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學前教育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有關人士指出,學前教育特別是幼兒園發展極為無序,一些大中城市公辦幼兒園容量有限,幼兒“入園難”,而一些民辦幼兒園學費高得讓一般人望而卻步,幼兒“入園貴”。然而,在很多農村地區,由于各種原因,學前教育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有些鄉鎮根本就沒有幼兒園,學前教育幾乎一片空白。農村幼兒面臨“難入園”的問題,而一些鄉鎮幼兒園條件簡陋、師資缺乏,農村幼兒園發展舉步維艱。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將農村學前教育作為發展重點,要著力保證留守兒童入園。因此,在將來一段時期內,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探索農村幼兒園辦園經驗,將是農村學前教育中一項重要內容。
工作經 累并快樂著
尉老師是渭源縣一位普通的幼兒園教師。早上7點過,尉老師已經到幼兒園了。時間比較早,孩子們還沒有來,整個園里一片安靜。尉老師打掃完教室和陽臺衛生,開始準備上課用的東西。
早上8點,孩子們三三兩兩地來了。幾個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三五個小孩子在活動室里的小桌子上玩積木。尉老師站在園門口迎接孩子們:跟孩子打招呼,和家長聊上幾句,問問孩子在家的情況,說說孩子在園里的表現……此時,幼兒園里開始熱鬧起來,到處都是孩子們的吵鬧聲。
尉老師一天的工作開始了。
哄哭鬧的孩子,讓所有孩子安靜下來上課,安撫不斷“告狀”的孩子,調解孩子們因玩具而造成的“紛爭”,為了讓孩子們記住一個拼音字母而不厭其煩地領讀幾十遍,照看孩子們喝水,吃東西,上廁所……放學,在園門口送孩子,給家長叮囑一些注意的事項……
在園里,尉老師既是教師,又是保育員,一人負責著一個班級,而且還兼著園里其他的工作,工作量很大。但是沒有辦法,因為鄉鎮幼兒園近年來剛剛起步,政府投資少,條件差,教師缺乏。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晃十年就過去了。今年,尉老師就要退休了。這些年里,雖然工作有點忙,有點累,但也快樂著。她見證了一個鄉鎮幼兒園發展、成長的歷程,對鄉鎮幼兒園的發展,她付出過心血,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認識。
拓荒者 一切都是白手起家
從2000年開始,農村幼兒教育迅速發展,各鄉鎮都在籌辦幼兒園。尉老師所在的鄉鎮籌辦起了幼兒園,尉老師也成了縣上第一批進入幼兒園的教師。
尉老師所在的幼兒園設有本部和分園,全園有教師9人,300多名學生,基礎設施很簡陋,共有4間教室,10間辦公室,另外有一臨時教室在建設當中。園內教育設備更是缺乏,共有大型玩具七八件,另外有兩架風琴和一些簡單的教具和教學玩具。分園設在一個村委辦公地的院子里,尉老師就在分園工作,分園里只有3名教師,60多個學生,分為兩個班,每個教師負責一個班級。分園因設在村委辦公地的院子,條件更是簡陋,只有一些簡單的滑梯、蹦床之類的玩具,連個干凈的廁所也沒有。
建園伊始,尉老師和幾名同事被派往蘭州,到一些大型幼兒園參觀學習。“大城市先進的幼兒教育讓我們十分驚嘆,從硬件到軟件,農村幼兒園跟它們都有很大差距,”尉老師感慨地說,“在農村,別的不說,就說家長的思想,很多家長認為幼兒園就是看孩子的地方。農忙時節,把孩子交到幼兒園,就不用管了,有的家長中午都不來接孩子,而是把孩子托付給老師。至于孩子能學到什么,得到哪些發展訓練,家長根本不關心。”
在這種環境下,尉老師和同事們白手起家,邊實踐邊學習,從管理方法到教學內容做了一些改革和嘗試,幼兒園逐漸有了起色。
但是,由于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原因,農村幼兒園的各種條件還很簡陋。 “當時,幼兒園建成后,一直沒有衛生間,上廁所成了學校老師和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經過學區教委與村委會的多次協調,才得到解決。”尉老師介紹說:“現在農村幼兒園條件差,根本無法和城市幼兒園相比,在一些農村教師和家長看來,城市幼兒園什么都好,什么都應該向城市學習,農村幼兒園就一無是處,稍有條件的人都把孩子轉到城市去就讀。”
擔憂和認識 學別人不能失去自我
長期以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鄉村幼兒教育沒有得到重視,對幼兒教育的認識不足,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
說到農村家長對幼兒園的看法,尉老師講了一件事:有一次一個家長和朋友一起來接孩子,她的朋友見到孩子就問,在幼兒園怎么樣?都學會了什么?家長隨口說,老師沒教給孩子多少東西,孩子認的字不多,古詩也沒有背幾首。
受城市幼兒教育的影響,很多家長以為孩子上幼兒園就是去學習認字、寫字的,他們經常會拿自家的孩子能識多少字、數多少數、背幾首詩和別家的孩子比。
尉老師說,這樣的環境,使得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開展難度加大。而從現在農村幼兒園發展面臨的現實來看,農村幼兒園在管理上不到位,教學內容“小學化”的問題還比較嚴重,有些幼兒園甚至成了學前班。另外,在農村幼兒園,教師一般是剛剛畢業于幼師或師范學校的學生,對農村幼兒教育缺乏深入的認識,農村幼兒教育也是剛剛起步,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還很缺乏。因而自覺不自覺地借鑒城市幼兒園的管理和教育教學方法,有些農村幼兒園甚至完全照搬城市的教育模式。
尉老師認為,幼兒園教育應從體驗身邊事物開始,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取信息,并在活動中培養問題意識,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農村幼兒教育的目標,首要的應該是改善農村幼兒教育課程資源狀況,農村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調查和挖掘適合當地幼兒教育的教育教學資源,讓幼兒從身邊最熟悉、最了解的事物出發,培養他們探索、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從而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希望 城市孩子到農村上幼兒園
農村的幼兒教育與城市有著很大的差距,這是事實,也是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在尉老師看來,農村幼兒園條件雖然差,無法與城市相比,但不能因為條件差而悲觀失望,更不能等和靠。因為孩子一年年長大,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從幼兒園走出去,孩子們的年齡是不等人的。
在農村幼兒園工作這么多年,尉老師對農村幼兒園的發展有了自己的想法。
她說,農村的幼兒教育雖然在資源方面大大落后于城市,但也有它的優點和長處,不一定就比城市差。很多農村的教師和家長都會認為城市的那一套都是好的,什么都應該向城市學習,卻沒有注意到農村很多獨到的、獨特的、有利的教育資源。比如,同樣學習蔬菜的知識,農村的孩子有機會實地參觀,甚至在自家的菜地種植蔬菜,然后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相關的知識。孩子們與植物、動物的接觸機會很多。
農村清新的空氣、自由的環境、純真的人際關系等等,都是對幼兒教育很有利的東西。對孩子而言,他們能在田野上自由地奔跑、打鬧,他們能在田地里追逐蝴蝶、蜜蜂,離大自然很近,也接近更多人本性的東西。遠離了汽車、機器的嘈雜聲,有機會聽小鳥歌唱、聽流水嘩啦啦;沒有高樓阻擋住視線,可以看到日出日落、朝霞彩云;水里沒有漂白粉的味道,有清泉甘露;空氣里沒有刺鼻的氣味,而是充滿了醉人的花香……
尉老師更有一個大膽的設想:“如果農村幼兒教育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提高和改善衛生、服務等硬件設施,那么,不久的將來,城市孩子來農村上幼兒園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