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體育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現狀;應用前景;影響;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33.96〔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B)—0036—02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傳統的學校教學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因此,以信息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的基本現狀為基點,來分析信息技術對體育教學過程及其諸要素產生的可能影響,推測未來體育教學的發展趨勢,以期形成對體育教學的預測性認識,從而探討體育教學的新方法和新模式,這對促進體育教學的現代化改革進程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其前景
1.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信息技術是借助以微電子學為基礎的計算機技術和電信技術的結合而形成的手段,對聲音、圖像、文字、數字和各種傳感信號進行獲取、加工處理、存儲、傳播和使用的技術。它包括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等。目前,信息技術已逐漸應用于體育教學之中。
(1)計算機輔助授課系統。該系統運行需要的硬件包括一臺多媒體計算機和一套與之相連的大屏幕投影設備。該系統解決了教師在對某些技術動作進行講解、示范時的難點問題,可模擬出運動中復雜的技術動作,使學生從多角度去觀察技術動作的形成過程。
(2)計算機輔助學習系統。這是供學生使用的課件,具有交互及使用方便等特點。其主要內容包括:課程介紹(總體學習目標、考核辦法、課時安排、學習進度和學習方法)、講課要點(每一運動項目的教學任務、技術動作要點與難點、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練習方法等)、課程討論、教師答疑、課程公告、作業處理等。
(3)多媒體網絡課程教學系統。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學生接受教育的形式和內容變得更加靈活多樣。多媒體網絡課程教學以其優越的開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協作性,已逐漸成為體育教學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2.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前景
未來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就是基于計算機技術的多媒體網絡教學。把信息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之中,較之傳統體育教學手段優勢明顯,其對體育教學過程能夠產生積極影響,在信息技術和體育教學的結合過程中,新的體育教學理論、教學模式也會不斷涌現。隨著我國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網絡體育信息資料的共享、遠程體育教學、網絡體育學術交流、網絡體育健康指導等都將變為現實。
二、信息技術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1.對體育教學諸要素的影響
(1)教學的目的發生變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型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體育教學的目的也隨之發生變化。體育教學不再是偏重于技術怎么教、動作怎么學,而是“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創造力、責任感等的培養。
(2)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變革,主體地位凸顯。傳統的體育授課制是以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聽講、模仿練習為主的教學形式,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在多媒體網絡教學中,學生則由接受“灌輸”的被動地位轉化為主動參與、探究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自主地與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進行交流,并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學習內容、確定學習進度。通過交互式的網絡教學活動,如,實時授課、實時答疑、專題討論等,加之豐富的信息資源,可大大提高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富于主動性和創造性。
(3)教師授課方式發生變革,主導作用突出。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可在一定程度上使體育教師授課脫離重復性勞動狀態,從而使體育教師站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更好地發揮其主導作用。具體來說,教師可對教學予以宏觀調控,對學生的學習予以適時的策略性指導。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研究,設計教學課件,并對“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的改進和完善提供合理化建議。
(4)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發生變革,趨向于綜合化、交互性。信息技術條件下,體育教學內容可不再單純以文本方式呈現,而是能夠以聲音、圖像、文本等多種方式呈現,達到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視聽并用的表現效果,使體育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學生感知鮮明、印象深刻,從而大大增強了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應。
2.對體育教學系統基本結構的影響
在教學活動諸要素中,對教學過程、教學結構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這三大要素,前兩者以教學內容為存在前提,構成了教學活動中“教與學”這一最基本的矛盾關系,也構成了教學結構的主體框架。在傳統體育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是“講授—接受”式的教學模式。我們知道,教學結構的基本功能就是對教學信息(教學內容)的輸入與輸出。如果從信息傳輸的這一角度來理解的話,就可將其抽象概括為“人—人”結構。顯然,這是一種二維的平面結構。信息技術的應用則使得體育教學手段發生了質的飛躍,并對體育教學的其他要素及其結構的整體功能產生了深刻影響,即教學結構的信息傳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傳統的二維“人—人”平面結構變為三維的“立體結構”。在這一立體結構中,教師可對學生施以策略性的引導和指導;學生在與教師和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的互動中,能主動地、交互式地進行學習。這種雙重的引導、指導與信息傳輸的系統結構稱之為“雙導”教學結構。
3.對體育教學系統整體動態關系的影響
(1)再現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可重復性是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的一大特點。教師的講解與動作示范內容可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予以表現,再配之以生動形象的技術動作的演示,以及圖片、影像、動畫的交替運用,能夠將教師的教學意圖準確地傳遞給學生,且避免了現場動作示范一現即逝的現象,學生可以在教學過程的多次重復中,完全學會相關知識、技能。
(2)優化教學過程。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多媒體網絡教學突破了傳統的體育教學手段,使得體育教學結構中的要素成分發生改變,并導致整個教學結構整體功能的飛躍,達到了優化體育教學過程的效果。
(3)有利于實現個性化教學。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由于學生在智力、身體素質、體育基礎等方面存在差異,學生往往有“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而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最大特點在于人機對話時的專一性,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內容和進度進行學習,這就較為充分地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理念。
(4)擴大學生信息量。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進行體育教學,除了能夠通過圖、文、聲、像等信息幫助學生理解教師所講授技術動作的重點、難點之外,還可以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則可在網絡平臺上瀏覽國內外先進的體育運動技術、先進的體育教學方法與手段信息,并進行專題討論等,從而有效地擴大學生的信息量。
(5)突破時空上的限制。由于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具有強大的功能,不但能夠實現資源與信息的共享,為學生終身體育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而且可消除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客觀差異,使得體育教學突破時空上的限制。
三、信息技術條件下的體育教學模式探討
1.個別化輔導教學模式。把信息技術運用于體育教學之中,學生則可根據自身知識基礎及掌握運動技能的狀況,及時調整學習步調,并自選方法,進行個別化學習,在遇到疑難問題時可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向“專家”請教,而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會及時將學習情況反饋于學生本人和教師,這樣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同時也便于教師幫助其確定下一步學習計劃。
2.講授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對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的繼承,但它突破了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中人數、場地及時間的限制。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對學生學習中的共性問題進行講解,或邊模擬演示邊進行實時講解。
3.模擬演示教學模式。這一模式能夠把體育教學中抽象的概念、原理等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幫助學生獲得示范性的知識,使其把握概念、原理的實質。
4.探索與發現教學模式。針對某些具有概括性、規律性的知識內容,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創設各種情景,并向學生提出研究課題,提供各種相關信息資源,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使其從中發現一定規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