絡最后匯合成足陽明胃經的一個要點,這個要點就是足三里。
顧名思義,足陽明胃經跟我們脾胃的消化能力、氣血的化生能力有關系。因此保健足三里穴就是保健我們的消化系統,通過后天氣血的旺盛來提高人體自身的修復、排毒和免疫能力。
【調節消化美容養顏】
研究表明,足三里穴能治療消化系統方面的幾乎所有病癥。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在學術期刊刊載的有關針灸的臨床研究文章中,不管是什么疾病,都會涉及到足三里這個穴位。因為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上的合穴,它可以治療足陽明胃經的病癥或者是脾胃的消化病癥,如胃痛、胃脹、腹痛、腹脹、腹瀉、呃逆、惡心嘔吐、膽囊問題等。另外,足三里對于美容也特別有效果。例如,很多女性都為眼袋的問題而發愁。眼袋部位是足陽明胃經起始的第一個穴位。足三里穴作為這條經脈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很自然就可以起到減輕眼袋的作用。
【足三里穴的取穴】
屈膝時,在膝關節的外側可以摸到一個明顯的凹陷,膝關節內側其實也有一個凹陷,內外兩個凹陷像牛的鼻子一樣,所以形象地形容這兩個凹陷為犢鼻。這兩個凹陷向下大概四指的位置,在脛骨的邊上距離外側邊緣大概一個中指的寬度就是足三里穴。
◎按摩方法一:點揉足三里
第一種按摩的方法是點揉法。手指立起來,先點后揉。足三里是在小腿上的穴位,因為小腿承受刺激的能力比較強,而足三里又是一個大穴,所以刺激量一定要大一點。先用力向下按,然后再揉。足三里穴一按就會發酸,要一直按,按到有種酸脹的感覺為止,然后再去揉它。點住揉一分鐘,然后松開,再點住再揉一分鐘。可以按一分鐘,休息一會兒,再按一分鐘,大約按五次,就是五分鐘。一側五分鐘,才能起到對足三里的刺激作用。
按摩方法二:灸足三里
第二種按摩方法是灸足三里。把腿伸直,然后把做好的圓錐狀艾絨放到足三里上,點著了以后,快燒到皮膚的時候把它夾走,再換一個。如果用艾條,就把艾條點著了,熏這個穴位和穴位周圍。
另外,還有兩個手法,一個手法叫做旋轉灸,另一個方法叫做雀啄。旋轉灸是在穴位局部用艾條畫圈的方法。因為艾條始終在移動,就不會燙傷皮膚。雀啄是一會兒遠一會兒近的灸法,這樣也不太容易燙傷皮膚,只要保持熱度,同樣可以起到效果。
不管是用艾絨艾炷,還是旋轉灸或者雀啄,都是以不燙傷皮膚為標準的。根據個人的病情和體質,來決定操作的次數。舉例說,像拇指大的艾炷,一次做三到五壯。艾條的話,一次是六分之一根,這些操作一側的足三里即可。
◎按摩方法三:捋足三里
第三種方法是捋法,適合于要養顏美容的女性朋友。用拇指沿著一個方向一直從上到下捋下來,這個捋的過程中,手要稍微往下用力。從足三里沿著脛骨的外側,從上到下捋。在捋的過程當中,發現哪個地方很疼,不要繞開,而應重點在那個地方加上點揉的方法。捋的方法可以沒有時間和次數的限制,但是一般來講最少得捋十次以上。當然最好能先刺激點揉一下足三里,然后再捋,這樣效果會更好一點。
足三里穴是人體的一個大穴,按摩足三里不但對于治療人體的各種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對于養顏美容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介紹的足三里穴按摩法都非常簡便易行,您可以在平時工作之余,循序漸進地對這個穴位進行按摩,相信一定會有很好的保健養生效果。
作者簡介
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程凱教授系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醫針灸泰斗程莘農教授的嫡孫,“程氏針灸”第三代傳人。
程凱教授倡導“中國式養生”,擅長治療頭痛、失眠、顏面痤瘡、月經不調、肥胖等各種針灸適應癥,尤以中醫針灸養生見長。曾多次受邀在新華社、外交部、保監會等單位做“中國式養生”大型系列講座。出版學術專著和科普著作二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