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園;一日活動;做法;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1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11(B)—0039—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一日活動時間安排應有相對的穩定性與靈活性,既要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照顧到個體差異”,“要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教師直接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目前,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時間隱性浪費現象極其嚴重。如何減少不必要的等待現象,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提高一日活動的質量,這是擺在幼兒教師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一、造成幼兒園一日活動時間隱性浪費的主要原因
1.過于注重統一管理。從目前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來看,預設活動內容過多,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往往怕出事情或嫌麻煩,仍以統一要求管理幼兒。如,要求幼兒在統一時間吃飯、午睡、起床、入廁、喝水。即便在幼兒戶外活動時,也過分強調集體統一行動,造成幼兒不必要的等待和時間的隱性浪費。
2.保教分離。目前,在幼兒園中,保育員的文化知識、技能水平還相對較低,不少保育員把自己的工作職責簡單地理解為搞好班級衛生,照顧好幼兒的吃、喝、拉、撒,至于教育幼兒的任務則完全由教師承擔,導致有些戶外活動的布置缺乏準備,教學環節嚴重脫節。
3.教育形式單一。有相當一部分幼兒教師固守傳統教育模式,忽視幼兒的個體差異,認為游戲、自由活動、自選游戲對幼兒并不重要,在一日活動的組織中仍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把傳授知識作為一日活動的主要目標。有時為了“規矩”,寧愿讓全體幼兒靜坐。在活動環節的過渡中也缺乏內容安排,造成一日活動時間隱性浪費,使幼兒的身心健康受到影響。
二、我們的做法
1.根據小、中、大班幼兒的不同特點和需要,對盥洗、入廁等生活必需時間作出適當的規定。如,小班幼兒盥洗、入廁時間為20分鐘,中班幼兒為15分鐘,大班幼兒為10分鐘。
2.增加自選活動。如,幼兒來園時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選擇各種區域進行游戲,并根據幼兒意愿,增加開展游戲活動的時間和次數。
3.積極開展戶外活動。戶外活動包括早操、戶外游戲和自由鍛煉等。其間,要求教師要注意掌握幼兒的活動量,做到讓幼兒動靜交替;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冬季要做好防寒準備;下雨天也要堅持讓幼兒在室內進行適當活動。
4.在同一時間段安排兩項活動,給教師一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
5.嘗試利用“大塊時間”來安排一日活動。如,除了對幼兒進餐、睡覺、戶外活動時間作必要的規定外,其余時間則交給教師自己靈活安排教育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確定一個階段內幼兒的活動時間、內容,盡量減少對幼兒學習活動的干擾,并根據幼兒的生理特點和個體差異提出入廁、喝水、活動的不同要求,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節,消除幼兒消極等待現象,逐步引導幼兒學會自我管理。此外,我們還在幼兒一日生活和活動中強調“四個有序”,即生活有序、環境有序、學習有序、觀察有序,使幼兒在“有序”的環境中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6.形成以區域活動為主的活動形式。我們大幅度減少了集體教學活動時間,全面開展了以小組教學活動和個別化教學活動為主的學習性區域活動,并增加了游戲性區域活動,給幼兒們提供了更多學習、游戲、交往的機會。
三、筆者的建議
1.一日活動時間分配力求“塊面式”。在一日活動時間的分配上,教師可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興趣愛好、能力發展情況進行大塊面的分配。“塊面式”的時間分配,能使幼兒在各類活動中,自由、自主地玩或學,能有效地減少教師的組織環節,使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有較多的自主權,從而游刃有余地組織好各類活動。
2.一日活動內容安排力求“混合式”。一日活動時間要想得到充分利用,必須要豐富一日活動的內容。為此,筆者建議教師在安排活動內容時嘗試“混合式”。“混合式”是指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把有些活動內容混合或同時進行,也可以把同一個活動內容在場地安排上進行混合。如,區角活動可在室內、室外混合進行等。此外,還可以考慮以混齡的形式來組織一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