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物理教學;信息技術;教學情境;實驗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33.7〔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B)—0031—01
物理學是一門深奧抽象而又充滿邏輯推理的自然科學,因此不少學生感到物理難學,所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物理教學的關鍵。從信息加工理論分析,現代信息技術豐富生動的感性材料和學習信息造成的刺激會使人有新穎感、驚奇感、獨特感。這種引起差異的刺激能引起或進一步喚起人的注意和感知,從而提高信息輸入和加工的質量。筆者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聲、光、色、形、像、動畫等功能,創設物理情境,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物理畫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物理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將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和教材中的一些抽象問題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展現在學生面前,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探討知識的興趣。例如,初中物理的電學部分,既抽象又難學。針對電的特點,我制作了一些動畫課件,把一些看不到的東西通過動畫演示,形象地展現給學生,使學生直觀地接受學習內容,降低教學難度。同時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模擬實驗情境,加深學生印象
物理學科中有些知識是抽象的,所用的術語也很抽象,比如,在講授“分子運動論”時,學生因看不到物質內部分子的運動,而難以理解,可用多媒體模擬分子運動和碰撞的過程,使學生易于理解;氣體的擴散現象比較快,學生也能理解,但對于課本中提到的“在量筒里裝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銅溶液”所發生的擴散現象,需要幾天后才能看到現象,至于固體的擴散那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這時,如果運用信息技術,就能把這兩個實驗的現象很快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模擬實驗能使學生直觀地知道其中的原理,而無需教師反復講解。
三、豐富課堂教學,拓展學生思維
初中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完全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這就構成了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物理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比如,初中物理“電生磁”和“磁生電”這部分內容,都是一些比較抽象的物理現象,如果光憑空口說教,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難掌握的。把這部分內容設計成能看得見的形象動畫,教師無需更多的語言,只要借助計算機所顯示的圖像,便無聲地傳遞了教學信息,將不易表述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四、優化習題教學,提高學生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操作性、實用性和靈活性強的特點,針對課堂時間緊的限制,可以精講多練,優化練習。可用Flash、PowerPoint等軟件將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成圖、文、聲、影并茂的課件,然后精心設計具有實用性、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的練習題,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思考、想象、操作和發揮,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的樂趣。
如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浸沒在水中的木塊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浮力大于重力,木塊上浮。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木塊最后靜止漂浮在水面上,這時的浮力和重力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呢?然后課件演示整個上浮過程和最終的漂浮狀態,并引導學生分析從木塊剛露出水面到最后靜止漂浮在水面上的過程中,重力和浮力是如何變化的?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大量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另外,對每位學生要多表揚、多鼓勵,哪怕是這一次的見解比上一次有了一點點進步,也要及時鼓勵,從而樹立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影視等各種信息傳輸手段為一體,具有很強的表現力。信息技術應用于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記憶,使教學更加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