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而生物質能就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質能資源較為豐富,包括木材及森林廢棄物、農業廢棄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業有機廢棄物、動物糞便等。
一、浙江省生物質能資源及應用技術概述
(一)資源量及其分布
浙江省生物質能資源豐富,按照來源的不同,主要分為林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城市固體廢棄物和畜禽糞便等五大類。
林業資源:浙江省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降水充沛,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全省現有林地面積664.4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8.31%,位居全國前列。浙江省林業廢棄物約4820萬噸,折標準煤2700萬噸,主要分布于麗水、臨安等地。
農作物秸稈:農作物秸稈的可用資源量主要取決于農作物產量及其他用途。浙江省年秸稈產量約700萬噸,折標準煤350萬噸。
畜禽糞便:浙江省畜牧業產生的畜禽糞便產量約1690萬噸,折標準煤169萬噸(通過厭氧工藝)。
生活垃圾:城鎮生活垃圾主要是居民生活垃圾,商業、服務業垃圾和少量建筑垃圾等廢棄物所構成的混合物。浙江省每日生產生活垃圾約5萬噸,每年產生生活垃圾超過1800萬噸,相當于257萬噸標準煤。
由上可知,浙江省可開發利用的生物質能資源種類多、數量大,若能有效利用,將對浙江省能源供應短缺,特別是農村能源短缺起到重要作用。
(二)應用技術的種類及特點
生物質能技術主要可分為四大類:生物轉換、物化轉換、直接燃燒和生物燃料。
生化轉換技術:主要是厭氧消化和特種酶技術。在這類技術中,厭氧發酵即沼氣技術已較為成熟并具有相當的競爭力。沼氣技術是指通過厭氧發酵工藝將人畜禽糞便和有機廢水等富含的有機物轉化為以甲烷氣為主的沼氣。其特點是既資源化地利用了生產和生活中排放的廢水,又能有效地保護環境,特別是自然水體。
物化轉換技術:包括干餾技術、氣化制生物質燃氣、熱解制生物質油。在這類技術中,農業廢棄物的氣化近年來發展最快。該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缺氧狀態下,將稻殼、秸稈等農業廢棄物氣化形成可燃氣體,用于農村居民生活燃氣供應。目前,在實際應用中,主要存在的技術問題是焦油的處理。
盲接燃燒技術:主要指爐鍋燃燒和垃圾焚燒。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技術是指在常規的活力發電系統中,將以秸稈替代鍋爐燃燒所需煤進行發電,而垃圾焚燒則是以垃圾為主摻入其他燃料替代鍋爐燃燒所需燃料進行發電。其特點是前者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發電,同時保護了環境,而后者不僅解決了固體垃圾處理問題,而且物盡其用。
生物燃料技術:主要是指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乙醇是通過微生物發酵將各種生物質轉化為燃料酒精,而生物柴油則是利用植物油、動物油等原料油提取的清潔燃料,兩者都具有可再生、低排放的特點。但是前者以糧食作物作為原料,會對我國的糧食安全產生影響;而后者則需要發展油料作物或油料經濟林所需的土地資源。因此,糧食供應安全與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的發展協調問題是亟需解決的。
二、浙江省生物質能的應用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在浙江省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浙江省的生物質能應用有了很大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節柴灶、戶用沼氣池為主的生物質能技術到現在的大型沼氣工程、集中氣化發電和直接燃燒發電等,無論是技術發展還是應用規模,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迄今為止,浙江省沼氣技術發展已具有一定的規模,技術的可靠性也在不斷的提高。據統計,截至2009年6月底,浙江省已累計建成戶用沼氣15.3萬戶,大中型沼氣工程4438處、68.5萬立方米,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170.64萬立方米。據粗略估計,這些沼氣工程每年可產沼氣1.37億立方米,減排30余萬噸二氧化碳,而且這些厭氧污水每年處理了生活污水1.96億立方米,減排6.3萬噸COD,受益面超過200萬農戶?;趨捬醢l酵的沼氣工程和生活污水工程均具有技術可靠性高、運行成本低、可適量替代常規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優點。
浙江省在生物質氣化方面同樣有了一定的成就。生物質氣化可分為大規模燃燒技術和中小規模生物質氣化技術,浙江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主要發展生物質氣化爐技術。磐安縣于2006年引進戶用生物質氣化爐技術后,生物質氣化爐開始慢慢普及,迄今為止,已經在全省的各個農村地區廣泛使用。生物質氣化有效地利用了農業廢棄物,減少了焚燒或丟棄農業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同時,它燃燒穩定、熱效率高,適用于炊事、取暖、鍋爐等,在農村的應用前景極其廣闊。
生物質直燃發電近年來也有一定的發展,浙江省首家生物質能熱電廠已于2009年在龍游建立,年燃燒谷殼、木屑、秸稈、廢木料、竹子廢棄19.24萬噸,設計年發電能力1.08億千瓦時。按同等規模燃煤熱電廠計算,全年可節約標準煤8.27萬噸,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91噸、煙塵排放425噸、二氧化碳排放15.3萬噸,并可給周邊農戶帶來約6000萬元的秸稈等燃料收入。該項目采用了國際上較為成熟的秸稈生物燃燒發電技術,做到秸稈的充分利用,燃燒后產生的灰渣也被回收。采用直接燃燒技術將生物質能轉化為電能,既能代替常規能源發電,又能避免秸稈腐爛而釋放溫室氣體,同時也為農村創造了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崗位。
此外,浙江省垃圾焚燒發電走在全國前列。截至2005年底,浙江省投入商業營運的垃圾發電廠有12家,日處理垃圾總能力約為401G噸,總裝機容量達11.6萬千瓦,垃圾發電占垃圾處理量的27%。按此估計,浙江省年垃圾發電總量可達0.98億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2.89萬噸,年可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288.7噸、二氧化硫461.96噸。垃圾焚燒發電不僅解決了城鎮垃圾堆積問題,有利于環境保護和城鎮的發展,同時也緩解了浙江省用電緊張問題。
三、浙江省生物質能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障礙
浙江省生物質能雖然在過去的幾年問有了長足發展,但在進一步的技術應用推廣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
(一)資源量及其分布信息量不充分,不利于總體規劃
迄今,浙江省生物質資源的信息主要建立在估算的基礎上,而這些粗略的估算數據并不足以為總體的規劃提供可靠的數據基礎,資源的種類、資源的總體數量、資源的分布特別是其密度分布是進行總體規劃的基礎。沒有詳盡的數據作支持,對政府而言,就無法對生物質規模的應用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總體規劃,也就不可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支持。
(二)技術、經濟競爭力不足
生物質能的技術可靠性、經濟競爭力是產業化發展和規?;瘧玫母?。目前,浙江省生物質能的技術可靠性、經濟競爭力仍然不足。前者反映在技術的先進性和成熟度上,與常規能源相比,浙江省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仍處于初步階段,技術可靠和完善、運行操作的便捷尚有待提高。除了大中型沼氣工程和戶用沼氣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技術可靠性,其他生物質能技術距市場規模應用尚有差距;而后者則主要是指與常規能源相比,經濟上沒有競爭優勢。生物質能的前期投入較大,運行成本較高,投資風險較大,經濟效益較低,而政府還沒有切實可行的價格政策和經濟政策激勵、支持生物質能的發展,企業難以負擔高成本、高風險的生物質投資,消費者也不愿意花更多的錢消費其產品。
(三)規模發展缺乏政策的支持導向
美國生物質能發展經驗表明,生物質能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生物質能要規模化生產,政府的資金、政策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浙江省因為沒有規模應用的總體規劃,也就不可能給出清晰可列的政府支持和導向,特別是對于不同的技術、規模所需要政府支持力度和支持政策也未說明。
目前,浙江省雖然在財政上對生物質能技術應用有一定的支持,但迄今沒有建立一套透明、公平、有章可依的政府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的措施和細則,也就不可能形成明確和有力的導向和動力。
四、生物質能發展對策分析及建議
為了積極推動浙江省生物質能技術的推廣應用,特別是在生物質能規模化應用有較大的發展,應該將關注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普查資源,收集信息,制定總體規劃
政府部門應當組織具有豐富的生物質資源調查和評估工作經驗的專家,成立調查小組,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全面、詳細和實用的各生物質資源的調查評估工作,確切掌握生物質資源的種類、分布、密度以及資源的利用價值等信息,并對各地區所適合的生物質能發展技術與規模提出合理的建議,在此基礎上對生物質資源的發展潛力進行科學的估計,為生物質能的規模化利用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生物質能的整體發展規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明確短期、中期與長期國家生物質能發展的目標、原則、技術路線圖及應采取的政策與措施。
(二)加強技術研發,拓展融資渠道
加強對生物質能技術研發和裝備保障的支持力度,抓緊具有知識產權的新能源技術開發,形成具有原創性的自主知識產權群,提高其技術競爭能力。設立專項科研資金,攻克生物質固化成型裝備以及生物質熱解液化技術設備存在的問題;成立生物質能研究機構,研究生物質氣化等技術存在的二次污染、自動化程度低等問題,不斷改進技術;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借鑒國外經驗,對農作物秸稈的高能效低能耗轉化、第二代生物質原料等開展研究,推進生物質能穩定、高速發展。
在投融資上,一方面加大對生物質能的投資力度,設立專項資金,促進生物質能的規?;a,特別是對技術要求高、投機成本大的技術,加強其財政支持力度,如對生物質能發電技術、沼氣技術給予補貼,可以帶動民間資本的流入,增加就業和農民收入;另一方面,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建立服務機構、中介機構,開辟國際融資渠道,幫助國外投資者選擇更好的項目,吸引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參與我國的生物質能產業建設,促進生物質能源的產業化。
(三)完善政府政策,促進生物質能發展
根據浙江省生物質能資源調查與評估結果,研究制定生物質能發展規劃,明確各個地區生物質能資源擁有量、所適用的生物質開發技術和規模,并在此基礎上深化政策研究,制定促進生物質能發展的政策體系,包括價格政策、經濟激勵政策等,來引導規?;l展。
不同規模的項目由于其投資成本、投資風險等差異應當給予不同程度的財政補貼,特別是對于大中型生物質能項目,可設立專項基金進行投資。在稅收優惠政策上,可借鑒國外生物質能發展經驗,結合浙江省實際情況,在生物質能的各個發展環節進行減免稅或者鼓勵性稅收補償,并做到稅收優惠的普及,支持生物質能的發展。同時,完善科技、財政、金融、中介機構等相關的配套服務體系,建立生物質能技術研發、開發、推廣、普及的完整的創新鏈,促建生物質產業持續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