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教育;勞動習慣;興趣;體驗;示范;
鼓勵
〔中圖分類號〕 G610〔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B)—0062—01
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如何使幼兒從小愛勞動呢?
一、培養幼兒勞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天生好動、好模仿、好表現,他們的好奇心極強,什么都想嘗試。教師要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多給幼兒適當勞動的機會。如,讓他們掃地、擦桌子、擺玩具、分發圖書紙張、給植物澆水等。并要鼓勵和耐心幫助幼兒做好這些事,使幼兒由下意識的模仿變成有意識的自覺行為,進而使幼兒對勞動產生興趣。其間,教師要特別注意,切忌在幼兒勞動時潑冷水,說一些使幼兒掃興的話,這樣很容易挫傷幼兒勞動的積極性。
二、讓幼兒體驗勞動的喜悅,感受勞動的意義
教師應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通過多種方式讓幼兒體驗勞動的喜悅,感受勞動的意義。如,春天,我會帶幼兒去“種植角”種植玉米,我先給他們講解種植方法及種植玉米的好處,而后讓他們親手種植。以后每隔兩三天我會帶著幼兒提著小桶、拿著小鏟去給玉米松土、澆水。玉米一天天地長高了,到了秋天結了飽滿的玉米棒子,我和幼兒就掰下玉米棒子,煮熟了一起品嘗。在幼兒品嘗的過程中,我還不失時機地給他們講解農民種植糧食的艱辛,培養他們從小愛惜糧食的習慣和品德。秋天,我則帶幼兒在幼兒園里進行撿樹葉、掃樹葉的活動,并將撿到的漂亮樹葉粘貼成精美的圖畫,讓幼兒們感受勞動的喜悅。下雪天,我則和幼兒們一起在房前屋后掃雪,為行人開路,幼兒們從中體驗到勞動的喜悅,并產生了勞動的光榮感。
教師也可在各領域的教學中設置一些關于熱愛勞動的內容,如唱歌曲《勞動最光榮》、講故事《三個和尚》《三只小豬》、社會活動“我真能干”等。通過這些活動使他們懂得勞動的意義。
三、寓教于樂,教給幼兒一些簡單的勞動常識和技能
幼兒學習勞動技能時,教師必須言傳身教,一步步給幼兒作示范,手把手地教,以后再逐步讓他們自己動手。如,小班的幼兒大多數都不會扣紐扣,我先作整體示范,并用兒歌“兄弟四五個,各進各的門,進錯一個門,那就笑死人”來讓他們掌握方法,然后再讓他們動手實踐,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又如,我用兒歌“兩臂抱胸前(將袖子折疊),點頭再彎腰(折疊帽子和衣身)” 教小班幼兒疊衣服,幼兒很快就掌握了疊衣服的方法。當幼兒們掌握了勞動的基本技能后,就不會對勞動產生恐懼感,就會愿意做事,這樣他們不但學到了本領,而且增強了信心。
四、鼓勵幼兒,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教師不要認為幼兒太小,就事事包辦代替,應該放開手腳讓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這樣不但能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而且還能消除幼兒的依賴心理。如,有一天,一名幼兒午睡后喊我:“陶老師,幫我系鞋帶?!蔽覄偞蛩阕哌^去幫他系鞋帶,可又一想:讓他自己先試試吧。于是我對他說:“你能自己試一試嗎?”他撅起小嘴很不情愿地點了點頭,然后坐在凳子上擺弄起來??吹竭@一情形,我對其他幼兒說:“小朋友們,×××多棒呀!我們給他鼓鼓掌好嗎?他一定能系上鞋帶?!被顒邮依镯懫鹆艘黄坡?。這時,他則笑瞇瞇地系起了鞋帶。過了一會,活動時間到了,可他還沒有系好鞋帶,我走過去對他說:“老師幫你系鞋帶,好嗎?”他很堅定地說:“不,我一定能系上?!庇谑撬窒灯饋恚档煤軐W?、很認真。等到活動結束時,他系好鞋帶跑到我跟前說:“陶老師,我會系鞋帶了!”看著他自豪的樣子,我說:“你真棒!”雖然他沒有跟我們一起活動,可他卻學會了一項技能,更為重要的是他對自己多了一份自信。
幼兒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間,家長和教師要相互配合,做到步調一致,要在充分了解幼兒的基礎上,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堅持不懈地引導幼兒,從而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為他們將來成才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