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壽保險公司曾對100名長壽老人作過調查,結果讓人驚訝:體弱多病者竟占了多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看到,有許多長壽者經常病不離身,藥不離口;而一些身體看似很好,不知生病為何物的人,卻突然一病不起。這種現象看似奇怪,其實一點兒也不怪,其中的奧秘就在于多病者——
身體抗病能力強
體弱多病者在長期抗御疾病的過程中,身體積累了極強的抵抗力和耐受力,能對突如其來的疾病迅速作出反應,很少發生意外。而身體強壯者難得生病,抗病能力差,結果對突發疾病難以招架,導致“病來如山倒”。
醫學家調查發現,體弱多病者大都有一種求健康的本能,這種本能使人產生與疾病頑強斗爭的精神力量。他們長期與病痛打交道,積累了與疾病斗爭的經驗,還會在體內形成—種保護性基因,對疾病能起到一種免疫作用;他們嘗過病痛的滋味,善于珍惜和保養身體,注意預防疾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與之相反,身體素質好的人往往自視“本錢”雄厚,忽略了保健,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機體長期遭受有害因素的侵蝕而沒有發覺,極可能釀成重病而過早去世。
自我保健意識高
渴望健康,呵護身體:與身體強壯者相比,體弱多病的人對健康更加渴望,因此更加珍惜和呵護身體。身體一有不適,馬上求醫問藥。而有些平素健康的人對小病小痛不以為然,一旦有病就發展成不治之癥。我國幾位著名笑星的猝死,就是沉痛的教訓。
健身鍛煉,具有韌性:久病者持之以恒地參加體育鍛煉,對走路、慢跑、氣功一類需要耐力的運動情有獨鐘;他們針對自身體弱多病的實際,選擇簡便易行的防病健身運動,持之以恒,長年堅持;而強壯者往往自恃身體好,很少從事體育鍛煉。
飲食有度,睡眠充足:久病者在飲食上從不放縱,對抽煙、酗酒等不良習慣能夠自我戒除或控制,對暴飲暴食、大魚大肉等避而遠之。他們科學用餐,飲食有節,不像體壯者那樣自恃強壯,毫無顧忌,大吃大喝,任隨“病從口入”。
心理素質相當好
久病者珍惜人生,善待生命。因為有病,“既來之,則安之”。他們采取清心寡欲、寵辱不驚的生活態度,有助于抵御疾病的侵襲。而身體強壯者對生活往往有著特別高的期望值,缺乏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久病者善于精神養生,不爭強好勝,不做力所不及的事,不為無聊的小事生氣,凡事能心平氣和,泰然處之,使能量消耗相對減緩。這種“細水長流”式的能量代謝,必然使生命的期限得以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