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課堂教學;主導性;積極性;主動性;靈活性
〔中圖分類號〕 G424.2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B)—0011—02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工作的永恒主題,它是所有教育教學改革的共同追求,是鞏固課程改革的核心和關鍵。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本文主要從教師與學生的角度,論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對每位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一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
教師是教學的帶路人,如何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發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采用各種方法,從而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實現教學目標。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出發:
課前預習。預習是講新課的基礎。就好像建設大廈,打樁是必不可少的。預習不僅是學生的作業,更是教師的任務,備好一節課是講好一節課的基礎,因此,教師也要做好課前預習。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預習新課時,應該給出相應的目標,促使學生帶著問題思考。
教學轉型。課堂教學要由過去的“傳授型”向“師生互動型”轉變。例如,由老師灌輸,強迫學生學習轉換為學生主動學習,先學后教。我們要提倡從快樂中學習,注重學生知識培養的同時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作為老師,僅僅有好的教育模式是不夠的,還要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夠主動、自覺地對學習內容進行探索,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提高。
開端引趣,撩起學生的好奇心。課堂教學的開端非常重要,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參與競爭,提高學習的熱情。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進行多種形式的競賽,例如,在教學中可以進行小組之間的競賽,男女生之間的競賽等等,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刻意求新,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學生最討厭的是千篇一律,就像語文課每次都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多采用一些不同的教學方式,講述、問答、討論也要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
貼近生活,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當學生感到學習是有用處的時候,才能引起對學習的興趣,才能喜歡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學習,提出各種問題,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并且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因為這時學生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而是為了切切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三、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即要以學生為本,教師只是作為引路人,所以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發揮課堂有效性的關鍵,我們要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自已教育自已、自己發展自已,熱愛學習,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地規劃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發展方向。教育者的種種努力,都是為了引導學生愿意學、喜歡學、主動學。
教師親近學生,學生爭做主人。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首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境,激發和喚起學生強烈的主體意識。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們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教師解放學生,學生勇于實踐。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是用考試、作業壓學生,將學生圈定在教師設定的框框里。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后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學生通過實踐,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觀見之于客觀物質世界,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有的教師總結出“五讓教學法”:課本讓學生讀,內容讓學生講,“三點”(重點、難點、疑點)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總結讓學生寫。這是值得借鑒的,也符合“生本教育”理念。
教師妙用方法,學生激活課堂。首先,妙用肯定和獎勵的方法使課堂“活”起來。因為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可以使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其次,妙用競爭方法,也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于激發學習熱情。競賽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爭取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也可以暗中選某一同學為目標,在學習上同他比賽;還可以采取集體競爭的方法,組成班與班、組與組的競爭,在競爭中激發互幫互學的團結協作精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競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教師運用策略,學生實現目標。活動性策略是課堂教學中的常用策略,所謂活動性策略就是充分挖掘教學中的活動因素,創設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參與的課堂環境,使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具體的實施方法有:組織多種形式的交流、辯論、競賽等,達成一致的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制作、動手操作活動,不斷嘗試錯誤,進而完成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認知活動、創新活動以及實踐活動,培養并發展學生個性。
四、啟發學生學習的靈活性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因此,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為學生創設施展才能的平臺,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可以說,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勤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鼓勵學生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有些學生不愿思考問題,一看題目較難,尚未仔細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如果老師給他鼓鼓勁,指明思路,學生仔細分析一下,問題就能解決了。
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合作學習”指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尋找解決策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交流,有利于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