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是“另類”央企的典型代表,是城市夢想的踐行者。
從深圳灣畔一片荒野灘涂中起步的華僑城集團,一路跨越艱難曲折,用25年的時間造就了一座現代化國際海濱城區,并成為亞洲唯一躋身世界旅游集團八強的中央企業。總資產突破600億元,累計接待游客1.6億人次。
產業引領
11月11日晚,華僑城洲際大酒店內高朋滿座,其樂融融。老、中、青三代華僑城人及社會各界數百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華僑城集團成立25周年。
當晚,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王勇、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司長李小磊等國家各部委主要領導到會祝賀。王勇主任還興致勃勃地為華僑城切下了“生日蛋糕”。
慶典晚會上,華僑城集團總經理任克雷在致辭中回顧了企業的成長。他說:“華僑城的今天是深圳特區發展的縮影,是在改革開放中誕生的千千萬萬個中國企業的縮影,是偉大的時代,造就了華僑城的精彩!”
1989年,華僑城第一個旅游項目“錦繡中華”正式開業,開業當年接待游客超過300萬人次,9個月便收回投資,創造了中國旅游業的神話。錦繡中華之后,全國2000多座主題公園“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中國現代主題公園產業逐漸形成。
1998年,經過3年精心醞釀的深圳歡樂谷建成開放,標志著華僑城旅游實現了從靜態景觀主題公園到參與體驗型現代主題公園的大躍進。
歡樂谷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的瘋狂追捧,因此也催生了華僑城陸續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漢等地建造“歡樂谷”,形成了中國第一個連鎖主題公園品牌。
隨著全國歡樂谷主題公園的先后開業,歡樂谷連鎖經營的實現,華僑城旅游入園人數實現了梯形增長。從2003年的年均700萬人次到2006年北京歡樂谷開業后的近1000萬人次,華僑城用了3年的時間;從2006年到2007年深圳東部華僑城的開業,華僑城只用了1年的時間實現了前3年的增長額。
進入新世紀后,華僑城又開始探索生態型主題公園。2007年,集華僑城綠色開發、生態環保理念與經驗之大成的深圳東部華僑城試營業,成為國內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
持續不斷的升級,為華僑城的旅游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的競爭力,也不斷刺激與促生了中國新的旅游市場。
2011年,華僑城最新一代旅游產品、世界首座建在城市中心的濕地公園——歡樂海岸項目即將開業。
從開中國主題公園之先河建設錦繡中華開始,到打造中國第一個主題公園連鎖品牌歡樂谷,開發國內首家生態旅游示范區東部華僑城,探索新一代都市娛樂目的地歡樂海岸,華僑城一次次創新著中國旅游文化的新模式。
文化創想
如果說華僑城能夠成為中國旅游第一品牌,那么這和華僑城擁有相匹配的開發創新能力是緊密相連的。
華僑城有自己的旅游學院,培養研究生和本科生,有策劃主題公園的旅游研究院,有培養各層級旅游管理者的旅游講習所,有兩個美術館(其中一個是國家級),還有一個很大的創意文化園。
華僑城的創新體現在產品創新。從錦繡中華到民俗文化村,到世界之窗,到歡樂谷,再到今天設施配套、功能齊全、內涵豐富的旅游城,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發展過程。源于創新思想,華僑城主題公園產品實現了不斷地升級轉變。
華僑城的創新體現在商業模式創新。除了在旅游產品上的垂直深耕外,華僑城積極通過“旅游+文化”、“旅游+酒店”、“旅游+演藝”、“旅游+地產”“主題公園連鎖”等創新商業模式,積極拓展旅游產業的橫向發展空間,在國內創造出中國第一個大型旅游文化晚會、第一個主題酒店、第一個主題公園產業群等。
華僑城的創新還體現在管理創新。1994年,當大多數國人還視行政機關為“鐵飯碗”時,華僑城集團總經理任克雷卻果斷打破“鐵飯碗”,將華僑城徹底改制成了一個純粹的企業。完成改制后,華僑城又用兩年時間前瞻性地完成了產業結構調整,“關停并轉”100多家企業,突出了旅游、房地產和消費電子三大產業。
在華僑城集團,有一種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叫“創想文化”。
他們是國內首個將“創想”寫入了企業使命與品牌定位的企業,是國內首個設立了“首席文化官”的企業,是國內首個設立“創想獎”并將“創想指數”列入年終考評的企業……
“華僑城內部既有鼓勵創想的企業文化,又為創想提供了各種機制與組織保障,想不創新都難。”華僑城集團總部某員工評價道。
勇擔責任
任克雷在總結華僑城模式時認為,每個做企業的人,在跟城市發展、社會責任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會用更高的視野去看問題。
25年來,華僑城在大力推進產業化進程的同時,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強烈的文化使命感。
踐行低碳環保。25年來,隨著企業的高速發展,華僑城堅持低碳環保理念,并借由各主營業務板塊以及遍布各地的重點項目,整合25年來在低碳環保領域積攢的豐富經驗和獨特優勢,在更廣的范圍內拓展和推廣,帶動全民踐行生態環保的熱情。
熱心公益事業。多年來,華僑城投資創辦了何香凝美術館、華夏藝術中心和OCT當代藝術中心,引入深圳雕塑展、城市建筑雙年展等大型藝術展覽,每周開展免費藝術講座,為營造城市文化氛圍,提高城市藝術品位做出了巨大貢獻。
積極扶貧濟困。華僑城從創業起始,便開展各種公益捐獻活動100多次,面對汶川地震、臺灣颶風、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華僑城總是第一時間開展捐款賑災。2004年以來,華僑城定點幫扶貴州黔東南州,積極探索開創新型扶貧模式。華僑城康佳投資數千萬元在京九線和延安開展系列科技扶貧活動,并建設康佳希望小學16所……在25年的發展歷程中,雖然企業也曾面臨數次重大挫折和困境,但華僑城始終堅持誠實守信,勇于擔當,用百倍的信心與驕人的成績回饋社會。
“25年,離‘百年老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展望未來,任重道遠。”任克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