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要使融資融券發揮其應有作用,現行機制還需進一步理順,試點券商范圍的擴大,轉融通公司何時成立、如何運轉等問題亟待解決
《財經》記者 王曉璐
市場期待四年之久的融資融券交易于3月31日正式開閘,A股市場20年的“單邊市”時代宣告終結。
出于對業務風險以及交易成本偏高的考慮,融資融券業務啟動首日,市場交投清淡。數據顯示,首日交易中,滬深交易所合計融資買入655.09萬元,當日融資余額為649.56萬元;融券僅賣出7100股,當日融券余量9.5萬元。
處于試點階段的融資融券交易,價格發現和開啟做空機制的功能并不顯著。一位長期從事資本市場研究的人士表示,現在需要探討的是如何保證融資融券業務平穩運行,擇機擴大業務規模,并堅持市場化發展方向。
融資融券業務是指證券公司向客戶出借資金供其買入證券、出借證券供其賣出的經營活動。融資融券被普遍認為有利于提升證券市場活躍性,促進股票的合理定價,有利于完善資本市場的功能,豐富投資者的交易策略。
上述人士指出,要使融資融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現行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理順。試點券商范圍的擴大,轉融通公司何時成立、如何運轉等問題亟待解決。
試點交易謹慎
3月30日,滬深交易所正式向包括國泰君安、國信證券、中信證券(600030.SH)等在內的6家試點券商發出通知,將于次日起接受券商的融資融券交易申報,這意味著經過四年準備的融資融券交易正式進入市場操作階段。
根據4月1日滬深交易所公布的首日交易數據,滬深兩市融資融券總交易量為659.06萬元,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貢獻584.9萬元;深圳證券交易所共成交74.17萬元。
據《財經》記者對多家試點券商的采訪獲悉,融資融券首日交易,每家券商參與該業務的客戶不超過十人,交易金額由幾十萬元到100多萬元不等。
“有一個客戶當天就融資買入了100股,并在第二天就歸還了融入資金,目前客戶‘嘗鮮’心態較為普遍?!焙MㄗC券一位內部人士介紹。
除了對新業務缺乏了解和對業務風險的警惕,交易成本偏高也是新業務首日交易不活躍的原因。
根據6家券商公布的試點方案,融資利率均為7.86%,融券費率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為7.86%,其他券商為9.86%。此即意味著,客戶的投資標的漲跌達到一定幅度后才會有盈利空間。
“融資融券的成本偏高,沒有十足的把握,客戶是不愿意交易的?!鼻笆鰢┚驳娜耸恐赋?。
試點初期融資融券交易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融資買入額遠超當日融券余額,使得融資融券開啟做空機制的功能難有表現。這與試點券商自有資金和自有證券配比過高不無關系。
以光大證券為例,截至2009年12月31日,該公司自有資金138.75億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僅為5.27億元。
根據國泰君安統計,目前各券商確定的融券標的證券范圍與滬深交易所公布的90只標的證券基本相同,但即便是6家試點券商中可交易標的證券最多的中信證券,也不過只提供標的證券19只。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宋成指出,由于現階段融券業務是用券商的自有證券來做,自營部門考慮到風險因素,不可能持有很大的股票頭寸。只有等股指期貨推出后,券商可以用股指期貨對沖掉風險后,擴大持有自有證券的規模,屆時,券商可供融出的證券才會比較多。
此外,試點券商對客戶的授信額度也不盡相同。審慎者如國泰君安,對單個客戶的授信額度不超過100萬元;國信證券對單個客戶的授信額度最高限制為1000萬元;而中信證券于3月30日給江蘇瑞華投資公司提供3800萬元授信額度,后者為一家私募基金。
多位券商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試點初期,授信額度基本已超出了客戶的實際需求,不少客戶簽訂協議是為了等待融資融券交易活躍后再進行交易。
“逐步推開”在即
隨著融資融券交易的正式啟動,按照中國證監會“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思路,擴大試點范圍被提上日程。
此前,共有11家券商參與了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的籌備工作。據證監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申銀萬國、東方證券、招商證券(600999.SH)、華泰證券(601688.SH)和銀河證券5家券商因信息安全事故,凈資本不達標,高管人員不到位,及自有資金比例偏低等原因落選。
不過,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若融資融券試點運行正常,將分期分批擴大試點范圍。屆時,其他5家證券公司若符合試點條件,證監會將把它們直接作為第二批試點證券公司,核準其申請。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高管稱,目前由于試點券商家數較少,融資融券的交易量偏低,業務保持在高度監控下開展,試點可能不能全面反映問題,因此,待時機成熟后,需要在首批試點的基礎上擴大試點券商范圍。
該人士介紹,5月份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間窗口,試點運行一個月后,券商、“兩所一司”(滬深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和證監會可以就4月交易運行情況進行總結,而未獲首批試點資格的5家券商仍在進行各項測試和檢查。
坊間傳言,第二批試點券商共有6家至10家。有業內人士推測,由于僅有11家券商參與了多次全網測試、接受了地方監管部門的現場檢查和證券業協會組織的專業評審,這些工作開展需要較長時間,第二批試點券商名額可能僅限于未獲首批試點資格的5家券商。
現階段,即便在首批6家試點券商中,能夠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營業部也僅為40家至50家。上海一家試點券商融資融券部門負責人稱,“逐步推開”可以用擴大已有試點資格券商的試點營業部規模的方式進行。
目前,滬深交易所用波動幅度小的藍籌股做標的證券,便于券商和投資者管理風險。而ETF產品未被納入標的證券的范圍內,主要是由于技術原因。
前述上海券商人士稱,標的證券范圍的擴大可能需要等融資融券業務全面鋪開后。
市場化程度不夠
A股市場作為一個新興加轉軌的特殊市場,如何讓市場機制發揮更大作用一直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同樣適用于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
有資深研究人士提出,融資融券交易的息費率不夠市場化。融券的風險比融資風險高,但融券的費率卻比融資的利率高,利率的確定沒有反映市場對風險的評估。該人士并稱,現在融資融券的息費率是“一刀切”,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和資信狀況一般的客戶沒有區別。在將來融資融券業務推開后,監管部門可制定一個最低標準,在利率確定上給券商一定的自主權,這樣有利于吸引優質客戶參與到融資融券交易中。
從對券商可提供交易的標的證券的統計可以看出,用券商自有證券開展融券業務,使得券商和客戶間存在天然的利益沖突。在券商和客戶同時看空一只股票時,券商可以選擇不提供該只股票融券交易,選擇先行出售這只股票。
盡管目前券商都是使用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進行融券交易,自營部門和融資融券部門有嚴格的防火墻制度,但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和交易性的金融資產,其權益歸根結底仍屬券商。
目前部分試點券商采取限制自營部門交易其融出證券的方法來杜絕利益輸送的可能,但自營部門在信息隔離的情況下,是否有權利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交易值得探討。
“把信息隔離制度理解為利益隔離制度,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券商自營部門的行動,需要監管部門明晰信息隔離制度,監管者可以要求自營部門采用留痕操作等方法實現真正的信息隔離。”一家大型機構的投資總監表示。
2008年6月1日實施的《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中明確,中國將設立證券金融公司,開展融資融券轉融通業務。此為集中式模式。而部分歐美國家采用的由銀行、券商主導的分散式融資融券模式,更偏向市場化。
上海一位券商研究部人士稱,成立證券金融公司可讓融券的標的物更集中,但同時風險也都集中到一個公司,如何管理風險將考驗公司管理者的智慧。目前,國際上融資融券業務的集中化趨勢,是通過市場競爭完成的,而不是通過行政集中。即便成立證券金融公司也應盡可能用市場化的手段,這樣能保證融資融券市場持續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