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義務教育;貧困農村;問題;原因
〔中圖分類號〕 G522.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B)—0007—01
筆者認為,當前我國西部貧困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四方面。
輟學現象仍然存在
雖然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校長、教師做了大量工作,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適齡兒童和少年基本上都能夠入學,但入學后的輟學現象仍然存在。
產生輟學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四個。
學生入學的思想基礎本來就不是很堅實的,許多學生入學是由于父母的意愿才進學校的。
學生和家長對上學的目的和“前途”認識不足、缺乏信心。許多學生家長和個別的老師,把接受義務教育和考大學必然地聯系在一起,而對考大學,許多家長對考的過程和考上后的結果,又都缺乏信心。
外界的誘因使得許多學生過早步入了社會,開始了他們的謀生和為父母掙錢的生涯。這種現象在我國西部貧困農村地區是非常普遍的。盡管黨和政府三令五申,用人單位不得使用童工,但每年從西部貧困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農村地區學校走出去而進入工廠的,卻有許多的童工。
早婚現象是學生輟學的另外一個現實的原因。早婚現象在西部貧困農村地區是非常普遍的,這種現象和陋習愈演愈烈。家庭情況好的,早點給孩子說親結婚,以便早點完成家長的任務;家庭情況差的,那就讓孩子出去打工,早點掙錢娶媳婦。
有的學生家長忙于農活或經商,對子女的學習無暇過問或根本就不過問;有的父母外出打工,照顧不了孩子。而孩子離開家長,一切由自己做主,再加上受社會上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不思進取混日子,久而久之,就發展為逃學了。
對《義務教育法》的意識比較淡薄
盡管在動員適齡兒童入學和控制輟學率上,各級政府和學校以及教師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做工作和被做工作的對象的《義務教育法》意識都是非常淡薄的。這種現象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
各級政府對《義務教育法》的意識比較淡薄。一方面,鄉村一級政府和組織很少宣傳《義務教育法》,對《義務教育法》的宣傳沒有責任感和義務感;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和組織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出現違反《義務教育法》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我國西部貧困農村地區是很常見的。
學校依法“控輟”的工作做得不夠,甚至學校自身也出現一些違反《義務教育法》的現象。在調查中發現,學校在“控輟”工作中,盡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好多工作并沒有運用《義務教育法》這個法律的武器來做,而運用最多的是一些其他方法,因此,工作的力度就顯得不夠。
學生家長對《義務教育法》的意識非常淡薄。學生家長對《義務教育法》的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或監護人依法接受義務教育的責任沒有認識,甚至蠻橫地剝奪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二是他們不知道利用《義務教育法》維護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對于諸如學生隨意輟學打工、學校隨意開除學生等許多違反《義務教育法》的現象,很少有組織和個人來干預。
教育教學質量、效率較低
在我國西部貧困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偏低。一方面,圖書資料匱乏,信息閉塞,教師繼續教育效率低下,教學任務繁重,再加上自己疏于學習,影響到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因此,表現為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視野狹窄,理論素養貧乏,教育觀念陳舊。
農村中小學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許多教師把現在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認為是搞運動,走形式,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基本不使用新課程的理念,仍然使用陳舊的評價理念和方法。
教師數量不足,分布不合理
我國西部貧困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數量嚴重不足,同時,學科不配套,結構不合理。在教師非常缺的情況下,師范畢業生就業卻出現困難。當然,“自主擇業,不包分配”是一個大趨勢,但這也給我國西部貧困農村地區的教師資源帶來了許多困難。另一方面,教師的分布非常不合理,往縣城扎堆的現象非常突出。剛畢業的學生想辦法留縣城,已經上班的教師也想盡辦法往縣城調。這樣,縣城學校的教師數量和偏遠鄉鎮學校的教師在數量上就產生了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