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本刊2010年5期《米除濕氣才養生》一文引起了眾多讀者的關注,大家都急于了解更多祛除濕邪的辦法。本期我們除了解讀祛濕之法,還要探討如何堵住入侵人體濕邪的入口。否則,前門祛濕,后門新的濕邪又進來了,白費工夫。
說實話,這次采訪還真有個假公濟私的由頭。一位朋友托我向武國忠醫師詢問自身的一個健康問題。
這位先生身體本來不錯,但中年以后心臟添了些癥狀,總是心悸、心絞痛,后來聽說,游泳對心臟有好處,因為游泳的時候,雙臂運動量較大,能擴張胸腔,增強心肺功能。于是他在健身中心辦了張卡,堅持每周去游泳兩三次,冬天的時候還跟人一起去冬泳。可是,游了大半年,心臟不僅沒見好轉,反而不如以前了。尤其是每次游泳后的一兩天,更加難受。跟我聊起這個問題的時候,他說:“我猜這可能是心臟得到鍛煉后的正常反應,不知什么時候這種反應才能消失。”
濕氣加重心臟負擔
武國忠醫師聽了我的介紹,微笑著搖搖頭,誰說游泳一定對心臟有好處呢?從運動的角度看,游泳能擴張胸部,對心肺有一些用處,但我們不能僅僅看到這一點啊。
游泳的時候,大量的水濕會通過毛孔滲入體內。毛孔是肺在體表的開竅,時刻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當大量的水濕之氣滲入毛孔的時候,肺的工作量就加大了,它要把浸入體內的濕氣轉化成水,并且及時排出體外。所以,我們游泳,游了一兩個小時上岸后,就去廁所小便。游泳是體力活,很累的,游泳當中也沒喝水,這些水從哪兒來?都是從毛孔滲進來的。把水濕之氣慢慢轉化成尿液,人體在游泳的時候做了大量復雜而又艱辛的工作!
但這個工作還不夠,因為,從毛孔到尿道是一段漫長的旅途,水濕能完全排出去么?能保證它在途中沒有滯留么?不能!游泳后,水濕在體內滯留是必然的,所以,游泳增加了體內的濕氣。現代人體內的濕氣本來就多,多數人的心臟問題就是由濕氣引起的,游泳繼續增加濕氣,只能加劇心臟的問題而已。
很多人喜歡游泳運動,尤其是南方人,但不可否認的是,游泳時入侵體內的濕氣,與心臟問題有很大關系,還容易導致一系列風濕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等。雖然有的人喜歡吃辣椒,但很多時候,辣椒的辛辣也無法完全散去這么多的濕氣。
上岸后如何迅速排濕
既然濕氣對心臟和關節都不利,是不是我們要放棄游泳運動呢?
武醫師又笑了,既然這位先生能堅持游泳,說明他喜歡這項運動,怎么能說不游就不游呢?現代人缺乏鍛煉,好不容易有一個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不妨堅持下去。很多人的思維往往停留在一個點上。聽人家說游泳有利于心臟,趕緊游泳,聽人家說游泳不利于心臟又馬上不游,以后再要遇見一個滔滔不絕地講游泳的好處的人,他又如何改變呢?根據這個人的具體情況,讓其稍加調整就可以了。
至于濕氣,可以采用這種應對方式:游完泳上岸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用干毛巾使勁擦身,把全身的皮膚擦紅,最好是用那種半新不舊的毛巾,稍微粗糙一點的,這樣的毛巾對皮膚的刺激性比較大,而且不會擦傷皮膚。(一般人都只是草草地擦干身上的水就穿上衣服了,尤其是冬泳的時候。問題就出在這里。)這么一擦,皮膚發紅發熱,毛孔張開,濕氣就從毛孔排出來了。
如果不這么擦,一上岸毛孔就閉上了,尤其是在冬泳的時候,上岸被冷風一吹,毛孔更是緊閉,濕氣也就少了一個排泄的渠道了。僅僅從尿液排濕氣,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有毛孔和尿液兩個途徑,那就叫內外通透,濕氣就能基本排出體外。身體得到了運動的鍛煉,又沒有濕氣的滯留,會非常舒服。這樣,一來不會增加心肺的負擔,二來能夠預防風濕。而且,在這種內外通透的情況下,人體甚至會排出以往積蓄的濕氣。因為肺主皮毛,在運動后刺激皮膚也就等于是在宣通肺氣;肺腎相通,肺能調通水道,人體因水道不通而積累的濕邪也就趁機找到了出口。
不贊成冬泳
至于冬泳,武醫師表示不贊成的。
這種運動來自西方,西方人的體質容易出現燥熱,所以他們冬天下水游泳,嚴寒的水正好跟他們的體質相應,也消除了他們體內的燥熱,他們就會感覺這種刺激很爽,冬泳因此對他們也有好處。中國人體內沒有多少燥熱,冬天跳下水去游泳,是弊大于利的。實際上,它把疾病送到很多人的身上了。臨床上很多心臟病人、風濕病人,從前有很多都有過冬泳的經歷。可能就是一次冬泳,也能在人身上落下一個終生的病根。
當然,養生和運動總是因人而異的,不是說百分之百。在西方也有體質不適合冬泳的;而在中國,也有體內有燥熱的人,他們適合冬泳。只不過這類人是少數。如果你打心眼兒里酷愛冬泳,覺得冬泳很舒服,那么恭喜你,可能你的體質跟西方人更接近,你比其他中國人更有“跟國際接軌”的權利了,那就冬泳去吧。不過要記住兩點:第一,上岸后還是要用半新不舊的干毛巾把身子擦紅,以排出濕氣;第二,記住這個運動只適合你自己,不要指望能將其推廣給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