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conomist 2010年7月
把錢亮出來
為了順利復蘇,公司必須停止囤積現金。
近來,私人部門儲蓄的增加大多來自企業而非消費者。這是由于在富裕國家的許多部門,利潤開始超出公司運營所需,于是公司將多余的資金儲備起來。若公司繼續小心謹慎地囤積資金,那么,復蘇前景堪憂。整個經濟將會陷入一種奇怪的結構,即以公司的盈余支付政府財政赤字,經濟將呈粘滯狀態。而如果公司松開錢包口袋,雇用工人,進行投資,那政府就可以削減其債務了。
目前,各國公司儲蓄的情況不盡相同。英國企業可算是最大的儲戶,去年英國企業凈資金盈余占GDP的8%——大多數來自非銀行公司,而相應的英國財政赤字為11%。去年美國公司盈余為0.8%(占GDP百分比),如果計入外資子公司的留存盈余,該數字將更大。歐元區公司儲蓄率也顯著上升:2008年仍有占GDP達4%的缺口,而到了2009年缺口就消失了——這一改變主要來自法國和西班牙公司對支出的大幅削減。
一般而言,公司應該增加支出,幫助復蘇。畢竟公司一直都只是儲蓄的臨時中轉站,而非儲蓄的源泉。樂觀者指出,隨著利率下降,美國公司會把儲蓄用于更加有利可圖的地方。但企業可能并不覺得現在是購置新設備、增加庫存和雇員的時候,因為美國公司還面臨著巨大的債務。
在消費前景陰云籠罩的時刻,沒有幾家公司會信心十足地擴大產能。因此,公司寧可坐擁現金,也不愿意投資未來。但是,進一步累積盈余看起來也沒什么吸引力了。商業投資占GDP的比例從未如此之低,這使得企業面臨風險:他們的資本存量太低,哪怕市場需求微微提升,可能都無法提供足夠產品。綜合目前的情況,最可能的結果是:隨著公司不斷地平衡投資不足和現金不足,企業支出緩慢恢復。如果銀行資金仍舊干涸,那么公司可能自己尋找出路。譬如西門子(Siemens)稱其將申請銀行執照,如此便可運營現金儲備,借款給顧客。
BusinessWeek2010年7月
通用竟比福特值錢?
通用汽車(GM)脫離破產保護僅一年,但這家汽車制造商的價值卻已經高于眾多對手甚至目前業內的寵兒——福特汽車(Ford)。確實,GM的利潤只有Ford的四分之一,而且,由于GM準備進行首次公開發行來“戒掉”政府救助,其股份不可交易。但是,在研究了潛在收入、現金流、資產和負債等各項因素后,摩根大通分析師Eric Selle指出,GM資產凈值可達700億美元。該研究結果意味著,對于持有GM破產前所發行債券的人們而言,這些將轉換為新GM股票和認股權證的債券將給他們帶來每1美元47美分的最終回報。根據這些債券在7月初的交易價格,GM的價值可達470億美元,超過Ford目前360億美元的市值。
GM為何比Ford值錢?首先,GM的資產負債表表現更佳。由于政府資助,GM的負債僅154億美元,而現金則有300億美元;另一方面,Ford在6月30日償付了40億美元的債務后,其負債總額約為270億美元,而且,盡管預計Ford第二季度已新增一定的現金,其所持現金仍低于200億美元。
而汽車銷售方面,GM在發展中國家也表現得更好。據標準普爾債券分析師Gregg Lemos-Stein所言,GM占據了中國市場的13%,而Ford只有2%。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看好GM。首先,第一季度GM歐洲市場業務損失了5.06億美元,而且預計最早到明年才可能扭虧為盈。而同一時期,Ford在歐洲市場上的稅前利潤則達到了1.07億美元。其次,GM的養老金計劃資金缺口268億美金,而Ford缺口僅119億美金。最后,GM管理層也存在問題。目前,GM的行政職權發生了廣泛變革,68歲的董事長兼CEO Edward E. Whitacre Jr.也不太可能成為公司的長期領導人。然而,面對這樣的情況,GM卻尚未出臺任何接任計劃,令人憂心。
不過,基于債券的GM估值對其IPO提供的利好不容忽視。而一旦GM的股票可交易,其價值可能提升。CRT資產集團副總裁Kirk Ludtke指出,“2011年Ford股票的市盈率約為5倍,而GM股票的市盈率估計為3.8倍。所以,雖說GM的市場價值更高,但相對于Ford,GM仍在折價交易。”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0年8月
掉入商機陷阱
保證產品開發團隊認真對待趨勢追蹤一事值得所有公司關注。研究表明,有三個陷阱會讓你的公司無法牢牢把握重要的消費趨勢。
1.忽視了來自市場外圍的趨勢。大多數公司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提供的是特定類別的產品。這直接導致創新總是針對一定范圍內的顧客需求。即使當公司尋找潛在市場或者新需求時,其指向通常是已存在產品的缺點,而非提供融入了顧客需求的新產品。其結果便是:公司因忽視看似不重要的外圍趨勢而錯過了機會。譬如,對于跑鞋而言,如果市場研究僅僅去考察顧客對于緩沖性、耐久性和加速性的看法,那么公司將失去開發出“數字跑鞋”的機會。
2.對于趨勢的認識過于膚淺。發掘消費趨勢的來源廣泛,他們可能來自新聞傳媒,從而直接影響公司的雇員和核心客戶。來自新聞傳媒的趨勢可能導致:在公司深入了解該趨勢是怎樣影響消費者之前,研發部門和市場專家就做出了過快反應。結果可想而知:構想失敗的產品未能體現消費者的新訴求,非但沒有增強品牌的影響力,還起了反效果。想想西門子Xelibri 6的隕落,這款專為女性設計的智能手機有兩面化妝鏡,設計得如同化妝盒——但并不能真正的裝下化妝品。數字媒體的興起促使消費者尋找能夠提供多任務操作的產品,但是西門子沒有領悟到:人們希望手機能提供實質上的便利,而不僅僅是形式。
3.等待太久。遲遲不行動與反應太快一樣有風險。考慮到消費趨勢關聯的不確定性和消費趨勢融入不正確的風險性,很多公司選擇讓其他公司先去嘗試。他們的邏輯是:如果競爭對手公司成就了重大創新,他們也可以很快跟上。雖然快速跟隨策略偶爾能起作用,但也有危險。例如,第一個行動者常常能夠形成“壟斷”:耐克與蘋果共同開發了Nike+,一種運動包和網絡服務的集成體。通過Nike+,跑步者可以利用iPod來記錄他們的表現,并與其他人分享信息。鑒于iPod在慢跑者中的受歡迎程度,如果現在哪家公司想進入該新領域,必然要打一場硬仗。
Entrepreneur 2010年7月
員工謊言處理法則
如果員工對你撒謊,作為管理者應該怎么處理呢?
也許管理者會立刻警覺不妥,隨即爆跳如雷地指責下屬,但Pamela Meyer建議,管理者應稍安勿躁,先深呼吸,然后按照下列步驟妥善處理:
首先,收集證據。無憑無據地指責員工嚴重有損公司上下的士氣,應獲取書面證據,并觀察員工的舉動。
其次,擇時面談。研究發現,很多謊言都發生在電話通話中。當然,在e-mail中撒謊更加容易。因此,有必要安排一個時間,與員工面對面交流。請記住:這不是審問,留些情面,讓員工有機會認錯。如果員工繼續推托,那么請改變話題,直到你們之間的談話氛圍再次融洽,這時管理者可以再從另一個角度切入有關謊言的話題。記得不要直接把員工喊來,而應預先約定。
最后,采取恰當行動。如果管理者發現某個員工因撒謊而違反了公司章程或紀律,請立即行動,可留用觀察也可報告上級。如果事態并不嚴重,也應告知員工公司不能容忍欺騙行為,責令其好自為之。
如何辨別撒謊者呢?這其實有規律可循。Pamela Meyer給出了部分最為普遍的表情行為辨識方法,一旦有下述表現,那員工很可能在撒謊:不對稱的微笑、皺眉,抑或聳單肩;眼神接觸時間過長(誠實的人大約只有60%的時間在看著對方的眼睛);完全靜坐,或者只有部分肢體在動(單腳輕晃或揮動手臂);一閃即逝的怒氣或驚訝;煩躁而頻繁地觸摸眼部或嘴部;過度健談,或者說話較之平時緩慢慎重;沒有說服力地否定以及模糊的解釋(“我不知道你是指什么……”“那天我很忙。”);重復問題或者短語以拖延時間,等等。
小企業主常常受累于員工的謊言,因為他們太忙碌,無暇顧及員工是否撒謊。當然,也不用太過疑神疑鬼,只有當欺騙行為有損公司利益時才值得指正,一些社會交往中的善意謊言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