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明,男,中共黨員,1954年9月生于延安,陜西省米脂縣人。自幼延安上學,系延安中學高73級學生,1973年底插隊于延安市河莊坪公社楊家灣村,1977年底考入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元月畢業分配于中共延安地委辦公室,后調入延安地區群眾藝術館從事文學創作輔導工作,并編辦《延安文藝》雜志;1986年6月調入延安地區文化局(現延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至今,現任延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調研員。
《村委主任》雜志自2009年7月創刊以來已整整一年。從辦刊宗旨和所設欄目來看,主旨明確,內容豐富,所有欄目和內容緊緊圍繞村官創業所需,從“高層聲音”、“致富天地”、“服務熱線”等方面入手,力圖為包括大學生村官在內的基層一線村官們提供強大的政策、科技和市場信息支持;通過“治村方略”、“共同關注”、“名村之路”、“各地傳真”等欄目,為村官們提供工作范例和工作參考;在“觀察與思考”、“輿論監督”等欄目中,提示村官們要注重調查研究、潔身為民;刊物不僅指導村官們開展工作,更是通過“村官風采”、“村官感言”等欄目,一展他們的宏圖大志和治村富民經驗,給村官們提供了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和藍本。每一期充滿親情的“本刊視點”導讀,可以讓村官們讀有所親、讀有所近、讀有所感、讀有所獲。該刊為村官所想、為村官所急、為村官所為的辦刊理念,的確難能可貴。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專門為村官們服務的公開發行紙媒平臺,《村委主任》也的確奉獻出了自己的諸多親情和大量心血。《村委主任》的辦刊人在默默地為村官們完成光榮使命而加油、鼓勁、出力,同時也實現著自身的社會價值。
當然,《村委主任》才剛剛起步,任重而道遠,的確還有許多工作需要進一步做好,刊物的許多欄目和內容還需要進一步豐富,版面編排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刊物的對外宣傳和發行方式還有待于進一步改進。為此,竊以為:
一、進一步研究村官所需,為他們提供有效的“帶村、治村、富村”智力支持。村官最需要黨和政府對建設新農村的一些最新、最具體的政策取向和發展規劃以及已運作成功的典型范例,想聽聽高層領導和專家怎么要求、怎么講,想看到別處的同行是怎樣帶領全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之路、怎樣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想在學習和借鑒中提高自己,以推動本村的新農村建設能有一個較大的進步。要力爭每期都能在刊物上看到高層領導或專家的專論專稿,以彰顯出其刊物的指導性來。
二、加大對地方知名村、典型村村官實績的調研力度,重點展示其有參考借鑒價值的新策劃、新做法、新成效。鼓勵本刊的所有工作人員、信息員、觀察員、宣傳發行人員,其調研活動走到哪里,就把《村委主任》的宣傳發行工作延伸到那里、把村官的新形象擴展到那里、把村官的創業事跡播灑到那里。通過擴大《村委主任》的傳播面,來擴大《村委主任》的影響力,以其影響力,來帶動刊物不斷向更廣闊的區域延伸。刊物要力爭每期都有數篇反映村官獨特的創業、治村、富民新觀念、新經驗;刊物還可開辟村官書畫欄目,刊登其精彩的文藝作品,增加其娛樂性,以凸顯《村委主任》的實用性。
三、結合農村管理、農業生產和科技需求,向村官提供有關法制援助、民事調解咨詢、農林作物管理信息和多種病蟲疫害防治辦法。刊物要力爭每期都能看到數篇有關專家幫助解決農村具體實際問題的良方妙法。甚至可以針對某一時節、某種作物或某家禽魚畜的養殖實際,組織有關專家定點講座或指導,真正顯示出《村委主任》獨到的服務性。
四、立足本地,向知名度高、有影響力的區域擴展。首先依靠主管部門協調省組織、宣傳、農業、文化、新聞出版、團委、婦聯、新農辦、民政等部門,爭取宣傳政策,通過有關渠道,讓基層能看到《村委主任》,爭取刊物在本地大面積覆蓋。在此基礎上爭取有關部門在支持新農村建設方面的投入,進一步擴大本刊的輻射力。如爭取《村委主任》進入省及全國的“農家書屋”“國家采購目錄”等項目。刊物還可以選擇一些影響力大、知名度高的地方,加大宣傳投入,贈刊到位,而后與其地方有關方面共同舉辦《村委主任》征求意見座談會,以此形式不斷增加《村委主任》在該區域乃至全國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如利用人脈關系在大寨村、革命圣地延安、小崗村等地舉辦《村委主任》征求意見座談會。
五、借助地方有影響力的部門、單位、企業或品牌,聯袂搞一些針對新農村建設方面的較大活動,以擴大《村委主任》的影響效應。應充分利用《村委主任》的顧問、專家、觀察員、撰稿人、村官通迅員、各地運營中心隊伍優勢,積極協調地方組織、宣傳、農業、文化、新聞出版、團委、婦聯、新農辦、民政等部門或知名企業品牌,圍繞新農村建設開展文化、科技、農保、農林牧副實用技術下鄉服務活動,讓《村委主任》走進千家萬戶。如“老陳醋”文化下鄉活動、“老白汾”科技扶貧活動、××節走訪慰問村官活動等。
六、讓《村委主任》走進高校。向高校應屆畢業生宣傳國家選聘大學生村官的有關政策和重大意義,以及具有村官經歷者對自己將來事業發展的重要影響,讓他們通過《村委主任》看到自己的發展前途和人生價值,以爭取更多的高校應屆畢業生能認識到:當大學生村官、接受農村實踐鍛煉,對人生發展的可觀收益,從而選擇大學生村官之路。
七、制定、利用“重獎政策”擴大《村委主任》的宣傳發行隊伍,爭取刊物的規模效益。《村委主任》有其獨具的各種人脈資源和社會公信度。要依托市場搞經營,還應在經營策略上發揮其人脈資源和社會公信度的優勢,制定有關促銷“重獎政策”,利用“重獎政策”杠桿,推動宣傳發行工作上規模并穩步發展。如此,《村委主任》走向全國的可能就會較快變為現實,其規模效應必將聯動成千上萬的村官,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中國社會全面進步的偉大征程中,做出歷史性的貢獻。
愿《村委主任》功蓋社會,譽滿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