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比較探究;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11(B)—0019—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材的版本也由單一化走向多元化,這是教育的進步,更是時代的進步。北師大版的語文教材有著鮮明的主題特征,每一單元都有單元主題,且每一單元的課文都由講讀課文、比較探究課文、拓展閱讀(鑒賞評論)課文三部分組成。那么比較探究這種課文究竟該如何上?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的設置
比較探究課文的教學,教師必須明確比較探究課文在整個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由前面的講讀課文過渡到后面自讀課文的橋梁。那么,如何才能搭好這座橋,從而使學生能夠從講讀課文的學習順利過渡到自讀課文的學習中來呢?筆者認為,比較探究課文在設置教學目標時,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既要再現和回歸前面所學知識,又要輻射后面的教學內容,而“過程與方法”目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比較探究課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教學生閱讀的方法、比較的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做到放手讓學生自讀文本,熟知文本的內容并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進行比較探究,在比較中進一步學習課文并理解內容,同時學習閱讀的方法,為后面學習自讀課文打下基礎。
二、教學內容的取舍
比較探究課文的教學關鍵應是通過比較尋求異同。那么,究竟哪些篇目可比較,比較的具體內容應如何選取,筆者認為北師大版教材的課后練習題設置得非常好,它是教師首選的參考。當然除了練習題,教師還可根據教材自選具有比較價值的材料作比較。如在教學古詩詞時,可將描寫同一事物的詩詞進行比較,辨析寫作手法、景物特征有何異同,以便進一步理解詩詞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情感??傊?,比較角度的選取是學習比較探究課文的關鍵,一定要具有可比性,通過比較要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過比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能力,從而找到閱讀理解的鑰匙。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1. 同中求異
求異是最常見的比較方法之一。在同一主題的單元內,同中求異的比較方法經常用到。如八年級下冊“歷史智慧”主題單元,在學習了《鄒忌諷齊王納諫》《曹劌論戰》《唐且不辱使命》這三篇課文后,比較探究的課后練習就有這樣一題:“比較鄒忌、曹劌、唐且三人的談話技巧有什么不同。”同是跟帝王的談話,人物身份、性格不同,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同,談話的方式就不同。通過比較,學生對人物形象就能把握得更加準確。
2. 異中求同
不同的篇目,在語言特色、表現手法、主題思想等方面往往有著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通過求同比較,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寫作手法。如八年級下冊“紅色經典”主題單元中《獄中書簡》《牛虻就義》《囚歌》《就義詩》等篇目,主題思想、人物性格、精神方面,有太多的相同和相似之處。學生通過比較,對各篇內的“革命主義樂觀精神”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
四、課堂的活動方式
比較探究的最終歸宿應是學生學會閱讀,包括課內外廣泛地閱讀。所以,在比較探究課文的教學中,課堂活動方式可不拘一格,師生間的關系是平等的。課堂活動不再是傳統的師問生答,而是多邊的互動;不僅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還可以是學生提問教師回答;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也可獨立思考,進而完成學習任務。總之,比較探究課的課堂是開放的,活躍的,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開放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在比較中學習文本,發散思維,學以致用。
比較探究課文作為北師大版本的一個鮮明的特色,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日后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只有盡力地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進一步去探索鉆研,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好地駕馭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