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報道民生新聞是媒體的社會責任。廣播電臺對民生新聞的報道,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在節目設置上關注民生話題,強化服務意識;節目選題上貼近生活,利用故事化、情節化手法,達到易懂易聽,并強化對問題的解決;最大限度地滿足聽眾對政策的了解和知識的渴求。這樣拉近與聽眾距離,體現媒體的服務性和監督職能。
關鍵詞:“三貼近”;民生新聞;強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21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10-0067-02
近年來,隨著“三貼近”原則的逐步深入,民生新聞這一為百姓服務的新聞報道形式更多地注入節目或版面中。以西安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為例,該臺在節目設置上大膽改革創新,從百姓關注的內容入手,反映百姓生活的熱點、難點和亮點,受到聽眾的普遍關注,頻道收聽率在全省幾十家廣播電臺排名中,始終占據第五名以上的位置,成為全臺新亮點。
一、傳播民生新聞,注重節目設置,強化服務意識
西安電臺近年來從新聞臺中分出新聞廣播和新聞中心兩個機構,新聞廣播的定位是,以正確輿論導向為原則,以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和貼近生活為追求目標,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方位、深層次地宣傳報道西安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節目設置上,體現民生和百姓生活,兩年來,先后設置了以轉變機關作風、為群眾辦實事、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的《行風在線》節目;感受警察多彩人生、共建百姓平安家園的《警法時空》節目;面向城鄉、服務三農的《都市新農村》節目;關注百姓生活、空中情感交流的《家庭港灣》節目;傳授消費知識、為群眾消費服務的《張林談家電》熱線參與節目以及普法宣傳的《現在開講》節目等,這些節目在題材選擇上,圍繞發生在百姓身邊、為廣大群眾熟悉的大小事件進行分析解讀,為廣大聽眾喜聞樂聽,取得了較好的收聽效果。以《行風在線》節目為例,這是新聞廣播與西安市政府糾風辦聯合開辦的一檔大輿論監督類熱線直播節目,以”傾聽市民心聲,接受群眾監督;加強行風建設,構建和諧西安”為宗旨,搭建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溝通的橋梁。節目內容涵蓋了市政府經濟、科教、文化、執法、服務等主要機構和部門、主要行業和領域的行風、政風建設情況,涉及百姓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節目通過相關部門負責人走進直播室與聽眾面對面交流,使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了及時解決。目前,《行風在線》節目每年接受群眾投拆與咨詢達2000多件,辦結率達95%以上,深受聽眾的歡迎與喜愛。節目先后獲得全市紀檢監督宣傳工作專項獎等多個獎項。
二、選題貼近生活,報道故事化、情節化
隨著市場競爭的愈加激烈,贏得聽眾、抓住聽眾是媒體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西安電臺新聞廣播在一小時的主持人版塊節目中,將大版塊分解做細,選取不同主題、不同亮點逐步展開,增強可聽性。比如《警法時空》節目,分解為多個版塊,其中“優秀民警在社區”講述社區警察為居民服務、保社區一方平安的故事;“玉萍說戶口”以西安市公安局有著三十年戶籍工作經驗的戶籍專家魏玉萍同志為主,邀請市公安局戶政工作團隊走進直播室,為廣大聽眾宣傳戶籍政策,解答戶口問題。在《都市新農村》節目中,安排了“魅力西安,多彩農業”專題,介紹西安市區縣開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的作法;“創業故事”專題介紹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創業經驗;“新農村大百科”專題,邀請農科專家在應時季節傳授防病、治病、栽植、養植知識。這些內容的選擇,均是百姓關心的,有些事就發生在百姓身邊,解答的問題也是百姓最為關注的問題。臺里還通過抓節目質量,保障節目選題貼近群眾生活,每月開展一次月聽評活動,由臺領導和本節目的主持人一起抽取上月一檔節目進行聽評,打分,重點研究選題情況,指出問題,提出整改要求。這樣制度化的建設,使主持人對每期節目都認真策劃,確保一小時節目有較強的可聽性。
三、傳播民生新聞,體現對熱點問題的關注,對百姓生活的關心
如年底農民工討薪、中小學開學之際收費、奧數班應不應該被取締、農村村務公開等問題,都體現了某一時期社會的熱點。為了及時抓住熱點,服務聽眾,《行風在線》節目及時邀請相關職能部門走進直播室,通過接聽熱線電話,及時了解問題,解答問題,使聽眾熟知政府近期中心工作和新出臺的相關政策。對于一些典型問題,也要站在聽眾的立場上,從生活實際出發設置話題和展開節目。如法制宣傳節目《現在開講》,選取了高樓墜物傷人誰來管、幫助朋友開車意外身亡誰負責、租賃舞臺辦活動扭傷腳趾誰負責等發生在群眾身邊的案件,讓聽眾通過熱線討論參與,法律專家現場解讀,使法律知識得到普及,體現了良好的服務性。
四、民生新聞滿足聽眾對政策的了解,對知識的渴求
為了全力發揮廣播電臺互動、參與、快捷的特點,西安電臺新聞廣播走向社會,利用社會資源和專家的力量,對群眾關心的一些政策、知識進行咨詢和傳授。比如,為了做好服務“三農”的報道,《都市新農村》節目與西安市人事局合作,近年來邀請西安市100多名農業專家不定期坐客直播室,針對不同時令、不同季節的農作物生產情況現場診脈,解決了許多農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由于利用廣播廣泛普及了農業知識,在西安市培養了一批農民致富帶頭人,為推進“振興農村人才計劃”做出了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這一作法,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喜愛,在“2009全國農業專家會議上”,國家人勞部及各省市參會代表們也對此給予充分肯定和贊揚。
五、做好民生新聞的一點體會
做好民生新聞,使媒體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事新聞工作幾十年來,深深體會到廣播電臺作為大眾媒體,新聞報道和話題設置必須充分反映廣大聽眾的愿望和要求,為他們所思所想鼓與呼,如果離開聽眾,自彈自唱,必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民生新聞立足民生,應注重問題最終解決和為廣大群眾排憂解難。有一些看法認為對社會不良現象進行曝光就是民生新聞,這種認識有失偏頗。我們說,民生新聞不僅反映社會問題,還應報道如何解決問題,要起到鼓勁、打氣的作用。西安電臺在接到問題反映后,編輯、記者及時與相關職能部門取得聯系,連續追蹤,直到問題最終解決,問題解決后及時在節目中做回復,力圖做到件件有結果,期期有回音。這樣大大提高了媒體的信任度,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較好地體現了新聞媒體的監督和服務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