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都患上癌癥,或同時發病,或先后發病,其患癌部位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這就是所謂的“夫妻癌”,這是近幾年逐漸被醫學界注意到的一種現象。
不容忽視的5%
【主持人】 有時候真有“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一年前我的大學同學王某被確診為癌癥,我和幾個同學還去醫院看望呢;可是上個月又傳來他的妻子也在體檢時查出癌細胞的消息。這種打擊對任何家庭來講,都是不能承受之重。今天首先請您講講,這種“夫妻癌”現象的發病概率有多少呢?
【何教授】 首先這種現象,不排除偶然性。然后,我們從醫學的觀點出發,夫妻相繼患癌現象,也有一定的規律性,往往可以通過流行病學的相關調查得以明確。
世界衛生組織上海癌癥研究合作中心的一份資料數據統計:上海男性每年死亡人數中,近1/3死于惡性腫瘤;女性每年死亡人數中,近1/4死于惡性腫瘤。而保守地計算:100對死亡夫妻中至少有5對夫妻癌。夫妻癌這個不爭的事實,近年來有增多的趨勢,以60歲以后多見,年紀越大,發病率越高。
禍根在于不良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 何教授,我平時也經常看醫學方面的書,從目前的實驗和大量事實觀察,癌癥是不會傳染的。那么,為什么會產生“夫妻癌”這種現象呢?
【何教授】 是的,可以排除傳染因素。讓我們再看一組調查數據,調查顯示:誘發癌癥的原因中,生活方式占了50%-60%,精神心理、個性因素占20%-30%,環境因素占10%-15%,遺傳和生物學因素占10%-15%,醫療因素占6%-8%。也就是說,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癌癥的主要誘因。
夫妻長期共同在一起生活,同居一個屋檐下,同吃一碟盤中菜,同呼吸一樣的空氣,因為生活方式類同,共同暴露在致癌危險因素下,所以致癌因素往往會以同等的方式危及雙方。比如:丈夫吸煙,妻子就會因被動吸煙而受害;同桌進餐,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同時損害雙方;同居一室,環境致癌因素會有害雙方;幽門螺桿菌感染和乙肝病毒感染,也可能在共同生活中傳播,而這兩種感染與胃癌、肝癌的產生密切相關。
此外,一旦丈夫或妻子得了癌癥,另一方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體力上,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這就會導致免疫功能急劇下降,從而誘發夫妻癌的發生。
同理,家庭缺乏和諧的氛圍,夫妻雙方彼此抱怨,長期生活在緊張焦慮中,也是夫妻癌不可忽視的誘發條件之一。
別把概念絕對化
【主持人】 聽您這么一講,估計有的朋友會害怕了,是不是說夫妻一方得癌,另一方也必然會得癌癥呢?
【何教授】 不是這樣的!剛才的資料也顯示了,癌癥的發生與個體的精神心理、個性因素、客觀的環境因素、遺傳和生物學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不能把生活方式因素絕對化,更不能把“夫妻癌”絕對化。
不過,從另一方面講,預防的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一方有不好的生活習慣,另一方應以良性的方法加以改善,千萬別遷就或視而不見。
【主持人】 請您在生活方式上,給大家提個醒。
【何教授】 預防癌癥要分四步:一是改變認知;二是改變思維方式和慣性的聯想方式;三是尋找宣泄途徑;四是多找朋友交流。
俗話說,少吃一口,多活一日。大家都知道肥胖、煙酒與癌癥有最直接的關系。如果我們在吃上講究一下,就會離病患遠一些。比如大家應該多食粗糧,少食精制糧,少食甜食;控制脂肪攝入,講究適度的優質蛋白攝入;常飲清淡的當年綠茶;上了年紀的人,晚餐尤其要控制;平時盡量少應酬,少喝酒,飲食講究按時、常量、有規律等。
此外,學會釋放壓力是防病很重要的步驟。很多人生癌的內在因素是個性,叫“癌癥性格”,這種人特別抑郁,心情低落,容易慢性疲勞,有較高文化修養,感情細膩,遇事認真,內心追求完美,卻不太善于交往和表達情感。人要學會改變,要認識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有些事難得糊涂反而更好。不做無謂的聯想,有許多事情的后果絕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嚴重,船到橋頭自然直,多結交朋友,及時宣泄郁悶。
夫妻攜手,換種“活法”
【主持人】 如果已經出現了“夫妻癌”,要怎樣應對呢?
【何教授】 如果已是夫妻癌,除了治療手段,雙方的心態就更顯重要了。資料顯示:參加上海市虹口區科學保健康復協會的20多對夫妻癌患者中,90%以上生存期已超過5年。究其原因,他們在患病后都能積極參與該協會的綜合康復活動, 注意運用中醫藥來鞏固療效, 自覺地改變生活習慣,保持良好心態,適當體育鍛煉。戒煙限酒,合理膳食,增加運動,始終保持樂觀心態,他們真的是“換了個活法”。
/何裕民語錄/
●當丈夫生了癌以后,妻子不妨多說幾句“我愛你”;反之亦然。以加倍的夫妻恩愛,幫助病人走出困境。
●我們早就注意到這么一個事實,每次妻子陪丈夫、丈夫陪妻子、子女陪父母來求診的腫瘤患者,家屬傾注了全部愛心的腫瘤患者,其治療效果要較初次陪來以后就自行求診的,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