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10年6月22日再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修訂草案)。
修訂草案拓寬了接受村民舉報的渠道
修訂草案進一步明確了有關機關對破壞村委會選舉行為調查處理的職責。草案規定:“村民有權向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舉報,由鄉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負責調查并依法處理。”
修訂草案增加了限定村民選舉受托人范圍的規定
在村民委員會選舉中,目前各地普遍規定村民可以書面委托投票。但有的地方提出,委托投票雖然可以提高參選率,但實踐中容易引發拉票、賄選等問題,建議取消委托投票,實行嚴格的一人一票,或者對委托投票作出限制,只限于同一戶口內的家庭成員或近親屬之間。
一些常委會委員、部門和地方提出,針對實踐中委托投票出現的問題,為保證受托人根據委托人的意愿進行投票,應當對受托人的范圍加以限定。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同內務司法委員會、國務院法制辦、民政部研究,建議在此次審議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修訂草案中增加規定:“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選舉期間外出不能參加投票的,可以書面委托同一家庭戶口內其他成員代為投票。”
修訂草案對村委會成員候選人提出適當要求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就修訂草案的有關問題進行調研時,各地普遍認為,村委會成員尤其是村委主任,在村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較大,實行海選對候選人把握不準,實踐中就容易出現被判過刑的人、違反計劃生育的人、品行惡劣的人以及年齡偏大的人被選為村委主任的現象。各地建議增加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資格條件,比如,對年齡規定一定的上限,對政治思想、道德品行、文化水平提出一定的要求,特別是不能有刑事犯罪記錄。
一些常委會委員、部門和地方提出,為做好提名候選人的引導工作,應當對村委會組成人員候選人條件提出適當要求。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同內務司法委員會、國務院法制辦、民政部研究,建議增加規定:“村民提名候選人,應當從全體村民利益出發,推薦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熱心公益的村民為候選人。”
修訂草案明確村委會成員補選程序
一些常委會委員提出,補選是個別村委會成員出缺后進行的選舉,應當從我國農村的實際出發,簡化出缺補選的程序。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同內務司法委員會、國務院法制辦、民政部研究,對此作出規定:“村民委員會成員出缺,可以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補選,由村民選舉委員會主持。補選程序參照相關規定辦理。補選的村民委員會成員的任期到本屆村民委員會任期屆滿時止。”
村委會成員連續兩次被評議不稱職將終止職務
針對修訂草案此前對村民委員會成員被評議不稱職處理的相關規定,一些常委會委員、部門、地方和公眾提出,應當進一步暢通民主評議不稱職的村委會成員的退出機制。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同內務司法委員會、國務院法制辦、民政部研究,建議將修訂草案相關條款規定中“村委會成員連續兩次被評議不稱職的,應當主動辭職;拒不辭職的,應當啟動罷免程序”的規定,修改為“其職務終止”。
修訂草案擬加強鄉鎮政府對村規民約的指導監督
針對修訂草案此前對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所作的規定,一些常委會委員、部門和地方提出,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存在違反法律、法規,侵害村民利益的情況,應當加強鄉鎮政府對村規民約的指導監督。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同內務司法委員會、國務院法制辦、民政部研究,建議增加相關條款規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違反相關規定的,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責令改正。”
修訂草案未定村委會和集體經濟組織關系
據農業部介紹,全國有約60%的行政村的村委會和村集體經濟組織是合一的,有近40%的行政村另有村集體經濟組織。
修訂草案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如土地承包經營方案、宅基地使用方案等,應當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村民會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
農業部提出,村委會、村集體經濟組織是兩個不同性質的組織,屬于土地承包經營方案、宅基地使用方案等事務,應當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討論決定。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這個問題涉及的情況比較復雜,各地做法也有差異,擬在進一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意見。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