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代表生命,孕育希望;綠色,源于陽光,難舍泥土。綠色,也是郵政企業的標志色。郵政業是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郵政網絡是國家重要的通信基礎設施。近年來,內蒙古郵政緊密把握地方發展脈搏,在政治、經濟、文化碰撞的大環境中尋求結合點和切入點,把“堅持科學發展,服務和諧社會”理念貫穿于內蒙古郵政發展之中,始終堅持“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忠實履行繁重的普遍服務義務,同時關注民生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用郵需求,服務和諧社會,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鴻雁傳書不辱使命
內蒙古地廣人稀,經濟文化相對落后,電話、網絡等現代通信方式尚未普及,在廣大農村牧區郵政仍是社會信息交流、文化傳播、經濟聯系的重要手段。全區有1100多處郵政網點分布在農村牧區,占全部網點的75%,而90%以上的農村牧區網點長期虧損。全區邊防線長達4200公里,近幾年平均每年為義務兵免費投遞信件達百萬件,再加上邊防哨所普遍遠離郵政局所且極為分散,郵政投遞需付出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僅此一項郵政每年虧損1700萬元。據統計:全區郵政每年因普遍服務而導致的政策性虧損達2億元。我區地域跨度大,從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到西部的阿拉善盟橫跨4432公里,郵路總長達63759公里,郵運成本遠遠高于全國各地。每百元郵遞類郵政收入的郵件運輸成本高達122元。盡管如此。為了保障邊遠農村牧區人民群眾的基本通信權利,為了將黨報黨刊及時送到千家萬戶,為了將親人的問候關懷送到遙遠的邊防哨所,內蒙古郵政仍忠實履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把抓好郵政普遍服務同發展生產力、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結合起來,不僅絲毫沒有降低服務質量標準,而且千方百計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
幾年來,內蒙古郵政公司在企業運營資金極為緊缺的情況下,累計投入近億元用于信息化建設,為郵政業務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平臺,也為提高郵政服務質量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加快郵政營業投遞網絡建設,目前全區共有郵政營業網點1646處,其中直接為農牧區服務的營業網點達1143處,基本滿足了邊遠農牧區人民群眾的用郵需求。加快了全區社區郵政服務點建設,保證了城市集中住宅區的投遞到戶,并積極做好城市新建住宅區的信報箱配套建設,目前全區已安裝30多萬格口信報箱。通過優化網絡結構,調整作業組織。實現了各類郵件的全面提速,確保了黨和政府的政令暢通和先進文化、先進科學技術的傳播,保證了人民群眾的通信權利。
與此同時,郵政加大了對服務質量的管理和監控力度,公布服務監督電話,聘請社會監督員,開展了“內抓管理、外樹形象”活動,使郵政服務社會滿意度連續幾年保持在85分以上,成為社會評價較好的行業之一。深入開展學習先進模范,組織勞動競賽活動,引導員工樹立自強不息、拼搏奉獻的創業精神,合力營造熱愛郵政、和諧發展的企業氛圍,區郵政公司獲得了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狀”稱號,全區郵政共有6個單位榮獲“自治區級文明單位”稱號,有38個單位榮獲“盟市級文明單位”稱號。包頭市昆區一分局光彩街支局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巴彥淖爾市團結路支局、呼倫貝爾滿洲里市五道街支局、呼和浩特市局投遞中心麻花板投遞部榮獲自治區“工人先鋒號”,涌現出以全國道德模范、“感動內蒙古十大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勞動模范”獲得者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郵政局小佘太鎮郵政所所長兼鄉郵員全二平為代表的一個模范群體,使百年郵政的品牌形象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大背景下被賦予了時代意義,在其身上所表現的立足本職、忠誠執著、愛崗敬業的職業操守;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無私奉獻的崇高思想;不計名利、奉獻社會、創造和諧的優秀品德,早已超越了行業的范疇,得到了社會的承認與推崇。
今年,為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誠信服務、愛心奉獻意識。按照自治區文明辦統一部署,結合郵政行業特點,積極參與了全區窗口行業“文明杯”規范化服務競賽活動。在全區各級郵政窗口服務單位(包括專業化營銷部門)和投遞服務部門開展了“文明愛心杯”郵政規范化服務競賽活動,以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宗旨;以愛崗敬業,愛心奉獻,用戶至上,服務一流為主題,以規范化服務競賽活動為載體,以提高郵政員工隊伍素質、提高郵政窗口服務質量、提高郵政全行業文明形象為目標,為用戶提供優質、快捷、安全、方便的服務,推動郵政行業誠信度和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服務“三農”盡職盡責
2009年,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出席全國推廣山東郵政發展農村物流經驗現場會,從國家戰略發展高度為郵政服務“三農”指明了方向。隨后,國務院六部門攜手出臺了支持郵政發展的政策措施,為郵政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多次聽取專題匯報并對內蒙古郵政積極服務地方、服務“三農”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先后作出指示,希望郵政企業發揮優勢,全方位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山東現場會后,自治區政府在赤峰市組織召開了全區農村牧區郵政物流現場會,出臺了《關于推動農村郵政物流發展的意見》,制定了發展農村牧區郵政物流業務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提出到2010年要初步建成“網絡布局合理,雙向流通高效,產品種類豐富,綜合服務便利”的農村牧區郵政物流服務體系。將郵政正式納入了自治區流通體系建設規劃中,為郵政發展農村物流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全區郵政部門積極響應黨中央和自治區政府號召,以實際行動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參與農村牧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拓展服務“三農”領域,開辦了農資配送、種子郵購等新業務,面向“三農”開展郵政金融服務,成為支持和服務“三農”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廣大農牧區群眾的普遍歡迎,并得到了各級黨政部門的認可。與此同時,內蒙古郵政部門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自治區政府《關于加強郵政“三農”服務工作的意見》精神,確立了“立足農村市場,發揮郵政優勢,積極開展郵政農資配送服務”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農資配送業務為切入點,把農民群眾最需要的農資產品配送到了村口田間地頭,加快了農村商品流通。拉動了農村市場需求,促進了“三農”問題的解決,為自治區農村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政府滿意、農民滿意,社會效益明顯的成效。全區郵政為農村地區配送農資產品和生產生活用品的總額累計逾億元,郵政的農資配送已成為全區農村商品流通的新渠道。
全區郵政還積極參與到商務部開展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建設中。在自治區商務廳的大力支持下,內蒙古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被納入到全區“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規劃的試點企業行列,在建設農家店、農資店及配送中心過程中享受商務部直接資金補貼、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為郵政發揮網絡優勢、品牌優勢,拓展農資銷售渠道,更好地服務“三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了條件。全區郵政以此為契機。加快農資配送渠道建設,到2009年年底,建成了1800處郵政服務“三農”代辦點。覆蓋全區23%的行政村。目前,郵政農資品牌得到了廣大農牧民的充分認可與肯定:郵政通過設立“三農”服務站、代辦點、加盟店,還解決了一部分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據統計,全區農村郵政物流配送網點已吸納了1500多名農村勞動力就近創業和就業。增加了他們的有效收入。全區郵政服務“三農”的惠農效果已初步顯現。
此外,郵政部門積極參與“家電下鄉”工程。通過整合倉儲、運輸、配送等資源。優化物流運作流程,搭建起農民與商家的聯系紐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商家物流配送成本高。農民購買家電運輸不便的問題,受到了商家和農民的歡迎。
同時,在自治區財政廳的大力支持下,郵政涉農資金“一卡通”代發業務成效明顯,系統累計代發涉農資金105萬戶,代發金額6.9億元,市場占有率達到20.7%,全區34個旗縣爭取到了涉農資金的代發資格。其中,烏海市郵政局爭取到了全部代發資格,呼倫貝爾、通遼、鄂爾多斯等盟市局代發成效顯著。郵政代發服務到位,把黨中央的關懷迅速落實到農民手中。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我區郵政儲蓄機構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目前國有商業銀行體制改革和機構縮減,各大商業銀行紛紛退出農村金融市場,使得農民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與貧乏的金融市場供給間形成巨大矛盾。我區郵政儲蓄始終堅守服務“三農”的理念,不僅沒有壓縮在農村的網點,反而不斷在農村開設新的網點,不遺余力地幫助農民走致富之路,解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資金回流家鄉的困難,為廣大農民提供“普遍金融”服務。內蒙古郵政公司拓展郵政儲蓄資金回流渠道,主動與區內多家金融機構合作,通過開辦零售類資產業務和批發類資產業務實現了郵政儲蓄資金最大限度地回流地方、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的目標。截至目前,內蒙古郵政儲蓄余額達300億元。今年通過批發類資產業務回流地方資金已近60億元,通過直接、間接方式回流地方的資金已占到內蒙古郵政儲蓄目前存款規模的20%。
根植百姓助推和諧
民生問題,大到衣食住行,小到柴米油鹽,無一不關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國家的穩定。郵政部門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部門,適應時代,承擔責任。發揮優勢,在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郵政基本服務同時。滿足了其多樣化、個性化的用郵需求,解決了生產、生活中的難點、熱點問題。“服務民生”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和應景之策,而是郵政永恒的話題。
郵政的信息傳遞、物資交換、貨幣流通三大功能,使企業經營范圍不斷拓展,業務種類不斷豐富。為了滿足廣大用戶日新月異的用郵需求,內蒙古郵政業務范圍不斷擴大,業務種類不斷增加,由原來的函、包、匯、發等傳統業務拓展到郵務類、速遞物流類、金融類三大業務板塊12大類近百項業務,可以說,基本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用郵需求,也極大地豐富了郵政業務的內涵和外延,
郵政服務的“親民性”和“普遍性”,具有關注民生的天然優勢。服務二字,對于郵政來說,涵蓋的內容已經超過了企業的具體行為。百年郵政,扮演的角色是“鴻雁”,“為人民服務”自古有之。百年傳承,是人與人之間溝通親情、聯系社會的使者與橋梁。縱觀現代郵政。仍然沒有離開服務的內涵,折射著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聯系與溝通,承載著歷史、人文的積淀與情感的寄托與表達,這也是郵政企業與其它企業的不同之處、特色所在、優勢所在。近年來郵政部門利用網點多、覆蓋面廣的優勢,開辦的無論電子商務業務中的代收代付類業務中的代發工資、養老金,“繳費一站通”代收水、電、煤氣費、電話費,還是郵儲短信、代售卡類、飛機票。函件廣告業務中的數據庫商函、郵送廣告、各類賬單,金融業務中的匯兌、淘寶卡、代銷基金、銀團貸款、小額質貸,速遞業務中的二代身份證專遞、代收貨款、銀企對賬單專遞等,無一不與百姓日常生活有關,進一家門而辦多件事,免去奔波、排隊之苦。郵政的網點覆蓋之廣,郵路延伸之長,服務人口之多。服務面積之密,都是其它行業所不及的。
胡錦濤總書記在2008年春節期間慰問廣西一線郵政職工時指出:“郵政事業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們要更好地發展郵政事業,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郵政服務”。內蒙古郵政將認真貫徹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在地方經濟的發展、社會各界及人民群眾的用郵需求中找到發展源頭和生存市場,找到展示郵政獨特地位的舞臺,充分發揮郵政的優勢,積極融入到內蒙古政治、經濟、文化的建設中去,以時不我待和只爭朝夕的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不斷深化改革和創新,加快推進內蒙古郵政各項事業的發展,努力實現內蒙古郵政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