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電影營銷價值及院線投資論壇”在京舉行
發行是一個點,營銷則是一條線,它貫穿于整個電影運作流程的方方面面” 近日,在國內首屆“中國電影營銷價值及院線投資論壇”上,中影電影營銷公司總經理蔣德富如此形容電影營銷的重要性。
一塊錢與三塊錢的生意經
“在美國,每一塊錢的票房能夠產出3.7塊的附加收益,而在目前的國內,每一塊錢的票房卻只有不到7毛錢的附加收益。如何用原來的那一塊錢,再多賺出三元錢?這正是目前電影營銷的核心問題。”蔣德富認為,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在于“電影的整合營銷”,即針對同一客戶在線上的廣告植入、廣告貼片,線下的活動冠名、廣告短片等等一系列的打包宣傳。“這樣可以使營銷滲透到電影的各個環節。”優揚傳媒CEO胡宗言對此舉例說明:“去年7月15日啟動了《喜洋洋與灰太狼3》的招商,到8月初招商金額就達到1000萬元。我相信只有整合了各種營銷模式,電影營銷的這塊蛋糕才能越做越大。”
除了整合營銷,時光網副總裁向明認為,進一步保護知識產權也是提升電影營銷價值的重要方面。“只有控制盜版,特別是對電影衍生品的盜版,如網絡、書籍、形象版權等,電影營銷才能真正賺到錢。”對此,胡宗言也表示贊同:“植入廣告和貼片廣告過多,會使觀眾產生反感,也會影響電影品質。但版權不同,可以長期并多領域開發收益,極具增值空間。而且這種授權營銷在宣傳產品的同時也宣傳了電影。”
蔣德富在會上透露,中影集團目前正準備啟動“中國電影的家庭網絡院線”。此項目一是為不能走進實體院線的電影尋找一個出路,二是為已經上線的電影挽回流失的觀眾。對于其運行模式,蔣德富表示,“相當于付費的網絡電影。我們會于影片上映三周前在網絡院線上線,但也會考慮對于影院電影的保護。”
規矩未立,何談方圓
當下熱映的《唐山大地震》長達20多分鐘映前廣告以及之前《杜拉拉升職記》中名目繁多的植入廣告引發業內外的廣泛爭議。而廣告代理商們的無序競爭,甚至是相互傾軋,是制約電影營銷市場發展的最大瓶頸。為此蔣德富在會上不禁疾呼:“無規矩不成方圓,電影營銷市場亟需規范!”
“可以用‘混戰’來形容現在的電影貼片廣告代理公司,他們不僅互相殺價,甚至會惡語中傷。”蔣德富不無擔憂地說,“這樣不止會傷害到客戶,也會形成惡性競爭。”對于如何改變此種現狀,蔣德富認為應該建立一種良性有效的行業機制來規范電影營銷市場。比如對貼片廣告的時長要制定一個標準,而植入廣告的水準則需進一步提高。“不能影響影片質量,變成在廣告中插播電影。”為此,中影集團專門研發了“影視劇植入廣告分析系統”,以提高植入廣告的科學性。
此外,廠商與制片方溝通不足,也是制約電影營銷發展的重要因素。“電影廣告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信息不對稱,片方的很多的數據客戶都不知道。這樣會使客戶對于廣告的價值認識不清,無法推動市場良性發展。”胡宗言說。
落腳在終端
電影最終的消費場所在影院,無論是貼片廣告還是植入廣告,都將在影院呈現給觀眾,使觀眾獲得對于商品的認知,并進一步催發其消費行為。因此,如何針對終端市場的特點將營銷效果最大化,成為了所有與會人員最關注的話題。
“首先,根據影片內容的不同,我們會有差別地投放映前廣告。”星美國際副總裁袁鑫表示“比如《喜洋洋與灰太狼》的包場廣告主要針對兒童。另外,影院的主流消費人群大多是中高收入的白領,所以一般會投放一些高檔產品的廣告。”談及映前廣告過長的現象,袁鑫認為:“星美國際影院規定包場廣告的時間為10分鐘。但我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整個電影終端市場的共同規范。”
萬達院線營銷中心市場部總經理李巍女士認為,關鍵在于豐富電影終端市場的營銷方式:“以往的電影營銷大多以活動為載體,過于單向和表面。作為院線,最大的優勢就是龐大的觀影人群,可以此為資源,以網絡、手機、平媒、電視等為媒介,通過博客、論壇、軟文等方式進行營銷。此外,與通信行業和金融行業的合作也能極大拓展營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