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地理教學;情感因素;互動教學;新課引入;地圖;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55〔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B)—0035—01
多年以來,地理學科在學校教學中始終處于“小兒科”的地位。當前,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地理教師該如何更好地進行初中地理教學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學中不可忽視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過于強調地理知識記憶和地理思維嚴謹的作用,在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過程中,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地理教學缺乏生動活潑的情趣。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為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以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努力構建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習、進步。
二、 “互動教學”應在地理課堂上得到體現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學生的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地理教學也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角色”,改變過去那種以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注入式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將“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其間,要體現適度的“教學民主”。即使學生的想法很幼稚,教師也不能指責、嘲笑,應在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想法的基礎上,允許學生繼續發言,而后師生再進行交流、探討。
三、新穎的教學方法在新課引入中不可缺少
長期以來,不少初中地理教師在新課引入中使用的方法不外乎有兩種:一種是“講”法,即“同學們,今天我們講……”和“同學們,現在老師講……”,這樣就把師生互動的地理教學活動變成“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另一種是“翻書”法,即“同學們,請把書翻到某某頁”,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了看書畫線的枯燥的文字教學課。地理教師應該努力用“學習”或“討論”來代替“講”,用翻“圖”來代替翻“書”,兩者起到的效果不言而喻。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課引入方法。如,地理新聞引入法,即先由教師或學生評述國內外地理新聞,而后引入新課;地理趣聞引入法,即先由教師或學生介紹一些地理趣聞,而后進行新課教學;目標激勵法,即在上課前教師提出教學目標和獎勵辦法,促使學生迅速進入新課學習;地理游戲引入法,即教師利用地理課件或地理教具、學具,組織學生進行地理游戲或地理知識競賽,以為開展新課教學奠定基礎。
四、教學過程“地圖化”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在地理教學中,它既是教具,也是學具。由于初中地理學科內容具有基礎性特點,學生無須死記硬背,完全可以借助地圖來掌握相關地理知識,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也可以借助地圖來學習、掌握。但當前不少初中生的地理學習還是停留在簡單、機械的記憶水平上,對地圖的運用能力則顯得比較薄弱。這就需要教師把培養學生讀圖能力作為地理教學主要目標之一,充分發揮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把地理教學過程“地圖化”,并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加強對一些基本地理圖像的認識,使其掌握判讀方法,從而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五、教學評價“能力化”
地理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要與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結合起來。在對學生的評價中,教師應改變以往那種單一的筆試評價方式,積極采用“能力化”評價方式。如,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調查,讓學生撰寫研究性論文等,從而進行評價。此外,還可以通過設計開放性試題來考查學生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實際運用能力。地理開放性試題應具有如下特點:基礎性,即試題應包含學生必須掌握的一些地理知識。如,我國的地理位置、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之最”等;地圖性,即所有的試題都可以通過讀圖完成;開放性,即通過設置一定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遇到的地理問題。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增進師生情感,改變學生害怕地理學習的心理;可以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可以加強教與學的“互動性”,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